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 绵阳 621000)
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以往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而不是以土地为核心的城镇化,要从人的视角建设特色小镇,重心放在人们所追求的生活品质上,应集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于一体。建设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工作之一,特色小镇避免了城镇化过程中的产城分离现象,将产业、生态、文化高度融合,主要将特色小镇的“特”体现在独特的传统文化,独特的建筑风貌,独特的风土人情,独特的景观风貌,独特的产业格局。针对这些因素对建设特色小镇的影响,可以探索和分析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式。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快速城镇化不仅导致了城市数量的快速增加,城市面积的扩张,城市人口增加,还带来了职业的转型、空间形态的转变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随着这些现象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因此自党的十八大以后相关部门开始根据相关的政策性文件推进城镇化工作,而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就是村镇规划建设,国家各政府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并且加大了在打造特色小镇方面的资金投入。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逐渐恢复的阶段,我国GDP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逐渐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GDP增速呈缓慢下行趋势,社会经济矛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就变得十分迫切。在这一新常态上,我国大力推进新型投资金融模式,形成特色产业与政府、社会资本合作的发展模式,推进国家重点城镇建设,为建设生态绿色低碳、宜居环保的特色小镇奠定了基础[1]。
我国的特色小镇的发展源于浙江,浙江现有创建名单共有79个特色小镇。在2016年,江苏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江苏特色小镇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创建路径和工作机制。江苏特色小镇将产业、文化、生态高度融合,还提出了特色小镇“非镇非区”这一新理念。目前,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中共有127个镇,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共有25个。特色小镇的建设目前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一)文化对特色小镇的影响。建设特色小镇,需要独特的文化做支撑。文化支撑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能通过开发相关的文化产业,形成文化产业链。在规划和建设特色小镇的时候要注重文这一要素,文化不仅是城镇的居民要认同和享受(通过对文化的传承使居民从心理尺度上对所在的小城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依赖感和自豪感,从而有助于形成强烈的社区意识),而且还会对游览者产生文化冲击和精神洗礼的作用,增加游客的游览欲。特色小镇中的文化元素不仅包括了该城镇可能蕴含的传统历史文化,还包括地域文化(像矿业镇、汽车镇、啤酒镇、互联网镇等)。缺少传统文化底蕴的城镇是没有灵魂的。如何在特色小镇中融入这些文化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对杭州的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首先建设特色小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的特点就是对当地文化的创新和再造。文化的创新和再造是为了使每一个特色小镇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标识,要给人深刻的文化印象。文化的再造是在保留当地原有的风土人情、特色产品、田园风光、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借用外地的建筑风格、流行元素、现代工艺、先进技术等。在对文化的改造上分为两种情况:简单的杂糅、复杂的创新。文化的再造不可一蹴而就,要经历时间的打磨才能真正的互相融合。
(二)特色产业对特色小镇的影响。近几年中国小城镇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小城镇的产业缺乏合理的规划,工业分散,生产要素流动困难,产业结构趋同,各城镇之间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企业规模效益差。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
特色产业对特色小镇的经济活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缺乏特色产业作后盾,建设特色小镇只能是“空谈”。在国外特色小镇的实践案例(法国的格拉斯、德国的沃尔斯、美国的硅谷等)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国家都注重通过产业引领开实现城镇发展,这些产业可以是互联网产业、工业、金融业、高新技术等等,只有具有特色的产业和先进的产业模式才能实现城镇的长远发展。
建设特色小镇最终的目的是要带动城镇的经济增长,增加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而实现这一目的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打造特色产业,发展生产力,实现“以产立镇、以产带镇、以产兴镇”[2]。在中国即将创建或已创建的特色小镇中,虽然产业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发展目标、发展定位不尽相同,但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高度流动性的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的投入。特色产业可考虑“广撒网重点培养的模式”,最终聚焦于某一优势产业。其发展路径需要经历从产业的选择到产业的规划到产业的培育再到产业集群再到形成产业品牌这五个阶段。关于特色产业的培育,包含了“集中突破”的产业链发展思维和“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发展思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要以企业发展为主体,政府从中引导的模式。政府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提供一个具有大数据服务、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人才服务等功能的服务平台,建立项目引入评审机制,建立和完善项目促进机制、建立促进工作监督机制。
(三)生态文明建设对特色小镇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是当今世界的发展主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计,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系统与要素群,从生态环境及生态文明的角度来探讨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路径、发展强度,以及发展的价值观,是保证特色小镇建设科学、合理展开的根本举措之一。实现生态现代化就是要协调好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就兼顾了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3]。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标准“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它就是正确的,当它走向反面时就是错误的”这启示我们基于生态文明的特色小镇建设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特色小镇建设只有健康发展,才有可能保持稳定与和谐,并最终达成“美丽”。
建设特色小镇要遵循“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1]。优美的生态环境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它能使城镇永远保持活力。因此,实现特色小镇规划的前提就是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宣传绿色文明生活方式,不断引进绿色无污染的企业项目进驻,禁止乱拆乱建,保护基本农田,严守耕地红线不跨越,保护饮用水源,严禁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乱排放。
(四)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分析,本文得出以下论点:(1)特色小镇本质上是一种创业创新生态圈的空间载体,是“产、城、人、文” 四位一体、高度融合发展的 “复合生态系统”;(2)在新型城镇化速度加快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建设特色小镇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突出人文景观的创造性,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再造,还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