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敦建 陈卓伟 杜巧夏 张源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 广州 511400)
脑性瘫痪为康复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或多种因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以及脑损伤导致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姿势异常、智力低下、感知觉障碍、癫痫、语言与精神行为异常等[1~3]。西医临床针对小儿脑瘫一般采用神经促进技术、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锻炼等方式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随着中医学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越发广泛,儿科疾病中也越来越多使用中医手段治疗。靳三针疗法为著名医家靳瑞教授始创,其中智三针、四神针、颞三针、手三针等针法具有治疗运动障碍、智力障碍效果,用于小儿脑瘫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其在众多疾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辅助效果。本研究探讨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靳三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小儿脑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门诊号单双号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6~60个月,平均年龄(28.59±6.87)个月;脑瘫类型:痉挛性16例,徐动型7例,共济失调型2例,肌张力低下型1例,混合型4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9~59个月,平均年龄(28.39±7.34)个月;脑瘫类型:痉挛性15例,徐动型8例,共济失调型2例,肌张力低下型1例,混合型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脑瘫;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至少存在一种脑瘫高危因素;年龄6个月~5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存在小儿麻痹症、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肉萎缩症者;合并重要器官有器质性病变者;存在自闭症、癫痫频发情况者;因其他因素如遗传、中毒等导致的智力障碍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锻炼)。注射用鼠神经营养因子(国药准字S20060052)30 μg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 2 ml进行肌肉注射,1次/d,连续用药6周。康复锻炼:抓、握、捏等精细动作训练;对患儿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促使患儿进行腹爬,由腹爬转为手膝位爬行,帮助控制患儿骨盆,逐渐转为跪立、站位;使用玩具引导患儿作为平衡与躯体训练;营养丰富、种类丰富饮食,对吞咽不行的患儿实施口周按摩,口腔刺激法促进。40 min/次,5次/周,持续6个月。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靳三针联合推拿治疗。(1)靳三针疗法:神庭穴(常规针法),百会穴(针尖向外刺),脑户穴(向下刺),脑空穴(向下刺);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其前后各1寸,向下刺);定神针Ⅰ:印堂穴上5分,定神针Ⅱ:阳白穴上5分,左右各一(向下刺);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尺泽穴。选用0.25 mm×40 mm针灸针,垂直刺入0.5~1寸,留针30 min,间隔5 min予提插、捻转行针。针刺时间:脾胃经穴位于9:00~9:30进行,肾经穴位则于17:00~19:00进行,余下穴位可依据患儿状态选择上述两时间段进行,2次/周,持续6个月。(2)推拿法:拇指点按昆仑穴、命门穴、承山穴、肝腧穴、肾腧穴,以弹拨肌腱法对肌张力低的患儿进行按摩,循着经脉走向取推、拿、捏法进行顺行按摩。按摩时间:每日7:00~9:00(辰时)、9:00~11:00(巳时)、17:00~19:00(酉时),每次持续 30 min,5次/周,持续6个月。
1.4 观察指标 (1)采用粗大运动评定量表(GMFM)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该量表包括卧位与翻身功能区、坐位功能区、爬与跪功能区、站立功能区、跑与跳功能区,总分264分,分值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2)采用智力发育商(MDQ)与运动发育商(PDQ)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智力与运动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智力与运动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卧位与翻身功能区、坐位功能区、爬与跪功能区、站立功能区、跑与跳功能区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卧位与翻身 坐位 爬与跪 站立 跑与跳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0 30 30 30治疗前治疗后21.94±6.58 21.73±7.24 45.16±5.68*#40.11±6.34*15.04±5.05 15.31±4.86 25.84±5.69*#19.88±3.58*18.01±6.18 18.24±5.69 31.75±6.74*#25.36±6.56*7.42±2.19 7.35±2.34 19.76±5.63*#12.42±6.18*3.81±1.05 3.89±0.95 13.25±4.36*8.49±2.88*
2.2 两组治疗前后MDQ与PD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DQ与P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DQ与PD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DQ与PDQ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DQ与PDQ评分比较(分
MDQ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PDQ治疗前 治疗后30 30 t P 62.33±10.48 62.14±9.85 0.072 0.941 75.35±9.21 68.25±8.69 3.071 0.002 72.54±9.68 72.68±10.47 0.054 0.962 86.77±9.43 81.05±10.33 2.240 0.035
小儿脑瘫一般发于出生后1个月,此时新生儿脑部发育不成熟,缺氧、感染、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其出现脑部损伤,出现运动协调障碍、姿势异常、智力异常、语言能力异常等,对患儿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同时严重影响患儿家属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幸福感[3]。西医临床一般采取药物联合康复锻炼疗法,但疗效不佳。随着中医在临床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至中医疗法[4]。
小儿脑瘫因先天肾气不足,胎失其所养,后天脾胃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损伤其脑髓,促进小儿脑瘫发病[5]。肝肾同源,肝肾亏虚而脑髓空虚,患儿可见痴呆、语言障碍等,而后天脾胃不足则气血生化无源而气血亏虚,故以补益肝肾、运化脾胃、化瘀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本研究在脾经、胃经与肾经气血旺盛的巳时、辰时、酉时对脑瘫患儿进行针刺与按摩,与本病之病变涉及脏腑相迎合,可收获更好的治疗效果。靳三针疗法中四神针、脑三针、颞三针等穴位可以刺激患儿脑部皮质相应的运动区,改善脑皮质血运,促进脑细胞代谢与神经元功能的修复[6]。此外穴位按压、捏、拿的手法能够帮助刺激局部神经与肌肉组织,促进患儿肌肉水平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GMFM评分及MDQ与P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卧位与翻身功能区、坐位功能区、爬与跪功能区、站立功能区、跑与跳功能区评分及MDQ与PDQ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小儿脑瘫患者在常规疗法基础上使用子午流注学说引导下的靳三针联合穴位推拿疗法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儿的运动与智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