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核心素养下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019-03-28 10:02潘晓儿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责任感意识素养

潘晓儿

(福鼎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鼎 355200)

“核心素养”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改的必然产物,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它重塑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新型教学观,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责任担当、家国情怀、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方面。[1]初中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基本理念是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指学生对他人、社会和国家所尽的责任和义务。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致包括全球意识、爱国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为社会尽责任与奉献服务意识等方面要素。[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地理教学的目标之一,对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多方面尝试,培养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一、巧用教材资源,引发社会责任感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大量涉及国情教育、环境保护、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能够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素材,教师充分发掘其所包含的教育意义,并在课堂教学中正面引导适当点拨,就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树立起为社会尽责任的观念。

在《中国地理》中涉及到我国的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地理环境及自然资源,而且有利于激发培育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时,通过播放《我爱你,中国》这首爱国歌曲切入新课,配上祖国壮丽山河风光图片,让学生在优美的爱国旋律中、欣赏领略祖国的山河之美,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和广阔的疆域,油然而生爱国之情,引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又如在《天气和气候》这节课中强调: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注意每天的天气预报情况,还要关注自己生活所在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并引入家乡空气质量有关数据。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承担环保的责任?”引导学生树立环保节能意识,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理念,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等问题。从学生所生活的城市切入环保话题,既吸引学生又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家国情怀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融入生活元素,增强社会责任感

地理学的研究离不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适时地把乡土地理知识引入地理课堂教学,介绍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经济文化、旅游资源等,使学生由对故土家乡的热爱,萌发为家乡尽一份责任的信念,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如在学习“学看地形图”时,可利用展示我们当地茶园景观图,让学生根据生活体验,感受到那碧绿的一层层阶梯式茶园,犹如一条条等高线,直观、形象,这样学生不仅易于理解有关地形知识,又为“白茶之乡”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社会责任感。又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当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它虽然数量巨大但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合理利用,若利用不合理,将导致环境的破坏。这时适时地引入:本地素有“中国玄武岩之乡”的白琳镇,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玄武岩石材。但初期粗放式的开采,使当地的生态失衡。让学生就资源开采与环境保护问题进行讨论,使其明确人们过分索取资源会造成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到头来受害的是人类自身的道理。这样贴近生活实际,倡导学生从身边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看待问题,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态平衡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意识。

三、结合时事热点,升华社会责任感

时事热点关乎国家,又是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在地理教学中适时及时地补充、引入时政热点,特别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学习《认识地球》时,可插入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及登陆月球背面,实现了全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在学习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时,可加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它大大缩短了港澳与内地的距离,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等内容。这些时事热点的补充,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伟大祖国经济、科技、航空航天等方面蓬勃发展,为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又激发学生强烈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从而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又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这一课时,可引入“中日钓鱼岛争端”和“南海诸岛主权归属之争”等有关时事新闻,让学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海域权益面临的严峻态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把学生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富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增强对国家认同感,让家国情怀植根于学生的心田中。激励学生为实现伟大民族的强国梦,树立远大理想,发奋学习,将来能更好地维护祖国利益,为民族谋福利,承担起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

四、深入社会活动,践行社会责任感

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概念的灌输上,必须要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教师结合当地实际,选择适宜的切入口,布置一些小课题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探究学习,观察体验。学生在社会活动实践中所得到的知识和情感体验,远远要比从书本上理解的更加深刻,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自己应为国家和社会多担当责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在结合当地实际拟订《城市交通调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在寒假期间到社会上参加调研。学生分小组调查本市城市交通现状和特点、各主干道的车流量,并就全市交通问题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开学后上交书面材料,并且每小组分别派代表作交流汇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学到了收集整理资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能力,并在深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作为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感意识。

猜你喜欢
责任感意识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