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课堂教学适应问题研究

2019-03-27 12:14袁世玉
文教资料 2019年32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跨文化

袁世玉

摘    要: 本文以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为例,探讨跨文化课堂教学适应问题。在南非教学背景下,从转变观念、师生互动沟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课堂管理、课后反思,以及教学激励机制五个方面,述评该校教学现状,以期为跨文化交际课堂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案例和实用方案。

关键词: 跨文化    课堂教学适应问题    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    汉语教学

引言

当前,汉语热席卷全球,南非也不例外。南非作为非洲最发达的国家,又是一个没落的国家,是一个矛盾体,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既主动学习又被动逃避。南非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为了更好地适应跨文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不断努力解决课堂适应问题。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世界各地掀起了汉语学习热潮。汉语国际教育在国外教学的前提下,其实是针对国外学生的外语学习。我国关于外语教学的理论基本基于英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结合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1998年,赖招仁在《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中提出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1]。之后学者如胡文仲、庄恩平、孙有中等均多年关注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问题。庄恩平(2007)即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全球意识系统、文化调适能力系统、知识能力系统和交际实践能力系统共同组成,并体现在每一门语言技能课的学习与教授之中[2]。胡文仲(2013)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并特别指出大中小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应有能力培养的清晰界定和衔接[3]。顾晓乐(2017)延续了跨文化教育,在态度、知识和技能三维度的培养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型,更关注如何循序渐进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4]。

基于这些理论看汉语国际教育,该学科相比较国内英语教育,教学环境除了国内留学生外,基本都在国外,师资队伍也以公派教师、志愿者为主,因此跟学生的差异更大,师生面临的跨文化交际压力更大。文化调试能力的培养、知识能力系统和交际实践能力系统的建立更重要。本文以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探讨跨文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适应问题。

一、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教学现状

为适应世界汉语教学蓬勃发展形势,中国国家汉办于2004年启动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向世界有需求的国家提供汉语教师志愿者。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13年,先后有20余名志愿者,兩名公派教师在德班理工大学和下属中小学教学点教授汉语知识和传播中国文化。

有据可查的资料主要从2016年起,德班理工大学主要教学对象是:(1)德班理工大学内部师生:学分课一个班,兴趣课从一级到三级分别有三个班、一个班和一个班,社会班一个班;(2)德班附近中学:以2019年上半年为例,主要为Glen wood 8年级四个班,North Coast 8年级三个班,9年级两个班;(3)附近其他英语联盟机构:如但丁学院社会班4、附近华校:文化课启蒙班一个班和一年级一个班,葫芦丝一个班。

二、中非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问题

在汉语国际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层面的主要目标,但是这项能力的提高需要得益于良好的教学过程[5]。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所属教学点,除了大学兴趣班以外,之前都没有汉语教学,都是零基础,汉语教学从2013年虽然陆续开展,但收效不大。汉语教师队伍大部分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专业知识丰富,但是长期接受国内教育,国内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南非教育体系跟国内有大的差别,在汉语课堂实践中,师生之间文化、语言和课堂教学的距离比较明显。总体来说,大概如下:

(一)时间观念和上课时间的差异。

1.中小学上课时间太短,North Coast 一节课只有35分钟,Glen wood 是40分钟。

2.一些学生迟到早退,学校随意调整上课时间。

(二)学生对中国欠了解,一些人学习汉语只是好奇。

1.大学生兴趣班较好,部分学生因为想去中国工作,动机较强,能够坚持学习。一些学生,只是出于好奇。每年注册人数在两百到三百人,但实际报到人数只有一半,最后能坚持拿到证书的只有不到50人。

2.中学生对中国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成龙的武打电影中,甚至不知道中国在哪里,分不清寿司是日本的还是中国的。

(三)语言沟通障碍。

南非官方语言是英语,学校里所有学生都使用英语沟通,但是口音较重,对于刚接触课堂的汉语老师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对外汉语教学本应尽量使用汉语,但是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不能接受老师使用汉语作为课堂用语,要求老师使用英语。

(四)课堂纪律问题。

以大学生课程为例,周一上课,如果周日晚上没有提醒第二天上课,学生缺席,就有人抱怨老师没有通知清楚。

大学生上课纪律较好,但是中学纪律较差,上课老师须强调不能吃东西,不能玩手机,不能乱说话。

三、解决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师生互动沟通。

1.转变观念。

南非,号称彩虹之国,因为各个种族、各种肤色的人生活在一起。如今尤其强调各种族平等。

尽管南非气候宜人、花鸟虫鱼种类繁多、自然风光秀丽旖旎。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是我们的使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了解中国,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沟通。因此,特意采取以下措施:

