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迁过程协调分析

2019-03-27 00:59刘芳
商业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协调产业结构

刘芳

[摘 要] 从产业升级的视域全面分析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通过对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以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的测算,综合分析江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水平。实证研究表明,1999-2016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迁方向一致,但就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变迁;江苏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第一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为最弱,而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表现最为协调。目前,江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第一产业存在过剩的劳动力,而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存在不足。江苏省需根据市场的需求格局,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改革,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变迁。

[关键词] 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偏离度;协调

[中图分类号] F121.3[文獻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2-0077-03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提出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区域产业结构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劳动力作为产业发展必备的主要生产要素之一,必然面临着产业间的流动。但如果劳动力的产业间流动及时,就会造成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结构的错配,这容易导致结构性失业,同时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和效率。基于江苏省1999年以来的相关数据,对其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演变过程中的相关性、协调度进行综合剖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部门产值在一国或地区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通常按照三次产业划分,研究三次产业之间及各产业内部的构成[1]。根据费歇尔的三次产业理论和配第-克拉克定律,产业结构升级是指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的过程[2],伴随着就业人员等要素在三次产业中的分配比例也不断变化。就业结构主要是指劳动力在不同部门、职业和地区间数量分布的比例关系[3],本文主要研究江苏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就业人数在三大产业间的分布变化情况。

产业结构的变迁使得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分配发生变化,从而就业结构也随之变迁。表1给出了1999-2016年江苏省三次产业产值占地方GDP的比重及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比数据,数据来源于江苏统计年鉴。由表2可以看出:1.江苏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不断下降,同时伴随着第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比也不断下降,但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明显高于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2.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在2006年达到最高后开始下降,但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上升速度愈来愈缓慢,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和就业人数占比离差越来越小,最终趋于一致。3.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稳定上升,并在2015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比也呈现稳定上升趋势。4.18年间江苏产业布局已由“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三、二、一”结构,第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相应的就业结构从2005年起,由“一、二、三”结构转变为“二、三、一”结构。

二、江苏三次产业就业弹性分析

就业弹性是指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带动的就业增长率,用就业弹性系数表示,即就业弹性系数=就业人数增长率/GDP增长率[4]。本文研究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三次产业产值增长对就业的带动效应,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第i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第i产业产值增长率,就业弹性系数越大,代表该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越高,产值增加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越大,就业弹性系数为负数,说明该产业存在劳动力转出的趋势[5]。

结合表1和图1,总体而言样本期间江苏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普遍低于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可见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带动效应较弱。从各产业分析,除1999年和2002年,江苏省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均为负数,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增长率为负数,而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第一产业产值的增加并未拉动就业增长,反而出现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出现象。第二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大致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并在2015年转为负值,第二产业就业人数从2015年起进入负增长态势,总体上对于就业的带动效应表现较好。第三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均为正值,较为稳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强。相对而言,样本期间江苏省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对于就业的带动作用从2013年起超过了第二产业。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变化需进一步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和协调度深入分析。

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分析

结构偏离度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说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匹配度越高,反之,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越不协调。某产业的偏离度为正值,说明该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人数比重,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强,有劳动力转入的倾向,反之,该产业可能存在劳动力转出趋势。

综合来看,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江苏省就业结构也相应地发生转变,但就业结构的变化总体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迁。就业作为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的纽带桥梁,这种滞后会进一步导致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滞后,造成社会有效劳动力供给不足和结构性失业,不利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表3给出了样本期间江苏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度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显示:1.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且绝对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均值为-0.72,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远远大于产值比重,存在劳动力过剩现象,劳动产出效率低下,劳动力需向第二、三产业转移。2.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为正值,且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最终达到0.03,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度不断提升。3.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始终为正值且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从2007年起平稳上升,表明随着第三产业产值占比的提高,劳动力不断由第一、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总体上,江苏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第一产业的劳动过剩和第三产业的劳动供给相对不足。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1999-2016年江苏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迁、就业弹性和结构偏离度的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样本期间,江苏产业布局已由“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三、二、一”结构,经济增长由第二产业拉动转变为第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相应的就业结构从2005年起,由“一、二、三”结构转变为“二、三、一”结构,但就业结构的变迁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从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分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的增长对于就业的带动表现最差,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最终超过第二产业,劳动力的流动表现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三,具体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偏离度,发现江苏省第二产业的产值和就业表现最为协调,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的结构偏离度较高,主要问题表现为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

为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变迁,更有效地提供劳动力的供给输出,江苏省需根据市场的需求格局,积极推进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侧改革:第一,努力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逐步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为农民市民进城务工提供专业的就业及落户指导和政策支持,促进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继续发挥第二产业的经济“推动力”,促进第二产业的高级化发展,同时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带动力和吸纳能力。第三,加快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调整,推进高等教育規模及高等教育结构调整。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规模直接决定就业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水平,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及科类结构直接决定就业市场劳动力的结构布局,因此,要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就业市场需求,加快区域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增加人才的有效输出,更好的发挥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第四,建立终身教育体制,增加成人就业再培训机会。

[参考文献]

[1]马永霞,马立红.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6(6):40-46.

[2]王立国,赵婉妤.我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5(1):22-26.

[3]王静文.为什么经济放缓就业不降反升?——引入“产业-就业结构”视角的联动机制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33(5):25-41.

[4]乔学斌,姚文凡,赵丁海.互动与共变:高等教育结构、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4):122-126.

[5]汤建.高等教育结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重庆高教研究,2018,6(2):48-57.

[6]王章豹,童月,张辉.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层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互动关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5):53-59.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协调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基于深度学习的我国就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马鞍山市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