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2019-03-27 11:42沈海燕
健康大视野 2019年5期
关键词:效果

沈海燕

【摘 要】目的:采用社区中医综合疗法对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之间收治的80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社区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结果:组间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评分、SS-QOL评分比较,观察组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社区中医疗法进行治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明显改善,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社区中医综合疗法;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5-0-02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部障碍类疾病,具有起病急、致残率与致死率高等临床特点,统计发现,该病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明显,如何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升其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患者家庭及社会等负担,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非急性期脑卒中主要采取院外治疗方式,但是其治疗地点、治疗节奏及治疗方案比较混乱,临床疗效不理想[1]。为进一步探索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社区中医综合疗法对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治疗,获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在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选择80例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之间收治,按照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44岁到76岁之间,平均为(62.15±5.54)岁,病程在2个月到6个月之间,平均为(3.3±0.7)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在45岁到75岁之间,平均为(62.20±5.36)岁,病程在3个月到7个月之间,平均为(3.6±0.9)个月。组间患者各项病例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头针联合体针)治疗,以患者耐受设定最高强度,采用电子针疗仪进行治疗,频率为3.3Hz,疏密波,留针30min,每周2次,1个疗程治疗8次,共计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社区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与棍棒操治疗:①中药汤剂:风痰瘀阻所致用解语丹加减治疗,包括僵蚕、地龙与全蝎各6g,羌活、胆南星与天麻各10g,远志、白附子与石菖蒲各12g;气虚落瘀所致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包括红花语地龙各5g,赤芍、桃仁、当归各10g,黄芪45g;肝肾亏虚所致用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治疗,口服左归丸9g/次,2次/d,地黄饮子加减方包括熟干地黄12g,菖蒲、官桂、五味子等各15g,加姜枣水煎服,1剂/d,1个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②棍棒操:棍棒操严格按照“棍棒操防止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各项步骤进行,2次/d,1个疗程为1个月,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2],判断和评估两组患者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分析

各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均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处理,前者采用(x?±s)表示,行t检验,后者采用率(%)表示,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a=0.05,如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组间各项指标统计学不成立,治疗后组间各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别为(90.1±9.1)分、(84.2±8.7)分,t=2.963,P<0.05;Barthel指数分别为(90.3±7.2)、(82.8±6.5),t=4.890,P<0.05;改良Rankin评分分别为(2.5±0.3)分、(3.1±0.5)分,t=6.507,P<0.05;SS-QOL评分分别为(163.3±15.1)分、(152.4±17.1)分,t=3.021,P<0.05。

3 討论

脑卒中在临床上分成缺血性、出血性两种类型,由于脑组织出现急性局灶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障碍的发生[3-5]。本次研究采用社区中医综合疗法对观察组非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单纯利用针刺疗法治疗,入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及Fugl-Meyer、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SS-QOL等评分与指标之间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性,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改良Rankin评分、SS-QOL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优势更为明显。

通过以上分析,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社区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 36(10):1537-1541.

符茂东,张雯,李笑笑,李鑫,蔡定芳,张宇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Barthel指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6):2300-2303.

刘庆东,彭丽丽,关祥芝.中医辨证论治联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1):118-120.

黄规平.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4,20(02):113-114.

黄港.中医辨证运用活血化瘀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01):88-89.

猜你喜欢
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保湿喷雾大测评!效果最惊艳的才20块!
笑吧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创造逼真的长曝光虚化效果
四种去色效果超越传统黑白照
期末怎样复习效果好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组合练习难度大,贴近实战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