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军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在毛泽东奠定的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的建设与党的事业实现了良性互动。邓小平开启了党的建设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江泽民实现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思维的变革,胡锦涛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继往开来,习近平开创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他们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与突出贡献,有力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为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关键词:改革开放;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突出贡献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9)02-0010-05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同党为实现这些任务而确立的理论和路线联系在一起的”[1]。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以党的建设服务和保证党的中心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与党领导的“伟大事业”良性互动的客观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在毛泽东奠定的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邓小平、江澤民、胡锦涛、习近平都能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紧紧围绕党在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党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根本保证。他们在与时俱进推进党的建设进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的历史经验,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JP]
一、邓小平开启了党的建设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
在建国初期担任党的总书记10年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深入思考和推进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的基础上,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这11年,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邓小平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代的中国,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并身体力行地解决党的建设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2]314,从而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启航和顺利发展。
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面临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各项工作百废待兴,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号角,实现了国家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拨乱反正,引领中国这艘时代“巨轮”驶向了快速发展的航道。邓小平对党的建设的突出贡献在于:
1.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目标要求,使党的建设走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误区。文革时期,政治斗争、群众运动、斗私批修成为了党的中心任务,毛泽东在党内文件上的批示成为了“五十字”建党纲领,建设“对敌斗争的先锋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为了全面完成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转移,在邓小平同志推动下,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3]的目标要求,继而在1983年的“整党整风”中,他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坚强核心”[2]39,从而使我们党真正以“执政党”的姿态发挥领导作用。
2.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四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组织保证。由于长期从事革命斗争,党的干部队伍存在年龄老化与高级干部“终身制”、领导班子以工农干部为主体、不少业务单位外行领导内行等严重问题,邓小平强调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制度化”[4]344,并推动“四化”被确定为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智慧地设置中央顾问委员会并亲自担任主任,逐步解决了“终身制”问题,号召腾出位子让年轻干部进班子,大规模选拔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年轻干部,根本改变了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状况,使其更能适应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3.突出强调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推动党的建设走出了一条重视制度建设的“新路”。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在分析了现行政治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邓小平强调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297,“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336。后来,他又强调党的建设要走出一条不靠政治运动而依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逐步实现了党的建设的拨乱反正。
二、江泽民实现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思维的变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八九风波”之后,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的背景下,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江泽民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从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析了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5]496,深刻回答了党的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实现了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和重大变革,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进到了21世纪。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紧紧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继续引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在这个进程中,党中央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及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定,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全面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认真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不正、纪律松弛等突出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江泽民对党的建设的突出贡献在于:
1.立足新时期党的建设形势和任务的新变化,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的論断。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论述了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党的建设是“伟大的工程”。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党所处地位、肩负任务、面临环境以及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的条件下,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党的建设问题时,江泽民郑重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是“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论断,强调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地位依然重要,任务依然系统,工作依然艰巨,需要精心谋划,扎实抓紧做好,从而使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观念深入人心,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加强。
2.把“一个先锋队”调整为“两个先锋队”,实现了党的建设向“执政党”思维的重大转变。改革开放后,党始终鼓励各种经济形式和所有制形式竞相发展,进入新世纪我国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经济组织和非公经济从业者数量飞速增长,对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以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并提出了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判断一个人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的新标准,认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6],并允许吸收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开了通道。
3.把“一个代表”拓展为“三个代表”,提出并思考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从担任党的总书记起,江泽民就开始思考怎么样避免“八九风波”重现的问题,及至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他又开始思考怎么样防范“苏东剧变”在我国再演的问题,经过七八年的深入思考,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明确提出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5]43的重大课题,为我们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使命与任务。为破解两大历史性课题,江泽民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纲领,要求努力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拓展了人民利益代表面,开始注重解决社会不公平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升了党的建设水平。
三、胡锦涛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继往开来
党的十六大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层的又一次新老交替,胡锦涛继任党的总书记。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的10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力地保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党的自身状况,深刻分析了 “四大考验”和 “四种危险”给“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带来的“更为繁重、更为紧迫”的形势[7],也就是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加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课题,明确要求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8]胡锦涛对党的建设的突出贡献在于:
1.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持续破解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在胡锦涛主持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部署。强调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深刻汲取苏联东欧等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提升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始终做到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是持续破解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的重大成果,也是解决党长期执政问题的根本性决策。
2.大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突出重视提高党员队伍质量。针对党员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胡锦涛部署了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胡锦涛强调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更是其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无论是党的整体,还是党的成员,在自身素质、思想觉悟、政治行为等方面,都应该具有先进性。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人民的前列,充分发挥其先导、先锋、模范和榜样的作用。这意味着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由以往的着力拓展组织规模和队伍数量,转向高度重视提高素质与发挥作用,这是党员队伍建设方向的重大变化。
3.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形成了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人经不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利欲熏心,不能自持,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腐化堕落,骄奢淫逸,反腐败形势十分严峻。针对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胡锦涛强调,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基于此,他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把“反腐倡廉建设”[9]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要求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坚决的态度、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这标志着我们党充分认识到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并将反腐倡廉建设置于新时期党的建设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范畴。
四、习近平开创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境界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于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的战略高度,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风政风民风不断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的群众基础得到夯实,党心民心得到凝聚,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执政地位得到巩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10]10
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靠着“不惜得罪百千人,决不辜负十三亿”的历史担当和政治魄力,围绕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兑现“打铁还须自身硬”的庄严承诺,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赢得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信任和信赖,从根本上扭转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状况,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提供了坚强保证。习近平对党的建设的突出贡献在于:
1.突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切实维护党中央权威与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0]17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都要把对党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意志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体党员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发挥好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10]58
2.高度重視转作风反腐败,切实解决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转作风与反腐败是习近平抓党建的两个主要抓手。他强调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不良风气就像一座无形的墙会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纠正“四风”没有休止符;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做起,从切实纠正“四风”起步,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强化党的建设包括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他强调反腐败必须常抓不懈,有腐必反、除恶务尽,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
3.强化制度约束纪律建设,明确要求让制度“长牙”让纪律“带电”。习近平强调,党的规矩,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不能搞特殊、有例外。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就是要讲政治,树立“四种意识”。绝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不能使纪律成为“橡皮泥”“稻草人”“纸老虎”,造成“破窗效应”。对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坚决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中华文明5000年、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近100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如何以党的建设实际成效为“两个100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保驾护航?如何把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好?不仅取得了党的建设丰硕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而且丰富了管党治党的经验,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全方位提高了党的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69.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6.
[7]胡锦涛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544.
[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62.
[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梁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