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诈”还是“老谋深算”,这是一个问题

2019-03-27 12:02马家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再认识周朴园雷雨

马家兰

[摘   要]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周朴园形象,不能囿于教材节选的章节,而应从《雷雨》整本书着眼。从人性的角度看,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对鲁大海更多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宽容、怜爱和劝教。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雷雨》;周朴园;形象;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22-02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备课经常参考的一本重要资料,因其翔实的内容、精深的见解、独到的教法学法指导,深受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青睐。但白璧微瑕,参考书关于《雷雨》中的人物周朴园的解读,似乎有一点前后不一致的地方,笔者冒昧地提出,就教于方家。

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则深刻地揭露了他的残忍与奸诈。对待罢工工人,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一方面采取收买分化政策,并开除了立场坚定的罢工工人代表鲁大海。他在包修江桥时故意叫江桥出险,唆使矿警开枪打死工人等,更突出了他的狠毒与残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

在处理工人罢工事件时,他一方面进行血腥镇压,一方采取分化收买政策,并开除闹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鲁大海。……这些都表现了他的强硬和老谋深算。……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

以上两段文字,对周朴园对待工人罢工的行为,前者用了“奸诈”进行评价,而后者则用了“老谋深算”,但这两个词在词意和感情色彩上是不一样的。百度词条对这两个词语这样解释:奸诈,指奸伪狡猾,做事刁钻、诡诈,极其阴险狡猾;老谋深算,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奸诈”一词明显带有贬义色彩,“老谋深算”却没有。再者,两本参考书在“有关资料”的补充上也不尽相同:前者提到了“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还有吴建波的一篇赏析文章《伪善者周朴园》;而后者,却将评论周朴园是坏人的这段文字删去,将吴建波的文章换成了蓝棣之的《两个阶级之间的爱情故事:曹禺〈雷雨〉症候分析》。这些变化耐人寻味,让笔者不禁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变化,人们对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一、 与鲁侍萍相恋时的周朴园

三十年前,周朴园是周公馆的大少爷,梅侍萍是周公馆女佣梅妈的女儿,青春年少的他们,真正地谈了一场恋爱。在前后达三年的时间内,两人的感情是深厚的。梅侍萍真心爱着周朴园,她用丝线绣成“梅花”缝补周朴园被烧破的衣服,并在旁绣上“萍”字,她非常熟悉周朴园衣服的件数和样式;而周朴园也爱着梅侍萍,从“周朴园基本上不是一个太胡闹的人,侍萍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惠体贴,对她产生了真正的爱情”可见,两人都是真心爱着对方的,且他们还有了爱的结晶——周萍和鲁大海,而周萍的姓名就是梅侍萍给起的。可两个相爱且有了小孩的人为什么最终没能走到一起呢?

鲁侍萍说:“你为了要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你们逼着我冒着大雪出去,要我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在这里,鲁侍萍用了两次“你们”,可见,这一命令并不完全是周朴园一个人的意思,由此可以追问: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真的是周朴园本人的心意吗?对此,作家曹禺有过这样一段论述:“我老觉得侍萍被赶走,周朴园不是完全同意的。他的家教很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能违抗,他没有办法。新夫人是非常有钱的大官的女儿,绝对不会允许他的前头还有夫人。周朴园的母亲为了依靠这方面的势力,非把侍萍逼走不可”。可以说,处在这种境况下的周朴园实属无奈,换个角度为他想想,他能怎么做呢?

其实,鲁侍萍也不认为周朴园“坏”,她在和女儿四凤的一段谈话中说:“人的心都靠不住,我并不是说人坏,我就是恨人性太弱,太容易变了。”

因父母的原因,让两个相爱的人不能走到一起,那我们还能说周朴园对梅侍萍是“始乱终弃”吗?

