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子
【摘 要】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是古筝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因传承历时悠久、流传地域广泛、风格多样等原因,成为涵盖了丰富的演奏技法和华夏人的智慧与审美的优秀的文化资源。将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引入高校古筝音乐教学系统内,是今日传播民间筝乐作品的有效手段,也是高校师生学习中国诸地域民间文化的契机。然而,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在高校教育中仍面对一些难题。因此,针对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遇到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研究,是本文的主题。围绕该主题,本文将对“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新尝试”“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改革的意义与贡献”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教学改革;民间筝乐
中图分类号:J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154-02
一、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遇到的困难及其原因
(一)学生缺乏对民间音乐文化知识的认识。
首先,都市生活使人们远离了民间生活及其所属的文化。其次,体现技巧水平与创新理念的新作品大量涌入。上演、推出新作品成为行业发展的潮流,该类作品成为高校筝乐教学的主体。学生们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习新作品,因此疏于对民间风格筝乐作品的学习。
(二)学生疏于掌握不同地域民间音乐风格的异同。
不同地域筝作在节奏、速度、音乐陈述方式以及结构特点等方面皆有不同,学生缺少对其进行系统化的比较、分析。因此难于区分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三)学生难于完成演奏技术“看似简单”的民间筝乐作品。
民间风格筝乐作品多为单声部音乐,其左手按音技法多而右手弹奏技法相对少。左手按音运用于琴码左侧进行行韵,以达到以韵补声的目的,如陕西音乐的“欢音”“苦音”、河南音乐的“上滑颤”“下滑颤”、潮州音乐的“一音多韵”等,皆是单声部民间筝作的主要特点。学生轻视了左手各类按音的重要性,是造成其忽视民间筝作难度的主要原因。
(四)学生对传统的民间筝乐作品缺乏学习热情。
与新作品以及新的演奏形式(筝与钢琴/室内乐/交响乐等)相比,学生认为民间筝作不够新鲜和华丽,缺乏戏剧性的音乐张力,显得有些“过时”。实则是因为学生的视野受限于当今“时尚”的音乐风格的坐标中,不曾用前人的研究去认识前人的音乐,从而忽视了传统风格筝乐的趣味。因此,缺乏对作品的历史性了解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风格筝乐作品的主要原因。
(五)学生缺乏对民间筝乐作品审美的体悟感。
某些民间风格筝乐作品的音乐框架模糊,依靠细节结构因素粘合音乐,具有不确定性。这种带有“模糊的美”的音乐追求,使民间作品审美有别于西方音乐的审美。而我们的学生自进行专业音乐训练以来,接觸的是西方音乐理论的训练体系。因此,学生对中国风格的传统筝作的基本语汇和美感感到陌生。
二、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改革的理念与新尝试
(一)特色教学理念——量身定制
1.高校古筝演奏课教学,多以一对一授课的形式进行。我认为这是针对器乐学习的很好的学习形式。这使师生之间形成了类似于医患之间的关系。教师针对于个体学生“听诊”和“问诊”,而后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治”。因此,充分挖掘一对一课堂教学的优势,使教师了解学生从肢体-技术层面上升到心理-审美层面。所以,教学以“量身定制”为出发点,即教师逐一了解且保有学生的个性及特点,对其施予有针对性地训练计划,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其不足。逐一帮助学生逐渐克服主观情绪上对民间筝乐作品的排斥心理。
2.充分发挥一对一课堂的优势,从个体学生出发,对其进行调动引导。询问学生已知的民间音乐文化,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审美嗜好,向其渗透其感兴趣的更广泛的(音乐知识积累)以及更细微的(技法演奏)民间音乐文化-技法知识。
(二)特色创新课堂——让学生行动起来
1.举行民间筝作演奏的交流与互动,可激励学生民间筝作演奏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对比、比较、交流与沟通,认识自己,认识作品,获得进步。对此,教师可尝试举行创新课堂之“微型演奏会”。如教师在授课两周后,组织学生参与小型观摩会。演奏结束后,开展教师点评、听众点评以及演奏者自我点评的经验分享活动。
2.举行创新课堂之“微型讲座”活动。如教师组织学生主持讲座,每位学生选择一个传统筝乐流派,分享将其已知的流派文化知识、演奏经验和审美体悟。讲座采用演讲、演奏相结合的形式,并加入听众提问的环节。该活动内容限定在地域文化、演奏技法以及人文回溯等方面。同时,教师鼓励并支持学生对研究主体进行主观评论。
(三)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改革活动的行动方案
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实践观察--总结反思”的思行过程。
首先,发现问题。教师在实践与演奏以及认识与评价中发现教学双方的问题,并逐步建立起“发现”的标准。其次,分析问题。教师以一对一的个案分析法作为出发点,在学生心理-爱好与生理-身体机能方面分析教学问题,并提出“分析”的标准。其次,制定计划。教师制定一对一的个案教学计划,内容覆盖技术、文化及审美经验领域。尝试将视频、音频、远程互动等数字媒介手段引入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中,教师提出计划制定的标准。再次,实践观察。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逐一观察。如,通过课后以音频、视频、远程互动等方式检验作业完成情况及考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利于及时修正学生在学习与体悟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并逐渐建立起实践观察的标准。最后,总结反思。教师通过整理与对比以上行动获得的数据,总结现有的经验与缺失,并逐渐建立“总结”的标准,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改善教学效果。
(四)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改革面对的难点及克服的方法
1.难点
实施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改革活动的难点,分为教师面对的难点和学生面对的难点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面对的难点如,对个体学生的特点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计划的制定缺乏针对性。其次,教师如何有效率、有质量地更新自身知识与经验,以应对学生对新知的渴求。最后,教师如何在个体观察中探索普遍性的原则,以及如何建立系统化的教学框架结构等。
其次,学生面对的难点有,如何高效地完成民间风格筝乐作品之技法的分析与训练,如何高效地完成民间风格筝乐作品之音乐风格的分析与训练,以及如何完成民间风格筝乐作品之音乐审美的分析与训练等问题。
2.克服的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可尝试,逐步归纳普遍性的原则,将其投入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并将其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其次,教师及时聆听来自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不完善的改革手段。同时,向有经验的同事与前辈分享与学习,以完善改革方法及内容。最后,师生双方需多方考察民间特属的风土人情,使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音乐审美经验,同时,教师尝试提出音乐审美的标准。
三、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改革的意义与贡献
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改革首先有利于解决在教学中逐渐形成的有关传统演奏技法的认识、分析及训练的遗留问题。第二,改革激发了师生对以往教学内容及实践标准的反思,可有效地保障学生技术水平及评判标准的提升。第三,学生在讲座实践与音乐会实践中逐步建立起表演自信,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朝着健康自信的方向全面发展。第四,改革拓展了教师的知识储备并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验。第五,改革拓宽了教学实践中原则性与可行性的选择领域,提高了教学过程中规范性与个体特性的协调维度。第六,改革促进了高校古筝专业学生民间筝乐作品演奏水平的提高。最后,改革可以增进学生对民间风格筝乐作品的认识与体悟感,从而提升了民间风格筝乐作品在高校音乐生活中的地位与需求。
四、结语
围绕民间风格筝乐作品教学而开展的教学改革活动是完善高校古筝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它激发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使双方在不断学习中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