(1)我们跟部分学生建立信任关系,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汉语桥,并每天辅导,让学生直接感受中国人的做事方式,了解到中国老师的辛苦付出,借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Open week,大学开放周,孔子学院积极参加,向即将入校大学生展示中国文化:包括剪纸、中国结、皮影、葫芦丝、太极拳等。

(3)跟学生聊天,减轻汉语学习负担。课上适当播放《美丽中国》、中国传统民乐等视频、音频,让其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

(4)制定严格的纪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提前告诉他们,缺席四次即没有结业证书。

经过努力,孔子学院老师跟不少学生、当地老师成为朋友,积极融入当地生活,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以汉语桥为例,汉语桥当天,两个当地学生自愿做主持人,跟汉语教师一直忙到深夜;还有超过三十名学生自愿充当志愿者,为来自约翰内斯堡、开普敦、斯坦陵布什各个孔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服务,在德班孔子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8届汉语桥南非赛区的比赛圆满落幕。

2.加强师生互动沟通。

对于国际汉语教师来讲,针对教学,口语表达能力和感知理解能力更重要,因为无论现代化教学怎样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离不开对学生表达的理解[6]。教师语言表达条理清楚、简洁明确、具体形象、通俗生动,决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信马由缰。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特别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性和示范性。语言声调要有高有低,有起有伏,节奏要平稳、分明、适度,语速要快慢适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师生语言互动沟通总结如下:

课上汉语学习尽量使用汉语,但可放慢速度,加强操练,让学生在练习中真正理解语言点和课文。学生不懂的地方可使用英语,教师提前备课,把可能用到的英语都提前准备好。

注意说话的语气,针对学生的提问不能表现出不耐烦,不能用生硬词语。

如:学生在课上听写生词,不会的情况下,老师可以提示,不能一口否决,也不能表现出对学生能力的怀疑;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有人一时接受不了,讲完之后依然不会写,可以再提示一下,并空出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不要求学生刚学完新知识就必须掌握,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年龄大小等。

转变教学思路,适当减少教学任务,增加文化教学时间。这里目前针对大学生的教材是《成功之路》,每次课两个小时,一课内容,一般有两个课文、二十多个生词,还有两到三个语言点。从调查问卷看,学生普遍反映授课内容较难。针对此,应适当减少内容,并增加诸如书法、象棋等文化课内容。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任务,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可以達到预期的效果。

1.语言操练优先法。

通过学习《成功之路》,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汉语知识,并注重听说读写的练习。但是一节课容量太大,知识点很难操练到位。针对此,如讲述方位词“上、下、左、右、里、外”时,先领读生词,了解方位词,然后说老师指不同方位,学生直接汉语说出。第二步,学生跟老师一起指方位,并说出。第三步,老师说“大卫在安娜左边”。学生猜意思,并造句。第四步,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类似句子,并读出来。这里把课后操练放在前边,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点,也能更好地应用。

2.随机应变,综合实践法。

以Glen wood为例:这个学校为男校,学生都是8年级,每周两次课,各40分钟,但是因为学校时间随时调整,教室随时调整,教师上课被动。如有一次课因为学生迟到、后面一节课又提前,汉语课被挤压到不足20分钟。而且没有任何多媒体设备,本来准备的视频、音频都不能播放。因此,我们针对学生情况,第一步让学生报数,练习上节课所学习数字。第二步让学生一起鼓掌,不断加快速度,练习的同时调动积极性。第三步互相问好,复习:你好,你叫什么,你认识他吗?前后左右互相练习。第四步学习声调、声母、韵母,首先表扬他们非常聪明,再问他们谁能完成一个课堂任务。在学生跃跃欲试时,首先练习声调,领读声调歌,并让他们有节奏唱练。第五步不断加入声母、韵母拼读,两组比赛。

此处运用全身反应法、情境教学法、直接法等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迅速满足学生的课堂需求。

3.文化与语言教学结合法。

在国际汉语教学过程中,将第二语言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作为教学重点对待,而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North Coast为例:这是一个“贵族学校”,每个学期针对8年级和9年级,共五个班级,每个班只有两节课。教材选用YCT,每次上课学生的注意力都不太集中,学生纪律也较差,学习效果欠佳。因此,部分老师尝试将书法课和文化课相结合,并在课上播放大熊猫、武术等视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操练所学生词和句子,学生普遍情绪较高。

(三)完善管理制度。

1.完善大学生的考勤制度。

完善考勤制度,非常有必要。经过研讨,出勤成绩占最终成绩的百分之四十。一方面保证学生最终成绩不会太差,另一方面保证出勤率。另一个措施是,学生出勤率低于百分之八十,不能拿到证书。

