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胃癌术后早期康复的作用

2019-03-29 08:23:04黎国锋陈才国吴学盛利思敏李锦森叶国初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流质胃肠功能胃肠

黎国锋,陈才国,吴学盛,利思敏,李锦森,叶国初

( 阳江江华医院综合外科,广东阳江529500 )

目前,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居全国恶性肿瘤第二位[1],其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2]。而术前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消耗性损伤,加之术后早期由于进食困难造成营养障碍致使消化道功能进一步损害[3],势必会影响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因此,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速度,对患者的预后与康复至关重要。已有众多研究表明[4-6],中医不但治疗肿瘤类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促进术后康复亦发挥着扶正固本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明确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胃癌术后早期康复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对阳江江华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查阅临床病理分型为进展期胃癌,无远处转移且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病历记录,排除资料不完整者,以及患有其它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合并有其他原发性肿瘤病例,将2013年8月至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且在术后早期均接受了中西医康复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共69人,其中男39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92±7.25)岁。另从历史病历中,按年龄和性别1∶1匹配选取曾于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术后接受常规恢复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39例,女30例,平均年龄(54.92±8.71)岁。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方式均为全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前常规行口服泻药、灌肠等肠道准备,术前2天行流质饮食,术前12 h禁食,8 h禁饮, 1 h插管胃肠减压。术后,对照组患者被施予常规康复策略如下:进行相关健康教育,自控式静脉止痛,常规静脉营养,引流管拔除后下床自由活动,肠道自行排气排便后逐渐以流质、半流质、普通饮食顺序进食。

观察组在术后常规康复策略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每日两次取穴太冲、足三里、胃俞、天枢、公孙、中脘、三阴交、内廷留针20 min针灸;并以制半夏、苏子、大腹皮、厚朴各20 g,文火炒微黄,捣粗末,加冰片5 g,混入袋,避开缝合伤口持续敷于脐部,每2日1副直至出院。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住院天数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康复情况见表1。在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方面,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和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道消化功能方面,观察组进流质的时间亦短,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术后均无死亡、腹腔感染和吻合口瘘发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59%(8/69),其中恶心、呕吐7例,粘连性不完全肠梗阻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94%(11/69),恶心、呕吐的6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出血1例,粘连性不完全肠梗阻1例,尿路感染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对比,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恢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由于手术创伤和麻醉,胃癌患者手术后胃肠功能受到抑制,必须接受禁食、胃肠减压,直至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有研究表明,胃肠功能的恢复与病人的年龄、疾病的性质、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7]。本研究在这些因素固定的情况下,探索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促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过程中,常规的方式是静脉注射维持治疗等待机体自行恢复。中医认为,腹部外科术后因创伤、失血、麻醉,机体气血运行无力,胃肠功能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阻于中焦,腑气难通[8],可辨证施予复方大承气汤[9]、通腑泄热灌肠合剂[10]等。但针对胃癌手术患者用汤剂经胃管注入或经肛门灌肠的给药途径可能会带来不良刺激,若能改为中医外治联合,可有效地提高治疗依从性。本院结合临床实践和传统中医理论,针灸腹部取穴不便,四肢取穴方便,神阙穴位于“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联合施予针灸和药物敷脐,前者调理气机,后者行气、降逆,共同改善植物神经的功能,促进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本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观察组,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流质时间和住院天数上均短于仅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方法对促进术后胃肠动力和胃肠道消化功能恢复、临床痊愈效率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遵循病理生理理论,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病人就能早进食,进而减少补液量,有利于早下床,减少咽部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病几率。本研究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并发症类型主要为恶心、呕吐,并没有出现如对照组中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总之,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施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具有促进术后胃肠动力和胃肠道消化功能恢复、临床痊愈效率的作用,值得推广。但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本研究仅回顾性地探讨了胃癌术后早期康复阶段的临床疗效,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和术后放化疗功效尚未涉及。因此,期望随着中西结合在临床实践中更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采用更合理的研究设计开展进一步的探寻。

猜你喜欢
流质胃肠功能胃肠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3:04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9-11 06:30:30
买卖型担保中流质条款效力的证成与强化
论流质契约的解禁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基层中医药(2018年9期)2018-11-09 01:20:42
论我国流质条款的重构
商(2016年17期)2016-06-06 08:06:57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改良足三里穴位注射对直肠癌Dixo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