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雪玲
【摘要】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而且被界定为英语学科的核心内涵,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而目前的阅读碎片化、脱离语境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本文从基于“问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阐释了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如何在阅读课中通过回答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系列问题链,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达到培养初中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关键词】 “问题化” 英语阅读 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3-190-02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明确要求英语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提出思维品质是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18)。英语阅读教学是落实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虽然较为成熟,但是大多数停留在对文本浅层信息的理解上,教学方式碎片化以及脱离语境,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设计好语言活动,突出英语学习的实践性,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基于“问题化”英语阅读教学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创设阅读教学课堂,通过系列的问题来推动持续性学习行为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语言学习、技能运用以及思维的发展。
一、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现状,笔者抽样调查了本校八年级145名学生,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样例中50%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阅读,没有掌握阅读技巧;35%的学生对于自己的英语阅读成绩(能力)不满意或者很害怕做阅读;25%的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教师层面:阅读教学设计停留在对文章的浅层了解,阅读活动多以回答教师就文章提出的问题以及书面的选择题,输出为复述课文为主,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围绕在文本中找寻信息,对文本的深层次意义解读、分析以及评价较少涉及,更鲜有谈及迁移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得到发展,语言学习停留在表面化、碎片化的状态,英语阅读兴趣及能力都会减弱。学生层面:习惯被动接受老师上课教授的知识,在阅读课上的激情以及积极思考探究的热情不够,认为回答了教师设计的系列阅读问题以及学习了语言知识即为达成阅读学习的目标以及终点,没有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造成学与用脱节,思维品质得不到提升与发展。
二、基于“问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可行性
《课标》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变革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举措。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会提出问题,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学习能力。问题化学习把学习任务转化为系列的问题,把任务涉及的所有典型问题在层次结构、技能等方面进行逻辑整合,使学习活动更符合认知规律。问题化学习让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他认为人类的大多数学习是操作学习,人不是被动地等待刺激,而是积极主动第对环境进行探索,先有反应,并根据结果去调节学习行为。英语教学设计要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信息论认为,英语教学本身是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传递的效率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动态联系和相关关系,要提高信息输出和输入的有效性,运用多种有效的信息的传递形式、方法、手段来提高传递的效率和效果。整体教育强调教育过程中的整体性,更为关注学生人性的培养,突出“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突出“科学”、“人文”、“创造”的和谐统一。整体性要求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和实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英语教学必须通过多元化的情景设计,扩展时空,调动多种感官的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思维的作用,给学生丰富的体验空间,展示自己的机会,才能提高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生涯发展的核心技能(个体将来能够适应不同社会角色和职业领域所具备的自主精神、责任感、学习技能,组织与表达技能、交往与合作技能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化学中经常性的自学、合作、展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学设计也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技能为纲”,实现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基于“问题化”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基于“问题化”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强调“学”置于“教”之前和之上,聚焦于“学生、学习和资源”,在课堂实施时,贯彻“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以教师的问题为引导”原则,学生能提出的问题,由学生来提;学生提不出的问题,由教师提。让学生去推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让小组合作起来。并且探讨通过评价体系来激发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没有达到预期程度,将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要求降低,要求参与研究的学生能提出理解程度问题即可。将重点放在利用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上。由此,确定基于“问题化学习”的阅读教学设计为“三问模式”,即:读前问、读中问和读后问。
读前,第一步,自学了解文章,學生独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第二步,发现展示,自主提出两类问题,A类问题指学生已经知道,提醒或是考考其他同学的问题;B类问题是有些疑惑或者还想进一步指导的问题。
读中,第一步,理解掌握,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老师的问题,增加对文章的理解;第二步,交流展示,提出、收集、讨论、梳理问题,全班交流。
读后,第一步,掌握巩固,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复述课文,通过聚焦问题,掌握文章的核心价值,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第二步,延伸拓展,阅读课外文章,提出问题,交流答案,锻炼思维。
以外研版新标准八年级下册Module7 Summer in Los Angeles Unit 2 Fill out our form and come to learn English in Los Angeles 一课为例,这是笔者在茂名市电白县送教下乡上的一节课,教学对象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本课是阅读课,是一篇美国留学课程的介绍,分别从课程、生活、业余时间的安排、以及相关的报名信息,通过介绍美国学习的优点、课程方面介绍上课时间、测试情况、教师素质,生活起居介绍了住 当地人家庭的丰富活动也可以选择住酒店。课余可去游学的经典景点,希望学生能积极参加美国的学习。笔者希望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之间搭建一座桥梁,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归纳文章大意,完成思维导图,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通过分析、讨论、交流表达自己对美国留学的看法以及作出决定是否会选择前往美国学习,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建立国际视野吸收国外先进文化,有机会留学时,学会选择,培养学生迁移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其文化意识。根据读前、读中、读后进行问题的设计,由于是异地教学,与学生初次见面,在前置预习提问上做出了调整。
Step1:Warming up
1.Play a drama game to build up the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2.Get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guess what they will learn in this lesson.
