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与对策

2019-03-28 12:54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透明度政府部门

(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引言

《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于2017年10月24日发布,制定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二元结构”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相关规定,并要求于2019年1月1日全面施行,从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提高信息质量。这充分说明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政府信息公开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在现有基础上提供进一步的披露保障,从而强化政府约束力和公信力,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理论的理主要内容是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引入市场理念和绩效考核机制,在政府公共部门中运用企业管理方法,使得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进行“角色”转变,将自身职能定位于“掌舵”而非“划桨”,将公共管理职能转让给社会,而更多注重于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执行。政府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以“完成社会公众满意度”为首要前提,以项目实施的效率和效果作为绩效考评。因此,新公共理论对于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财政透明度和政府产出。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公共受托责任是存在在公共领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受托责任,是指政府接受社会公众的委托,对委托方通过缴税等方式提供的资源进行管理,使得社会公众确信其活动和结果能够符合规范与目标的一系列程序、方法及机制的集合。

公共受托责任在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生,在公共受托责任中,政府处于信息有利地位,而普通国民等信息要求方处于弱势地位,信息使用者处于弱势地位。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政府部门服务型目标的实现。

(三)财政透明度理论

财政透明度是衡量国家财政管理情况的重要指标,最早出现在欧洲,国际认为财政透明度是改善一个国家财政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体现在财政透明可以保障政府的运行效率和公职人员的尽职尽责。①财政透明度是指,政府向社会公众进行财政信息的公开程度,例如政府的财政目标、政策、职能等。②

政府会计透明度是指政府部门作为财务信息的披露机构,需要向信息需求者如社会公众等进行详细、真实、全面的财务信息披露,具体包括各部门的报表和资金往来账项等,其中不仅要披露关于财政预算方面的信息,也应该披露一般政府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等预算外基金,不仅要披露政府财务相关的信息,也应该披露关于政府内部结构、相关账户、未来的一些决策等信息。

二、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一)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目标不够明确

地方政府财务报告忽略了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例如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的银行和其他企业以及广大纳税人对于政府会计信息的需求等,社会公众会无法对政府部门履行职责能力与公共资源管理能力进行评价。随着政府承担的受托责任的范围越来越广,所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与公众利益的关系度越来越密切,政府信息公开的目标应该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纳入考虑范围,增强政府公信力,构建透明政府和公信政府。

(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存在缺陷

1.完整性。完整性是对政府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高质量政府会计信息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

首先,由于目前地方政府会计核算仍主要采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所披露的政府会计信息以反映财政资金执行情况为主,为政府预算管理服务,无法反映政府的运营业绩和财政可持续性。

其次,地方政府对于与政府资金收支预算没有直接联系的政府财务信息会选择性忽略,例如与政府固定资产等有关的信息,这种政府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全面披露,会不利于社会公众对于政府的财务活动和公共资源管理效能进行监督评价,公共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出现公共资产被浪费甚至侵占腐败问题。

2.可理解性。地方政府所披露的财政预决算信息,对于地方政策的决策者、需要对地方政府政策导向及政府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的学者或者企业家来说可使用效率不足,大多是仅能满足对于后续年度预算编制的比较和参考需求。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政府预决算报告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数据,不具备清晰可理解性的会计质量要求,使得社会公众难以通过专业术语了解政府的具体工作履行情况。

3.及时性。政府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据此进行经济决策、监督审核或者评价反馈,如果时效性出现问题,决策的有用性会大大降低。例如,对于预算执行的情况的披露需要在预算年度结束后的6个月内进行公布,原则上在同一天集中公布。但是,政府财政决算及各政府部门决算会计信息信息披露时间各有不同,缺乏统一性,甚至有10月之后才对外公开的情况,违背会计信息时效性的质量要求。

三、完善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1.丰富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增加解释说明内容例如编制附注说明书,披露相关会计政策,并对有关报表项目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发挥附注的补充作用,对政府特殊资源如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基金项目等信息进行详细说明。

2.完善政府会计信息的反馈机制。通畅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反馈渠道,使社会公众能通过合适的方式对政府进行评价,推进政府部门根据反馈建议进行改善和优化,形成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3.加强对政府会计信息的审计监督。建立持续监督机制,对于政府会计信息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跟踪,而不是只将重点放在预决算报告的审计上,这样才能形成严密完整的监督链条,更好地针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实施监督程序,加强对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内部控制。

四、结论

推进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建设,打造阳光财政,让政府资金在阳光下运作,是基于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这个大背景下,建设财政透明型及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强调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便于社会公众对政府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全面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地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会计信息,这对预防自身腐败非常有利,提升财政透明度,使政府取信于民。

【注释】

①孙琳,方爱丽.财政透明度、政府财政制度和政府绩效改善——基于48个国家的数据分析[J].财贸经济,2013,06:22-32.

②钱翠.基于财政透明度的政府财政信息披露研究[D].苏州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透明度政府部门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中国FTA中的透明度原则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股权结构与信息透明度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