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习作教学是指导学生将大脑储存的语言材料,通过思维加工,进行书面表达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作文教学原则就是作文教学中遵循写作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生认知、心理等特点,为达到一定的作文教学目的所形成的教学准则,是认识和处理作文教学中各种矛盾的依据。那么小学习作教学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呢?
一、阶段性原则
课标在“学段目标”中,对习作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可见,小学第一学段的习作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由写一句完整的话,到写比较长的、具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再到句群训练;第二学段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构段”训练,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写一段话,初步领会段的构成方式,并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写一段表意清楚,语句连贯的话;第三学段重点是进行篇的训练,要指导学生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在年段目标的统领下,确定每一课时的具体目标,体现出训练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切实做好各学段习作教学的过渡和衔接,体现出学生习作水平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
二、序列性原则
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材是以专题组成单元,每个专题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构成了一系列的训练序列,在多个训练序列的语文实践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同样,小学习作教学也具有序列性,这种序列训练需要教师准确把握训练目标,精心设计训练步骤,将多个训练内容有机地组合成一个训练体系,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习作指导时可设计如下训练序列:第一步,指导学生观察一种自然现象,记下看到的和想到的,注意用上恰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并亲自参与喂养小动物的活动,指导学生按“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吃食的情形”等方面写出观察日记;第三步,观察一种虫子、昆虫捕食的现象,如蚂蚁搬家、蜘蛛织网、蜜蜂采蜜、飞蛾扑火等,写出观察日记;第四步,开展口语交际,让学生就上述三方面的观察所得进行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讲清楚观察过程以及观察后的所思、所想和体会;第五步,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教师要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格式:题目,日期,星期几,天气情况,正文。这样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观察小动物”“观察虫子或昆虫”“交流观察所得”等一系列的序列训练,学生练习写观察日记也就得心应手了。
三、体验性原则
体验学习是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它的价值是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知,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在习作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写作的动机,变“苦写”为“乐写”,实现自主习作,快乐写作的目的。根據学生参与体验的感官的不同,体验可以分为活动体验,角色体验和情境体验。
1.活动体验:就是在习作前引导学生参与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对活动过程有亲身体验的经历。如写“记一次拔河比赛”“老鹰抓小鸡”“乒乓球对抗赛”等活动类习作,可让学生先进行活动体验,然后把活动的过程清楚、明白地写下来,让习作变得轻松而愉快。
2.角色体验:就是让学生融入故事中的某个角色,用自己的思想、行动、情感和语言去碰撞、替换、触动、传达故事中人物的思想、行为、情感和语言,让故事变得鲜活生动。
3.情境体验:情境教学具有形真、境远、意切等特点。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种习作情境,通过音乐、幻灯、多媒体、语言描绘,实验演示,现场表演等,带着学生走过亘古蛮荒,跨越时空长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让习作课堂变得鲜活而灵动。
四、读写结合原则
加强读写结合,一是要引导学生树立积累语言的意识,教师要指导学生就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在诵读的基础上摘抄下来,由课内积累延伸到课外积累,由有意的“他律”积累转换成无意的“自律”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记忆仓库,储存大量的语言材料,为习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根据年段目标和课文特点,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经常开发一些随文练笔,多角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写的训练,做到一课一练,一练一得。例如,学完《圆明园的毁灭》,引导学生边看课文插图边提示:“看到这残垣断壁,你的心中会涌起怎样感动”;学了课文《匆匆》,可让学生设计几句珍惜时间的警示语;学了《鸟的天堂》,可让学生结合课文学习写一篇导游词;学了《两小儿辩日》,可引导学生编几句“三字经”……这样学生在练笔中,内化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催生了智慧,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作为一般的教学原则,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提出这一原则,是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随意性比较大,从作文教材的编写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作文教学的内在序列一直没有很好地把握,对学生习作和作家的写作没有很好地区分,对学生习作的各个阶段没有清晰的把握,结果循序渐进成了一句空话。所谓循序渐进,是说按照一定的顺序逐步前进、提高。序指的是次序,具体到作文教学中,按照什么次序进行,除了要深入把握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了解作文教学的一般特点,明确作文教学的各阶段目标外,还需要结合学生不同年龄特点、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及认知、情感、心理差异,综合考量,全面兼顾,以便确定好作文教学的基本次序,只有次序清楚了,作文教学的层次才清晰,作文教学的渐进才有可能。没有作文教学的次序,循序渐进只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