设计意图:由于异地教学与学生第一次见面,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戏剧小活动暖场,让学生熟悉老师。看图片预测要学的话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巧在预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说出预测的观点及理由。
Step 2: Pre-reading
1.Show the students some picture of the teachers experience of learning in England.
2.Get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information they want to know about studying in another country.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师的留学经历,为后面的提问做铺垫。教师引导学生设计问题:假如学生有机会到国外留学,他们想了解哪些内容?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How much should I pay? What course will I learn?Where to stay?What to buy?等等,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他们希望了解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分析篇章。
Step 3 While -reading
1. Get the students to match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2. Get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mind-map of learning in America.
3. Get the students to answer some detailed questions about the passage.
4. Ask your classmates something about studying in America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四个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活动一归纳段落大意,活动二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活动三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问题提问,小组间互问互答,挖掘文章深层次的意义。本环节包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访谈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质疑或者是深究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批判性思维得到发展。
Step4:Post- reading Get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mind-map they finished.
设计意图:根据完成的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整体复述、回顾,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主线,使文章脉络更清晰,使学生的思维表达更具逻辑性,在思维导图中,可以分析文本,学习作者是如何解释、呈现自己的观点,也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Step 5. Extension
Get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Why Los Angeles? Why not Los Angeles”, to tell whether they will study in LA.
设计意图:让学生讨论两个综合性问题,运用文章所学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将所学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来。
本节课笔者以到外国留学这一话题为主线,通过读前、读中、读后学生的设问、教师的提问、师生、生生间的答疑,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意见,营造自主阅读、自主发现及思考的氛围,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分析、了解课文的深层次意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判断、分析是否会选择去美国留学,每个人所表达出来的及出发点都不一样,极具个性。从学生的表达中,教师可以感受得到学生内化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及运用。
但是,阅读文章后提出问题,由于学生没有养成习惯,以及没有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有部分学生难以完成任务,需要加强训练,掌握一般疑问句以及特殊疑问句的句子结构,提出正确的问题,提出有助于理解文章的问题。特别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仍然是教师课堂教学中需要耐心指导的环节,尤其是一开始时学生提出较为稚嫩和缺乏理性的问题时,教师需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态。
四、结语
基于“问题化”英语阅读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学习为中心的原则”,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系统化设计,提高阅读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率,提高学习积极性。 研究阅读教学中读前中学生对文章的自学、了解能力,发现与展示能力;研究读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掌握能力,组织、表达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研究读后学生对文章的掌握、巩固能力,延伸、拓展能力。
(1)提高阅读能力。从阅读入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经验,不仅使英语学习者增长知识,提高兴趣,而且也会提高其想象、概括、归纳综合、逻辑推理、理解记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 转变课堂模式。方法上,进行基于问题解决的模式构建。形态上,形成课堂的基本形态和操作要点,转变课堂模式。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一个支点。
(3)让学习主动发生。形式上,以问题来驱动学习,提高阅读兴趣。方法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走到课堂前面,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行为。能力上,锻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批判性面对问题的能力,用话语表述自己见解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力、思考力、表现力和合作力,最终达到思维品质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2018.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张秋会、王薔、蒋京丽.2019.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3.
[3]包丰.2019.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