2.完善中学生、小学生的奖惩制度。

中学生、小学生课程以了解为主,一般情况下课时量少,课时短,学生不了解,纪律也较差。因此,必须完善奖惩制度。如在男校,学生表现好,就可以适当给他们播放功夫视频,或者教太极拳,他们有提前预设,就会整节课表现很积极。针对纪律,在第一节课就必须明确规定,如迟到、早退、上课不遵守纪律、乱说话等问题,都应及时制止,有扣分并反映在他们整体成绩上。

3.完善考试制度。

南非大学生每年有四个小学期,每个学期,孔子学院有针对性的期末考试,考试合格,再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出勤等给出总成绩,成绩合格可以获得证书,并可以注册下个阶段考试。中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参加HSK考试,考试成绩优秀者,孔子学院推荐去中国高校读书,或者参加本土老师培训。学生在考试中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激励制度不断完善。

(四)采取多种方式,重视课后反馈。

1.组织问卷调查和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每个学生都须在结课时填写调查问卷,问卷主要针对教师教学技巧、内容、态度;教材实用性、针对性;课程安排合理性,包括时长、内容、语言和文化的结合性;学生兴趣点、不满的地方和建议。

以这学期我所带的班级-大学一级班为例,共有注册学生29人,其中6人长期缺勤,调查问卷共23人作答。基本反映问题为,教材内容太多(成功之路起步篇,每两个课时一课);课时太长(每次课两小时);教学内容语言知识偏多,文化知识太少;教师使用汉语量稍多。针对此,我进行了反思,考虑到教学时长和教材的固定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上,结合他们的意见进行改进。如增加文化知识的输入,两课时中间可以增加更多活动,操练环节让学生动静结合,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另外,针对教学语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前期以英文为主,慢慢增加中文,直到最后基本完全用中文指令。

2.召开教学研讨会议。

每个学期,不定时由公派老师和志愿者老师一起组织教研。以2019年5月31日教研为例,本次教研会议,主要是明确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并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但丁学院为例。该校是专门的外语培训机构,是孔子学院下属教学点。学生都已工作成人,学习动机或单纯对中文感兴趣,或跟中国人有商务往来。针对此,老师们针对该教学点的十个课时量,商定了教学内容。教材是《成功之路起步篇》和但丁学院自编教材,以听说为主,如拼音学习、餐馆吃饭、买卖东西等,跟他们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学习效果不错。

(五)把理论和实践结合。

1.建立汉语实践基地,增加文化融合的机会。

孔子学院经过长期规划,跟当地华人合作,在4月份,开始输送符合条件的学生,去华人工厂实习。既应用其本专业知识,又练习中文,还解决他们最关心的就业问题。以其中两个学生为例:高之宏、林凯是纺织专业的大四学生,但是因为南非的就业环境一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大三开始,他们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经过考核,孔院、德班理工大学及德班某华人纺织机械厂签订合同,同意他们在该工厂实习,考核结束,有很大机会进入该工厂工作。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6月份他们参加了HSK3级考试,并表示一定会更加认真学习中文。

2.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孔子学院每年根据中国的传统节日举办不同的文化交流活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如新春音乐会、中秋晚会、中国文化周、抖音视频大赛、冬令营、夏令营等。这些活动都针对德班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在孔子学院学习的学生会获得更多机会。如刚结束的18届汉语桥,德班孔院共有5名学生作为代表参加南非赛区总决赛。每个学生有不同辅导老师,从文化、国情、汉语知识、才艺、演讲五个方面准备,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以林森为例,他现在是孔院3级班的学生,每天早上9点到办公室,晚上老师下班才离开,回家之后还继续给老师发录音,学习汉语非常用心。最终取得第4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去中国观摩汉语桥总决赛的机会。

结语

因为国情、文化等差异,南非和中国的课堂教学存在差异。针对跨文化交际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孔子学院师生不断努力,不断克服文化差异和文化障碍。针对课堂教学适应问题,德班孔院从教学方法、观念转变、互动沟通、课堂管理、课后反思、激励机制上不断改进,目前孔子学院的教学活动已经趋向稳定,但是還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改进。

参考文献:

[1]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J].龙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9):106-108.

[2]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21,4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4]顾晓乐.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之理论和实践模型[J].外语界,2017(1):79-88.

[5]李雁同.赴英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课堂教学适应问题研究—以英国曼彻斯特中小学课堂教学为例[A].第二届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2):132.

[6]孙嘉蔚.跨文化交际与汉语国际教学实践[J].智库时代,2019(2):13.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浅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汉语教学实践的影响
论文化教育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缺失
委婉语教学研究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