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军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9)
本研究对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目的、休闲运动的现状、休闲运动影响因素等内在关系进行探讨。立足于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对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与分析,为促进学校学生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视角,为促进民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必要参考。
民办高校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
目前,我国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在同等办学层次中,与公办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社会认可度还有待提高。学生录取分数较低,学生素质水平差别较大,给体育课程教学以及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挑战。
休闲体育的内涵可以从三个维度理解,第一,发生时间在人们社会劳动和维持基本生存之外,称之为闲暇时间;第二,强调休闲体育的大众属性,认为休闲体育是大众体育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健心和娱乐需求而出现的业余性的体育活动;第三,强调参与休闲体育过程中的心理体验。
本研究认为,休闲体育其目的并不单一的是人们消磨时光以度过余暇、通过休闲体育获得身心愉悦、消除精神上的孤独和失落。休闲体育教育的内容也不应该仅仅限制在传授知识、技能上。本研究认为休闲体育教育定义为:为了达到人们的休闲目的,以身体活动为手段,掌握休闲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人们确立科学的休闲体育价值观,能有效地利用休闲时间提高休闲生活质量,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在休闲体育教育中,学生如何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并培养他们自主性选择的权利以使他们合理安排余暇时间。对于休闲体育教育来说,更为重要的目标是,提高学生休闲生活的质量,提高学生对休闲体育的认同感,增加学生的休闲体育需求、修正学生对于休闲体育的价值观念和培养学生一定的休闲体育能力。
学校是学生真正走向社会的最后准备阶段,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们走向社会之后的行为。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休闲体育活动,那么他们步入社会以后将有更大的可能坚持进行休闲体育锻炼,以强健身心、提高自己的社会化水平[2]。显然休闲体育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有着许多益处,良好的休闲体育参与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们之间的相互感情,促进他们改善与其他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满足其它体育运动所不能满足的功能[11]休闲体育在高校学生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在高校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被人们认识到,也更证明开展对民办高校学生休闲体育现状研究的重要意义。
钟山职业学院学生2017、2018级学生。
2.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60余篇。对其中36篇高度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2. 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学生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200份,回收200份,有效190份,有效率95%。有效问卷中,男102人,女88人。
2.2.3 访谈法
对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有关情况。
2.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所得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1.1 生源情况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生源复杂,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不一,学生总体情况跨度大,这些学生中有不少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较高,但总体而言,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学生对于自我行为的稳定控制不足。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学生行为习惯较散漫、在学习和生活上无法严格的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其行为特征、学习心理、生活方式多样,在配合学校管理等方面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均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
3.1.2 学习自主性
与公办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虽然民办高校学生也有着并不少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但是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则明显不足,学生也更偏向独立,思想情感多样和多变,不善于更好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集体意识不足,缺乏与他人合作的动力。
3.1.3 学生心理
民办高校学生自尊心极强,学生自我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普遍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更希望整个社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自己。当前,社会上对民办教育报以一定歧视的显现依然存在,部分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民办高校学生,这很容易导致民办高校学生产生自卑感,更容易使部分学生产生盲目的逆反心理。社会的不公待遇和眼光很容易压垮学生及其敏感和脆弱的心理,致使学生在行为上产生过激反应。
民办高校学生与公办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家庭状况分化更为严重,表现在家庭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生活习惯、教育背景、文化观念、消费行为和习惯 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巨大差异和分化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较大的反差,进而导致学生在行为上出现不同特点,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上产生较大的分化和矛盾,这种对立可能使得学生产生群体水平上的分化,阻碍了学生的良性交流和集体融入。
3.2.1 锻炼频率
调查显示,每周3次以上的学生27人,占14.2%;每周1-3次的学生48人,占25.3%;大多数人缺乏休闲体育活动。
3.2.2 形式
调查显示,学生休闲体育活动主要以健身、球类活动为主。选择健身者45人,占23.6%;选择球类活动者42人,占22.1%。
3.2.3 时间
调查显示,学生体育休闲活动1小时以上者占49人,占25.7%;半小时至1小时者 35人,占18.4%,少于半小时者11人,5.7%。
3.2.4 地点
调查显示,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场地选择以免费体育场馆居多,占33.2%,其次是健身路径,占27%。
3.2.5 类型
根据相关文献将休闲活动分为健身型、技能型、休闲娱乐型、养护型、观赏型、交往型、混合型等7种。被调查者的选择情况如表1。选择健身型、技能型、休闲娱乐型者居多。分别占前三位,总和占72.9%。
表1 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类型选择
3.2.6 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学生休闲体育活动中存在问题有教材使用不足、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持续影响、课外体育辅导效果不佳、缺乏相应规章制度、缺乏组织结构和引导措施、缺乏经费等多方面
访谈了解到,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意识比较弱;二是休闲体育项目单一乏味;三是场地器材与学生人数相比明显不足;四是休闲体育的课堂辅导与教学不协调,不配套;五是高校对休闲体育的组织和管理不健全。
体育课引入休闲体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生的动机、个人体质、闲暇时间、兴趣与爱好、运动技能水平、学校场地设施、学校相关组织的管理水平等,这些均对休闲体育参与产生重要影响。
3.4.1 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加剧,民办高校学生在就业、学习、经济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带来了众多的精神和心理问题,不安感、归属感低则让学生久而久之形成了众多的精神和心理问题。显然,这对于民办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而言十分不利,若不加以干预,很容易对学校、社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和难以预料的影响。休闲体育的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会带来积极影响,如消解学生来自于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心理紧张情绪、陶冶情操等。
3.4.2 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促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如休闲体育显著改善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和需求、提高自我表现的能力[3]。休闲体育的内容丰富、娱乐性好、趣味性高、自主性强、参与面广,既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产物。休闲体育是大学生实现身心健康、人格完善、追求人生命意义的需求中一条有效、健康、科学的路径[4]。
3.4.3 休闲运动与高校体育的结合符合大学生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改革趋势
休闲体育活动因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很好地调节学生的情绪,改善他们的心理张力,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自尊心理和良好的价值观念,改善学生的集体融入和人际交往能力,消解学生过分强烈的应激反应,促使学生追求较高质量的生活和体现自我价值。休闲体育的这种娱乐性、消遣性、休闲性、超凡脱俗的性质恰恰与学生返璞归真、走向自然、释放本能的需求达成了一致,也更容易让学生通过休闲体育宣泄内心,改良心理环境。
3.4.4 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体育锻炼的本质特征是促进参与者的身体健康,体育休闲活动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而且,从研究来看,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兴致也高于枯燥无味体育基础课程。因此,体育休闲活动对于学生地 身体的锻炼效果应该要优于普通体育基础课程。
休闲体育将在今后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休闲体育大力开展,能使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对其他高校也有借鉴作用:(1)有助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参加休闲体育锻炼提供服务性的保障;(2)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获得丰富的休闲体育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休闲体育技术与技能;(3)有助于他们合理有效的利用余暇时间,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4)培养大学生的休闲体育兴趣,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以此来改善大学生的体质状况;(5)为有关体育部门和民办高职院校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加强民办高职院校体育管理,促进课余体育改革,提高休闲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