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与学的新发展

2019-03-27 12:10韩筠
中国大学教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混合式教学互联网+

韩筠

摘 要:“互联网+”催生出新的教育生产力,推动大学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教与学的新发展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为教师教学能力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发展变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回归教育初心和教学本分,真正实现以技术赋能教师角色的转变,全面提升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改革;教师发展;混合式教学

当前,我们正处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世界,也引发了高等教育领域新一轮改革浪潮,高等教育呈现出国际化、信息化、普及化趋势。

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背景下,慕课应运而生。2012年称为世界慕课元年。中国慕课自2013年起步,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建设与应用均取得斐然成果。目前,共有15000余门慕课上线,2.6亿人次学习,80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全社会广泛受益。以慕课为代表的在线课程“建、用、学、管”的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成果之一,也推动着新时期大学教学跨上新台阶、呈现新

境界。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教与学新变革

教与学是教育的基本问题, 是人才培养中最核心的两大要素。如何教、如何学,是任何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互联网+”“智能+”催生出新的教育生产力,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理念、知识呈现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管理以及校园学习环境。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新一代大学生,对运用数字化技能开展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更加凸显。教与学正在产生新的发展与变革。

1.教学理念的转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学习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成为关注重心,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正在发生。

2.混合式教学的演化

进入“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演化为“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1]。互聯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的在线课程,正在与传统教育教学从相互依附、支撑、促进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慕课的建设与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手段。

3.线上线下教学设计的一体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强调有意义学习的教学整体规划,更关注学习活动序列和链条的一体化设计。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两大要素构成一个整体,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混合式教学通过多种信息化手段,将课堂教学与在线课程打通,以目标设计与活动设计联结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更高效地实现教与学的目标。

4.课堂教学的革命

通过在线课程等融合教学的途径和资源,学生可以不单纯依靠教师和课堂,而是直接获取海量的课程信息和专业知识,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需求的提升会推动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课堂教学从“教的范式”向“学的范式”转变,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更加科学、深度地融入教学,教与学更有知识的广度、认知的深度,激发出更多的活力、更高的效率,教与学的效果显著提高。翻转式、混合式、探究式、合作式、交互式学习逐渐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局面已然形成,进一步带来课堂革命。

5.智慧教学环境的创建

“互联网+”与“智能+”,创造了“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条件和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线上学习更为便捷。各高校纷纷加大学校信息网络环境、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等建设力度,形成互动式、智能化、开放性、多样性的智慧教学环境,实现教学空间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双向促进,为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6.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依托在线课程平台、智能学习系统、人机交互环境、虚拟三维学习环境不断创新和成熟。以应用在线课程平台为例,教师基于自建的慕课,或使用其他教师已建成的慕课,特别是基于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慕课资源开展教学模式创新的案例不断涌现。结合“爱课程”网课程应用情况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可以概括出在线课程+课上习题、在线课程+技能实操、在线课程+案例研讨、在线课程+小组项目等多种教学模式。

7.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精准化

通过对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数据进行全景监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与诊断,教师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开展“大规模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对在线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过程性数据进行分析,形成更科学、更立体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转向“用数据说话”,从而支撑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和迭代更新。

二、教与学新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也是集成和系统化应用教学资源的组织者。为了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自2013年起,由教育部主导,在全国知名高水平大学中遴选出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成为中国高教史上第一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六年来,这30个示范中心在本校乃至所在的区域很好地推动了教学改革、教师培训,也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方面探索出诸多经验。

伴随着慕课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大学课堂教学已发生了深刻变革,教师教学能力被赋予更多更新的内涵和要求。2018年6月21日,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金课”的概念。同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金课”第一次出现在教育部文件中。2019年10月24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2],要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解决好教与学模式创新的问题,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同时,教育部启动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计划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涵盖“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社会实践一流课程”五类一流课程。

课程是教育教学中最微观、最普通的问题,也是根本问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的重要载体。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大学课程质量,是做好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以下三个基本判断是指导我们认识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教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第一,课程是大学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方式;第二,课程是资深教师“传帮带”的重要载体;第三,课程是年轻教师成长的重要切入点。

教师是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重要主体,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是教师的天然使命。教师的学识、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课程建设与教学的成败。必须承认,在当前高校教学实际中确实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教师层面,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基层教学组织缺失,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不够完善;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侧重知识传递,忽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师是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也来自于变革的时代导致教师本身也已经成为改革的对象。”[3]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与学的新发展与新变革,为教师带来了挑战。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要求教师全程、全方位参与。教师的自我认知、角色定位、专业发展和技能提升都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更新和升级。

1.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转变

由于学生学习的泛在化和自主化趋势,教师的角色必须做出适应新的开放教育的转换,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教师应该能够设计好学习路径和学习活动,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师从教材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使用者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参照教材执行课程教学,教材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必须更多地参与到课程的开发和使用当中。教师要一体化设计在线课程与线下课堂教学,充分思考哪些内容适合放到线上自学、哪些内容适合在课堂重点讲解,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合理设置线上和线下内容的比例,选取合适的呈现方式开发线上和线下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使用自己建设的课程资源,也可以使用其他教师已经建成的优质课程资源,创新课程资源的使用方式。

3.教师从关注教学结果到更关注教学过程转变

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深度融入教学,更加科学、立体的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体系随之建构起来。教师从关注教学结果到更关注教学过程转变,探索在不同技术条件下、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教学策略,优化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教师借助翔实的过程性学习数据和教学交互数据,能够更精准地进行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4.教师从教育者向教育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转变

在线课程及相关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使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价值发生巨大变化,带来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多方面的变革。教师仍是教学的第一责任人,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最终需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应该向教育研究者和终身学习者转变,对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模式方法、信息化教学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学习,提高用好在线课程等数字化手段的信心与能力,才能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革命。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之下,教师可能实现华丽转身,但技术发展仅仅是触媒。与“互联网+”“智能+”紧密相关的“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对教师提出了变革、创新的挑战与机遇,也对教师回归与坚守教学初心提出了召唤。教师从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微观维度,重新审视教与学的发展变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回归教育初心和教学本分,才能真正实现以技术赋能教师角色转变,提升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课程建设与教学是教师的“良心活”。把课程和课堂真正打造成为培养人、成就人的活动,应该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作为教学研究者、课程服务提供者共同努力的方向。期待高等教育发展的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一流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共同助力一流教师的培养与成长,共同融入新时代教与学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4.

[2]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混合式教学互联网+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