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王曾被一个问题困扰: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时候?于是他召集全国的哲学家来回答这个问题,但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为了寻找答案,他特意微服出宫,去拜访深山里的一位老人。最后,老人告诉他:“你生命中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
我们习惯于回忆过去,幻想未来,而没有专心珍惜眼前。其实,只要我们全神贯注珍惜当下,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那么过去就不会再让你耿耿于怀,未来也将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
(邓月婷)
元旦时,见到了近半年没见的堂哥,他说去年圣诞节,在健身房比赛上,他赢了两个项目。我佩服地说:“你坚持健身好几年,都可以当教练了。”他说:“喜欢就不用坚持,运动了就快乐。”他还给我看了他发的朋友圈:一张满是老茧的手的图片,上面写了一句话“其实去做一件事往往靠的不是毅力,而是热爱”。说实话,我发自内心地钦佩堂哥這样的人,因为对于生活的热爱,所以执着、坚守、专注、闪光。如果对于生活没有保持足够的热情和活力,怎么会有不顾一切的努力和付出呢?做不到一件事,都是因为你没有真正地想去做。所有的动力,都来自内心的沸腾。
(张家源 江苏淮安文通中学)
生活中,我们往往会有思维定势。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牢牢地束缚了我们的头脑,让我们求变不能,标新不易。那么该如何标新立异呢?改变,其实并不难,有时候,只需要换个角度。
小时候,书的页码都在书页的下角。设计页码是为了方便阅读,似乎和内容没有关系,但页码却可以改变我们的阅读习惯。页码在下方,我们翻到想阅读的那一页,要把目光转移到书的上方,才能开始阅读,这一过程,白白浪费阅读时间。现在,我们的课本上页码印在每一页的上角了,这样翻开一页,无需再把目光从下面移上来,提高了阅读速度。
很多时候,改变,要突破传统做法,另辟蹊径,只需要逆向思维或者换个角度,其实并不复杂。一个小小的改变,收到的效果却迥然不同,甚至出乎意料。
(石磊)
我看过一本叫作《让世界充满爱》的书,对其中一个故事印象深刻。女教师罗南英年仅29岁,却患上了白血病,她幸运地找到了骨髓配型,但昂贵的医药费让她被迫放弃生存的希望。她有个3岁的儿子,不久将离开人世的她写下了很多封信,希望儿子在生日、“六一”等等重要时刻以及遇到困难、挫折时,都能看到这些信,让他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与教育。当这些信被媒体报道后,整个城市都被感动了,许多素不相识的人给予她帮助,也带来了新生的希望。这个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让我深深地理解了爱的广博。人在珍爱个体生命的同时,也应该珍爱一切生命。同情与悲悯的情感,让人的感情更为完整,让人的生命更高贵美丽。
(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