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冬阳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3)
对中国男篮在第31届奥运会五场小组赛的整体进攻结构、内外线竞技状态、进攻各指标效果等与竞赛对手进行比分析,旨在为中国男篮加强训练提高竞技水平提供参考。
中国男篮在此届里约奥运会上的打法已经由以往姚明在役时期的“内线攻坚为主,外线突投为辅”的“由内及外”的进攻方式,转变为了现今的以“外线投射为主,内线进攻为辅”的“由外及内”的进攻方式。具体表现为:中国男篮在 5场比赛中共完成 261次投篮。其中外线队员完成 158次,占总出手的56.8%,内线队员完成103次,占总出手的43.2%。
从内线球员的进攻结构上来看,根据录像及表1显示:内线球员自主进攻的机会不多,更多的进攻机会来自于拼抢到进攻篮板之后的二次进攻(占全队总完成数8.3%)、外线球员突破至禁区分球之后的禁区内受助攻投篮(6%)以及中距离投篮(10.4%),在展现个人身体天赋以及进攻技巧的“内线强攻”和“突破投篮”方面仅占5.1%和5.4%。略高于“三分投篮(4.7%)”和“快攻(1.4%)”。从内线球员人员构成上看:此届新男篮共有包括易建联、王哲林、周琦、李慕豪、邹雨宸在内的5名内线队员。前NBA球星、2011年土耳其世锦赛得分榜、篮板榜分列3、4位的易建联对于中国男篮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言。周琦虽然只打过一个赛季的中职篮联赛,但他在国奥、国青以及亚运会、亚锦赛的比赛中,攻防两端皆有及其亮眼的表现。王哲林更是在CBA联赛中早已声名鹊起,上赛季能够为福建队场均贡献22.4分。以上两位也是在2016年“NBA选秀大会”被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选中的球员。邹雨宸、李慕豪虽不是各自联赛球队的第一进攻选择,但两人的身体条件也理应使其在面对委内瑞拉等内线对手面前有较为直接的优势。从数理统计上来看,中国男篮内线球员利用更少的进攻次数(20.6次)创造了更高的得分价值(27.6),而外线球员却利用更多的进攻次数(31.6)只创造了(26.5)的得分价值。所以,无论从数理统计来看,还是从录像观察来看。中国男篮内线五名球员在进攻战术上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针对性安排,这也是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在进攻端内外线失衡的直接原因。
从外线球员的进攻结构上看,外线球员的进攻选择主要集中在中距离投篮(占全队总完成数 16.8%)、三分投篮(17.6%)和突破投篮(8.4%)上。而根据表2的数据得出结论:中国男篮内线完成进攻数与外线完成进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坐拥5名优势明显的内线球员却不能人尽其能,外线球员在进攻效率较低的情况下依旧盲目出手,中国男篮进攻结构是否合理值得深思。
表1 中国男篮与竞赛对手各项进攻选择对比分析
表1数据显示,中国男篮在出手次数上与对手存在差异,场均少5.4次。这与此届奥运会竞赛对手“进攻节奏快、前后场篮板拼抢凶猛、快下积极,抢断成功率高等”密切相关;在命中数上,场均少于对手 4.2次,命中率更是低于对手8.5个百分点,与竞赛对手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样本少且效率低”的现象也直观的反映出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在进攻端“疲软”的效率。
根据表1数据显示,在中距离与三分球投篮方面,中国男篮与竞赛对手相比则显得“全线溃败”,中距离投篮在场均命中数高出对手6.6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场均命中数只高出对手0.6次,命中率远逊于对手17个百分点,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三分投篮方面,中国男篮三分完成数场均少于对手6.2次,很明显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场均命中数上虽然不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场均低于对手3.4次却是不争的事实。与场均命中率上,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低出8.1个百分点。