二、 与鲁侍萍分开后的周朴园

也许梅侍萍被周朴园母亲赶出去的时候,周樸园并不知情,后来得知消息去寻找时,发现她已投河自尽,只看到了河边梅侍萍的衣服及绝命书。事已至此,无法挽回,可以说,这件事成为周朴园心里永远的痛,三十年来他无法忘怀,以至于有机会就打听梅侍萍的消息,为了纪念她,一直保留着梅侍萍喜欢的家具,记住她的生日,保持着关窗户的习惯,即使在炎热的夏天。这些行为能坚持三十年,你能说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感情是假的吗?按照周朴园自己的话说:“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了么?”由此看来,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曹禺也说:“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但人们不理解,既是真实的怀念,那么他见到梅侍萍时应是高兴的,可他为什么是“严厉”和“冷冷”的?甚至在一番对话后说“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由此人们认为,周朴园给鲁侍萍支票,给鲁侍萍寄钱,是因为他不放心,想用钱堵住她的嘴,将她永远打发走。

真的是这样吗?笔者不敢苟同。此时的周朴园能对鲁侍萍做什么呢?三十年后,两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周朴园让两家永远不再往来的做法是符合实际的明智之举,否则,伤害的人会更多,但在这里,笔者不否认周朴园有明哲自保的心理。在听完鲁侍萍的诉说后,他开出五千元的支票给她,想弥补一下自己的罪过,后来又准备寄两万块钱给她,表示自己的悔意,他的这些行为,应该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鲁侍萍的忏悔之情,而并不是人们所说的用钱堵住鲁侍萍的嘴,将她永远打发走。因为侍萍本人并没有向他索要钱财,更没有威胁他如果不给钱就说出两人的事情,况且,周朴园不会没有想到,如果侍萍真的贪图钱财,仅凭这些钱是不可能把她打发走的。

在话剧的第四幕里,当鲁侍萍又一次来到周公馆时,是周朴园让周萍跪下认她为亲生母亲的。所以说,周朴园对三十年前的那桩事情,是有悔意的,对侍萍也有愧疚之情,而并不像人们所说的完全是虚伪自私的。

三、周朴园与鲁大海

在与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周朴园是“奸诈”还是“老谋深算”呢?笔者认为在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正面交锋中,体现的不是他的“强硬”和“老谋深算”,而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怜爱和劝教。

关于周朴园和鲁侍萍在谈到鲁大海时的对话,教材中删去了原著中的几句台词,现抄录如下:

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

鲁侍萍:他的脚趾头因为你的不小心,现在还是少一个的。

周朴园:(冷笑)这么说,我自己的骨肉在矿上鼓动罢工,反对我!

鲁侍萍:他跟你现在完全全是两样的人。

周朴园:(沉静)他还是我的儿子。

鲁侍萍:你不要以为他还会认你做父亲。

在这段台词中,“我的儿子”“我自己的骨肉”“还是我的儿子”出于周朴园之口,表明他内心虽有震惊、怀疑、自嘲,但还是在心里接受了这个事实,尽管两天前他们就已见过面,但那时周朴园只知道鲁大海是罢工工人的代表,而此时,他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儿子,所以当周朴园听到外面的争吵声,得知鲁大海要见他时,他沉吟了一会,后又让他进来,对进来的鲁大海先打量,后问话,这些细节表现出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感情。

在两人的交锋中,面对鲁大海的倔强和锐利的语言,周朴园始终没有生气,表现得很宽容,周萍忍不住,对鲁大海说了句“你是谁?敢在这儿胡说?”却被他阻止了。周朴园所说的话,诸如“你这么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你的见地也不是没有道理”“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么?”“好,那我把那复工的合同给你瞧瞧”“对了,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循循善诱,语气中多带有劝说教育的味道。后来他还厉声制止仆人打鲁大海,委婉批评周萍打鲁大海这事儿做得“太莽撞”了。凡此种种,都表明周朴园对鲁大海的宽容、劝导甚至愧疚。可是,人们不禁要問,既是这样,周朴园为什么又要开除鲁大海呢?其实这一行为和他对侍萍是一样的,目的是希望两家永远不要来往,避免造成彼此更大的伤害。

笔者无意为周朴园辩护,掩饰他的罪过,他的发家史充满着罪恶,为了能弄钱,他什么都做得出来,但如果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待他,这恰恰是周朴园真实的一面。而他是真心爱过梅侍萍的,并非“始乱终弃”;对三十年前的那桩事他是真的在忏悔,并非“虚情假意”;对鲁大海更多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宽容、怜爱和劝教,并非“强硬”和“老谋深算”,这些都是真实的。诚如曹禺所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再认识周朴园雷雨
僧院雷雨(一)
《雷雨》中的“雨声”
从人性的一面看周朴园
可怕的雷雨天
雷雨
《雷雨》(节选)
对夏衍讽喻史剧《赛金花》的再认识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中国小说史略》对《水浒传》的分类再认识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