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旅游环线构建探究
——以攀枝花市仁和区为例

2019-03-28 12: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环线攀枝花市交通

(1.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59;2.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攀枝花市仁和区紧邻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处于川南滇北交界处,是区域联动发展节点之一,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且全区部分林区尚保留有原始森林,可挖掘潜力大。截至2012年末,攀枝花市仁和区接待旅游总人数150.3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09亿元。纵观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攀枝花市仁和区的政府与人民也积极开发利用其优越的资源发展旅游业,但其旅游线路存在交通体系不完整、服务设施缺乏、品质较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攀枝花市仁和区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在攀枝花市仁和区综合现状的基础上对攀枝花市仁和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然后构建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对于攀枝花市仁和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构建思路

支撑上位——对接攀枝花“阳光+康养”产业转型战略决策。四川省十三五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攀西经济区规划、攀枝花市总体规划、攀枝花市仁和区十三五农文旅发展规划等,均对攀枝花市、攀枝花市仁和区以及规划区予以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本次构建应深入对接攀枝花市宏观层面指导,积极响应攀枝花市打造“阳光+康养”型城市转变战略,通过基础设施优化,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构建攀枝花康养产业南北联动态势,推进攀枝花产业转型战略。

提升本位——支撑攀枝花市仁和区南部区域第一、第三产业融合发展。随着攀枝花市仁和区北部逐步纳入攀枝花中心城区,以林业与农业为基础的南部片区更加边缘化。响应本位需求,应抓住攀枝花城市转型重要契机,加强基地与中心城区乃至大区域联动发展,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加强第一产业附加值,支撑规划区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农文旅融合产业转型。

联动下位——整合各乡镇资源,促进一体化产业体系构建:规划区域中主要包含7个乡镇,文化上养、砚、彝、佛四大文化奠基深厚。特色鲜明,产业上鲜果种植产业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强劲。自然基底上浅山两江七水库,田林相织,绿植密布。共计三方面为第一、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目前相对分散而不成体系。应加强对于各个乡镇资源的整合,构建一体化产业体系,形成强大竞争力。

二、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组织结构构建

(一)交通组织结构。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交通组织结构方面的构建是以现状的省道214、京昆高速、仁啊路、总龙路、叉官路、啊龙路、国道108、平啊路为基础,形成“南北双轴联动;东西单轴引领;环线多点聚合”。

南北双轴联动:依托京昆高速与S214形成相互平行的,南北向交通双轴联动格局,北接仁和镇与攀枝花中心城区,南抵永仁县腹地,中部串联总发乡、大田镇与平地镇,形成南北联动发展之势。

东西单轴引领:依托啊龙路、官叉路引领东西向交通轴线,加强规划区内部以山林康养为主的西部区域,与以鲜果种植为主的东部区域间的联动与发展。

环线多点聚合:依托G108、总龙路、仁啊路、平啊路等,形成环形交通轴线,整体上串联七大乡镇特色产业,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二)功能组织结构。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功能组织结构方面的构建以“一区一段,一段一景,一景一特色”为理念,依托区域中各个乡镇的特色产业,以及十三五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中对于各乡镇重点建设项目的要求,通过政府、企业重点培育部分特色项目,再以主题旅游公路进行联系,形成以鲜果种植、苴却砚文化、森林康养为基础,以清真文化、彝族文化、村野景观、峡谷景观为辅助的七彩旅游环线。

三、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组织的亮点景区

在十三五农文旅规划中,重点项目密集分布于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构建区域中,形成“一纵一环”的格局,产业基础初步具备。本文在立足于十三五农文旅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攀枝花市仁和区景区的现状,将初步拟定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组织的亮点景区,主要列举以下三个:

(一)迤沙拉民族生态旅游。迤沙拉村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属于十三五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重点产业中民族风情体验自驾游项目,108国道从村口通过,交通较为便利。迤沙拉是中国最大的彝族村落,具有典型的传统风格。它的建筑、音乐、饮食、民俗等当地民族文化一直传承至今,保留基本完整,蕴含着丰富而高层次的内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同一类型的俚濮彝族村寨整合的旅游开发,因此迤沙拉的整体旅游开发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将其定为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组织的亮点景区之一。

(二)混撒拉现代农业旅游。大龙潭乡混撒拉生态农业观光村地处仁川的主干道上,成都昆明铁路经过迤资和拉鲊两个村庄,并配有迤资、拉鲊两个火车站,108国道贯穿全乡,距仁和镇19km,距市中心炳草岗32km,距金江火车站和飞机场约40km,7km长的水泥路横贯全村,交通便利,属于十三五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重点产业中亲子农庄建设项目。

混撒拉生态农业观光村位于攀枝花郊区,是攀枝花市仁和区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大乡,基于“科技进农园,休闲花果山”的开发主题,混撒拉现代农业旅游应包括以下部分:以主题农舍游、自由采摘游、农业观光游冬春疗养保健游等构成的混撒拉现代农业旅游。

(三)神山城郊休闲旅游。岩神山又称莲花山和普陀岩地处仁和、总发、中坝三乡、镇接壤地域,距市中心10km,总面积约4.5km2,属于十三五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重点产业中户外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岩神山植被保存完好,森林遮天蔽日,林间山花烂漫,草坪碧绿如毯,森林覆盖率达70%。最高海拔1899.9m,山脚海拔1350m,同仁和坝子的高差近800m,形成了明显的三维气候。夏日山上微风轻拂,凉爽宜人,是夏季旅游避暑的好地方。

岩神山城郊休闲旅游应以岩神山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为基础,建设集自然风景游览、民族宗教文化体验、休闲娱乐避暑为一体的旅游精品景区。

结语

本文经过梳理基础概念和其他相关分析,对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进行基本构建。在交通组织结构上,以现状的省道214、京昆高速等为基础,进行攀枝花市仁和区交通旅游环线的构建;在功能组织结构上,通过政府、企业重点培育部分特色项目,再以主题旅游公路进行联系,形成七彩旅游环线。

猜你喜欢
环线攀枝花市交通
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建成啦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攀枝花市芒果园产量及施肥管理问题诊断
繁忙的交通
新时代下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基于攀枝花市退休职工面对面理论宣讲
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七一”表彰先进
小小交通劝导员
行纪阿里大环线
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
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攀枝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