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野下基础音乐教育的跨界与融合
——以福建省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为例

2019-03-28 10:02陈静婧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跨界美育融合

陈静婧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2015年国务院就深化学校美育教育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为切实落实美育工作意见,2016年8月29日教育部与福建等八个省签署美育改革与发展备忘录。以此为契机,福建省在多举措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中,为学生搭建美育活动平台、丰富学校美育实践工作,于2018年10月在福州市举办“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报告会”,作为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现场展演活动的项目之一。活动通过征集收到来自全省各地报送的62个优秀案例,通过分析这些优秀的案例,不难发现音乐基础教育在学校美育中具有引领性的作用,美育视野下的基础音乐教育也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瓶颈,彰显了跨界与融合的改革创新模式。

一、课堂内外的跨界与融合

传统课堂上音乐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堂上枯燥抽象乐理知识的讲解,陈旧的欣赏教学套路,以及单调的唱歌形式,这些多年无法突破的音乐课堂教学瓶颈,使学生无法感受音乐教育带来的快乐。导致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学校美育教育开展“学生艺术社团及实践工作坊建设”与“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等创新项目的案例,凸显了课堂内外的跨界与融合,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瓶颈的突破口。

以霞浦县民族小学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为例。如何让畲族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能够在校园传播,并被学生接受传唱?该学校不是直接在课堂上教唱民歌,而是成立了“小山哈红领巾广播站”作为学校畲文化传承教育的主阵地,每周开设畲族文化介绍专栏,集中介绍优秀畲族传统文化和畲族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播放畲族民歌、小说歌、还有学生自己演唱的节目,使校园中畲歌天天有,同学中畲歌人人唱,让畲族优秀文化的内容占领学生的视听舞台,达到了美育教育的目的。

另外以实践来衔接音乐教学的内堂内外,以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以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美育课程改革案例为例。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因地制宜,构建并实施了“丹霞镌美”课程改革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艺术嘉年华”“缤纷小社团”“绚丽丹霞园”等三个部分,分别从审美活动课程、美育技能掌握和审美直觉培养等方面把美育活动落实到教育工作中。其中,“艺术嘉年华”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美育活动课程。它强调“活动育人”和“全员参与”,通过“六一”汇演、“班班有歌声,人人有才艺”、高雅艺术音乐会、“非遗”课程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释放激情、体验快乐、体验美。“缤纷小社团”遵循美育“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民乐、合唱、书法、舞蹈、大鼓凉伞、剪纸、木版年画、儿童画、木偶戏等多个艺术社团,旨在让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项美育技能,收获更多的自信。“绚丽丹霞园”强调环境的作用,开辟文化长廊和悦读吧等特色项目,并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完善班级文化建设,让学生时时、处处浸润在具体可感的美的环境中。

通过课堂内外的跨界与融合,学生们能够有效地接受音乐教育的熏陶和培养,掌握艺术技能,陶冶身心,在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来良好、自信的精神面貌,形成专注、热情、富于想象、有爱的心灵品质。

二、不同课程的跨界与融合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但包含历史、文化、语言、社会学等人文科学,也涵盖物理、数理等自然科学,如在中小学生各门课程中,语文、历史、地理、生物、数学、体育等都或多或少与音乐有着一定的关联,这也使得音乐教学与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成为可能。[1]因此,福建一些学校在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中充分运用了这些关联,开展不同课程的跨界与融合。

案例中不同课程的跨界与融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音乐基础学科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的跨界与融合。以三明市实验小学美育活动案例为例。三明市实验小学结合本校实际,深层次挖掘校园文化之根,确立了以“品位教育”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为打造特色响亮办学品牌,学校不断探索适合师生共同发展、学校持续发展的路子,以美育教育工作为抓手,通过校园环境建设、组建管乐团、开展特色文化课程、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推动学校的品位文化建设。“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每个班级每个学生都学习了葫芦丝、空竹、陶艺,通过这三种中华传统文化形成一个班级的合力,形成一所学校的合力。正所谓“一唱百和”,蔚然成风。通过管乐队、葫芦丝、空竹等教学成功地将音乐基础学科课程与素质拓展课程完美融合,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是音乐教育课程与其他美育课程的跨界与融合。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是艺术教育,艺术多门类的审美艺术精神对于美育实施具有重要作用。王福阳老师在《美育与艺术教育的是与不是》一文中这样说到:“美育不是一门具体课程,而是教育的一项基本育人目标,以艺术课程为主体,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的课程目标和体系。”[2]说到各学科互相渗透融合,就离不开教学的协调性。以校园音乐剧《睨阿孙》为例。音乐剧《睨阿孙》的剧本创作、舞台表演,是一项团体合作的活动,它包含着台词、音乐、舞美、背景、服装、动作等多方面的互相借鉴与补充,是文学、诗歌、戏剧、音乐、美术等课程互相渗透融合。从选材、思考、创作、排练到表演都需要教师、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探究,离开协调的发展、学科的融合,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完成。这些课程将音乐教育课程与其他美育课程完美地进行融合,不同美育课课程互相借鉴,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在校园中创造了完整的艺术环境,让整个校园充满了艺术氛围与气息,有利于培养学生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美育课程素养。