整个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的三分球与中投命中率可以看作是此届赛事男篮队员在进攻端的缩影。中国男篮外线队员之所以有大量三分及中投的出手的机会,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对方防守策略的针对性。通过录像显示:在比赛中我方队员在执行“挡拆”战术的过程中,防守方对于我方掩护队员在“挡”完之后“拆”的防守针对性较大。具体表现为:在“挡拆”结束之后,放松对外线持球人的投篮压迫,使其有空位、尤其是中距离投篮的机会。在严密封锁持球人传球路线及突破路线的同时,立马轮转防守,采取双人包夹或者绕前防守的方式大幅度降低“拆”球队员“内切”的可能性。从而相应的减少他们挡拆之后突破篮下直接选择进攻的机会。防守方这种针对中国男篮外线“挡拆进攻”的防守战术,其目的就在于让这支不以投射著称的新男篮尽可能多的在中远距离外出手。从而降低这支以运动能力及速度著称的年轻男篮对于他们整体防守的冲击力(新男篮5场比赛完成突破投篮33次,54.8%投篮命中率,32.6%犯规制造率)。结果中国男篮5场比赛在中远距离总共出手132次,用全队50.5%的出手收获了37.9%的命中率。不得不说,这种防守策略对于平均年龄只有25岁,身体有余而技巧不足的新男篮有较大的杀伤力。
如果把中、远距离投篮次数看作是生产过程中进行的一项活动消耗,那么成功得分次数就可以看成是此次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结果,命中率则是生产过程中活动消耗与产出结果的比。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概括此届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的“中、远距离投篮”竞技状态可以是:“对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典型诠释,投产失衡直接导致的自我终结”这对于进攻战术以外线进攻为主,中、远距离投篮次数占全队出手次数总和 50.5%的中国男篮来说无疑是一种另类的“自我打击”。
表2 中国男篮与竞赛对手突破投篮对比分析
根据表2数据显示,在突破投篮方面,由于突破之后造成的防守犯规在篮球比赛中给予对手的打击的程度与直接得分类似,所以在突破投篮的统计中录入了制造犯规次数(Foul)与犯规制造率(%)。在该环节中国男篮则表现出了“突破速度快,对抗能力好,进攻效率高,杀伤力度大”的优点。利用有限的出手次数打出了较高的进攻效率,场均完成数与犯规制造数、犯规制造率分别高出对手13次、8次、24.6个百分点,三方面皆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中国男篮能在三分与中投手感欠佳的过程中积极调整战术布局,增加内外线突破投篮的次数,那么在此届里约奥运会对阵委内瑞拉的一场决定是否能打破男篮奥运会 8连败的关键比赛中(中国男篮此役三分球10投1中,命中率10%。突破投篮5投4中,命中率80%,制造5次投篮犯规,犯规制造率 50%),中国男篮或许能够改变惨遭逆转的败局。从而避免在奥运会5战皆墨的尴尬局面。
在传接球、助攻能力及球队整体串联度方面。从助攻数据上来看,中国男篮的助攻数虽然不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场均低于对手0.7个助攻却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录像观察显示:中国男篮在组织进攻的过程无效传接球次数过多,使本方进攻队员经常在单次进攻的最后关头仓促出手。比如在对阵委内瑞拉队的关键比赛中,一直处于“下风向”的中国男篮却屡屡出现“停球”现象,致使比赛时间严重流失,在单次进攻的最后5秒才能策动战术。极大的降低了配合的针对性及有效性,给予球队整体进攻效率较多负面影响。最终男篮败给对手,被拒绝在胜利的大门之外。
3.1.1 进攻结构方面:中国男篮内外线进攻结构不合理,外线出手较多但进攻效率较低,特别是三分球投篮技术运用不佳,中距离投篮次数少且命中率低,内线球员自主进攻能力有待提高。
3.1.2 进攻端与竞赛对手相比:中国男篮出手多,命中低,进攻效率差。在三分球投篮,中距离投篮与罚球命中率上有待提升。球队串联程度不高,场均助攻低于对手。在突破投篮、二次进攻与内线强攻方面与对手相比则较为出色。
3.2.1 中国男篮亟需调整内外线进攻结构,减少外线球员两分出手次数,增加禁区内投篮与突破投篮次数。加强内线队员持球进攻比例,丰富进攻战术体系,确立技战术风格。尤其是在下届赛事男篮名单很可能调整的情况下(丁彦雨航强势崛起、周琦触底反弹)。同时在保持外线队员高冲击力的基础上,着力强调基本技术的训练,提高队员罚球命中率与投射能力。
3.2.2 中职篮联赛至1995年办赛至今已经历21年的风风雨雨,男篮国家队成员的征召也全部来自于CBA联赛。所以,要想提升国家队的整体竞技能力与赛场表现,擢升联赛水平,推动联赛改制势在必行。同时,须明确选秀制度在中职篮中的地位[5],丰富国家队篮球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