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作聪 黄爱娣 胡芳
(广东省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深圳 518000)
静脉留置针是目前临床对小儿输液的常用方式,静脉留置针在小儿输液中的应用能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保护患儿血管,并能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但应用静脉留置针时,由于小儿缺乏足够的依从性和主动性,容易出现留置针堵塞、脱出等情况[1],且小儿家长对留置针的认识不足,也会使留置针留置失败。因此,在门诊小儿留置针应用中需采取健康教育,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认知,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本研究分析了健康教育在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门诊用留置针输液的患儿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33例,女57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1.6±0.5)岁;输液时间 3~7 d。观察组男 35例,女55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1.1±0.8)岁;输液时间3~7 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和输液时间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先天性疾病患儿、肝、肾功能障碍患儿和凝血机制障碍者。患儿家长或法定监护人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批通过。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小儿静脉留置针选择直径大、弹性好、走向直和充盈度高的血管,便于穿刺。向有一定认知的患儿及家长讲解静脉留置针的作用和优势,告知留置针注意事项。注意小儿及其家长的行为状态,安抚不断哭闹、躁动的患儿,对家长予以心理疏导,便于留置针顺利穿刺。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1)设立健康教育小组:健康教育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由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护士担任组员;加强小组成员的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培训;确定健康小组成员后,确定健康教育方法:如一对一讲解、集体式讲座、宣传栏、宣传手册、视频和家庭健康干预。(2)留置针教育:在置管前,基本讲解留置针的特性、并发症、成本、有效性和注意事项等,重点讲解静脉留置针可减少静脉内壁的损伤,保护小儿血管,以减轻家属的恐惧、焦躁和不安;在穿刺后,告知家长需控制输液滴数,不得随意更改;一般留置针留置时间为3~4 d,注意留置针部位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情况,确保敷料周边皮肤清洁干燥;留置穿刺针的肢体不可剧烈活动,为家长发放留置针相关知识健康手册,包括留置针注意事项和作用,并标注输液室电话等。(3)示范性教育:穿刺护士在置管时,向患儿及其家属示范如何穿刺,在意外拔管时需及时按压穿刺点,并指导家长如何按压;注意小儿置管情况,不可用力扭曲置管或向外牵拉,以免管路断裂或脱落;沐浴时穿刺肢体需包裹防水塑料布,不可接触水源;若肢体敷料潮湿或卷边严重,需及时到院更换;加强家庭干预,告知家长及有自我认知的患儿如何维护静脉留置针,避免出现留置针异常情况。(4)加强巡视:在患儿留置针的使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巡视,告知家属在置管期间注意保护穿刺部位,确保无炎症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呼叫护理人员进行处理,必要时进行拔管,并对留针部位进行按压。(5)输液后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留置针封管后的护理,告知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留针位置不可浸泡在水中,洗澡沐浴时要外裹防水塑料布,经常适当的运动留针侧肢体,避免留针侧肢体长时间下垂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时间、留置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关知识掌握度和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宣教、巡视和穿刺操作三大项,总分100分。评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2]。相关知识掌握度采用自制相关知识掌握调查问卷表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留置针性质、留置针使用优势、穿刺注意事项、留置针后注意事项、留置针维护和意外拔管处理方法等,总分100分。评分>80分为掌握较好;评分60~80分掌握一般;评分<60分为掌握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留置时间比较 观察组留置时间为(71.62±8.56)h;对照组留置时间为(49.63±11.93)h。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5,P=0.000<0.05。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2/90),发生堵管1例,渗漏1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44%(13/90),发生堵管3例,渗漏2例,静脉炎1例。意外拔管3例,压伤3例,皮肤过敏1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273,P=0.003<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相关知识掌握度比较 观察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知识掌握度比较[例(%)]
小儿静脉穿刺时,由于小儿血管细、走向不明显和充盈不满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静脉穿刺的难度。另外,小儿主动配合意识差、抗拒心理和哭闹不安等因素会再一次降低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可避免反复穿刺对小儿造成的痛苦,保证小儿静滴通畅性,也相应地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给医护人员带来的工作量。
有研究报道[3]称,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时,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是其重点,且有数据统计称,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5%。在本研究中,我院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小儿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44%,低于该数据统计。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院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也对小儿及家长进行了一定的宣教,并积极随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实施健康宣教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明确静脉留置针准确有效的看护方法,加强自我家庭干预和自我保护,可减少小儿静脉留置针不良事件的发生。
健康教育是对人们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确保人们能自愿参与到健康教育工作中[4~7]。消除小儿静脉留置针危险因素,向患儿家长讲解留置针维护知识,使患儿及家长能掌握准确的留置针相关知识,可延长小儿静脉留置时间。且静脉留置针减轻了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对家长来说,减轻小儿痛苦能提高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上述研究理论。儿科护理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外科静脉留针操作简便,留置较容易,可明显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但由于患儿活泼好动,其静脉较细小,不容易固定,家属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极容易在留置过程中出现静脉脱管或抓脱,导致其重置。患儿多缺乏独立能力,住院期间需要家长陪伴,基于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向其仔细讲解留置针的优势和相关方法,并多与患儿进行沟通,消除其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通过健康宣教,在留置过程中,留针重置率逐渐减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逐渐加深,明显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整体护理质量。综上所述,在门诊小儿留置针输液中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