三、校内校外的跨界与融合

丰富的美育课程需要雄厚的师资,为保障课程能持续、有效地实施,秉承“走出去,请进来”教育理念,许多学校内掘外引,从校内和校外两方面着手打造混合式师资团队。在校内,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热情,鼓励有艺术特长的非艺术学科教师参与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聘请校外资深专家、艺人参与学校课堂或课外活动教授。比如对于大多数学生,方言是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语言,学校在美育创新活动项目中选择将福州传统歌谣和现代福州歌曲融合,开发出校本课程《福州“虾味”——乡土音乐》,同时聘请福州语歌曲协会会长赖董芳老师进校开设讲座,以福州方言进课堂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福州方言的特点以及福州歌曲依字型腔的特色,使学生真正走近家乡文化。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则将校内的音乐教育课程与校外的美育资源相结合,全面构建艺术学科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特需、特长的发展,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极与福建师范大学和校外优质机构联手,为全体学生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素质拓展性课程。首先学校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把握优势,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音乐学院、福建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院校形成长期合作关系,以高素质师资为课程奠定基础。同时为了拓展课程资源,还加大投入与校外优质机构、福州市传统文化传承人联手,开设了包括硬笔、茶道、竹笛、篮球等15种艺术素质拓展课程。如:一年级欣赏绘本、认识中国汉族吹奏乐器竹笛,二年级开设创意手工纸花,简单易学的陶笛;三年级开设了书法、动漫、汉小筝、葫芦丝等多样的艺术素质拓展课程满足该学龄段的学生广泛的兴趣特长爱好;四年级为略有难度的巴乌、尤克里里;五六年级引入国画、书法、笛子等内容。

由此可见,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同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将二者跨界融合正是美育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发展音乐教育校内校外的跨界与融合时,应当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校内音乐教育应当主动出击,积极有效地寻找合适的校外教育资源,搭建合理的校内外音乐教育沟通平台。这就要求校内教育应当做好校内学生的需求调查,因地制宜地将校外音乐教育在适当的时机以合理的形式引入校园,使校内外音乐教育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进而借助校外资源完善教育机制,并以此来打造校内外结合展示的平台。二是要以群众性教育活动为切入点,实践校内外教育的结合。所谓群众性教育活动,是不以个体为单独的教育对象,而是将有同一个教育目的和发展需求的中小学生组织在一起,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和活动内容,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传承创新的跨界与融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美育不可或缺的音乐教育,应当切实地,具有创新性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领青少年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实现音乐教育传承创新的跨界与融合。

以福建师大附中“别样美育课程”为例。福建师大附中在美育学科课程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别样美育课程”的目标,而“别样美育课程”正是素质拓展课程的典范。课程内容上,将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福州语歌曲、软木画等)融合进美育课程,既提升学生对福州乡土民间艺术的认识与热爱,又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课程形式上,打造多样化美育平台,将合唱、管弦乐队与学生艺术社团及各类艺术活动(展演)相结合,合理设置开设时段保证各类课程有序开展。通过美育课程的建设,极大丰富了学校美育课程的内容。具有福州特色文化校本课程不仅让学生体验、学习到优秀的地域传统文化,更是在校园中营造了地道的家乡文化气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与在校学生有了亲密的接触,培育了大批潜在的传统文化欣赏者,甚至是将来的传承者。这是传统特色文化传承机制的一种创新。霞浦县民族小学聘请民间畲族文化传承人进行指导、教学,让原汁原味的畲歌、畲舞、编艺等优秀文化艺术得以展现。

综上可见,国家美育政策与视野下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师资、器材、场地与经费等硬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涉到音乐教育理念转型的实践与创新的问题。美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更需要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惯例,音乐教育要克服长期所处的孤立状态,主动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课程中,实现音乐教育的跨界、统整与融合。

猜你喜欢
跨界美育融合
跨界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跨界设计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