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心理迷茫,壮志豪情踏征程

2019-03-26 09:40李知然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重,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情感、学业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如何应对高校学生党员干部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成为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之一。本文将从具体事例出发,对现代高校学生党员干部的思想、心理等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得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问题 学生党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079-01

一、案例简介

小孙(化名),女,人文学院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该同学性格温和,勤奋刻苦,深受老师及同学的喜爱。其在高中作为班级的团支书时就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步入大学后,小孙在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并在大三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然而,追求多年的理想变为现实,突然失去了人生目标,找不到人生方向和继续奋斗的动力,使得她开始怀疑读大学和加入党组织的意义。原本勤奋刻苦的女孩开始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不愿与人交流,自我封闭,自我怀疑,甚至有抑郁倾向,再也无心于学生党支部的工作,她倍感无力,陷入了矛盾与痛苦的迷茫之中。

在发现小孙同学的问题后,辅导员老师及时对其开展了思想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与自我调整,小孙同学重新明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深入理解了党员身份的意义,获得了多项奖学金和国家级奖项。现在的小孙是江苏省三好学生,校十大学习标兵。用自己的行动鼓励并感染着身边的同学,充分诠释了一名学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二、案例定性分析

该案例反映的是学生党员这一群体在入党以后的学习及生活中,由于动力消退和面对诸多压力而导致思想上的无从调适与焦虑。如何引导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关注自身党性修养提升,明确下一步努力方向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三、问题关键点

1.如何对小孙同学进行适度的思想引导,让她释放内心压力,重拾信心,明晰自己身为学生党员的职责与义务,帮助其找到努力方向,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2.如何引导小孙同学摆脱消极情绪,缓解暂时性的迷茫而引发的未来焦虑感,指导其做好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1.耐心疏导,积极调适。针对出现的因不能明确发展方向而开始自我怀疑的问题,辅导员主动约谈并取得其信任,向其表达真诚的关怀与重视,来舒缓她内心深处过分沉重的心理压力。与此同时分享辅导员自身的奋斗经历,从而让小孙同学重新获得对自己发展方向的控制感,并明确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具体规划。

2.科学规划,增强自信。通过给予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运用态势分析法,使她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确优势,给予肯定自我的信心,引导团结带领其他同学共同进步;明确劣势,对自我做出中肯全面的评价,从而摆脱迷茫现状。

3.运用“两结合”,针对性引导。结合学生党员的心理特点以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明确身为党员应当具备的精神风貌。指导其学习习总书记“六有大学生”的讲话精神,使切实感受到自己身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担当。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创造心理吐露的机会,在平等、安全的环境下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

五、经验与启示

在大学生群体中,学生党员较之其他学生对自身要求更加严苛,思想负担更容易加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运用心理学及思想政治教育视阈对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党员进行思想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思想引导的直接实施者,更要持续关注其思想状况,在发展党员同学的过程之中严格要求,从宏观上把握个体的差异性,努力做到一案一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次,当学生出现思想重负时能做到及时发现,给予关注,适时进行思想引导,不要给学生党员过大压力,给予他们更大的空间,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体现。对于出现思想重负的党员同学,应当使其真切感受到组织及师长对他(她)的关注与关怀,从而使其一如既往地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最后,对于辅导员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薄弱问题无异于一种严峻挑战。身为辅导员,任重而道远,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通过日常生活中切实持续的思政教育实现心理干预的良好预期。

六、结语

学生党员本身是一个优秀的群體,他们的思想变化是一个应当引起重视的问题。高校辅导员要深刻且到位地把握这一问题,能够针对学生党员群体的独特性进行原因分析,并作出相应思想政治教育,最终帮助党员同学重拾信心,明确党员身份的意义,帮助他们摆脱心理上的迷茫,满怀壮志的重新踏上人生的征程!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活教意见[Z].2004(8).

[2]房巍.高校辅导员有效干预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矛盾的研究[J].才智,2015(14):184-185+187.

[3]余海涛.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20-122.

[4]刘取芝,闫明,赵东伟.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应用现状、问题及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276-277.

作者简介:

李知然(1989-),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