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預期的收益一定要经过各种“噩梦般”的情景假设。
汽车从来都不是一门好生意。
一百年以来,底特律的汽车巨头们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都被迫和数量巨大的竞争对手搏杀,从早期美国的数百个品牌,到来自欧洲的强劲对手,再到来自日本、韩国的生力军,最终还要面对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汽车的竞争。
早早就称霸汽车行业的福特家族,到现在也称不上顶级富豪,通用汽车的创始人杜兰特,最终只得经营保龄球馆为生,就连马斯克也被数次拖到了破产的鬼门关边缘。
创业者必须面对无穷无尽的压力,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也绝非是什么好项目:对于一级市场来说,数额太大了,对于二级市场来说,不确定性太多了。
就连风头无两的李书福,也不小心把奔驰买在了高位,险些“高吸低抛”。
中国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伟大的,他们顶着巨亏前进,为改变中国各个产业的现状而奋斗;但他们又是疯狂的,从不在乎竞争对手是何等的体量,只顾得自己头脑中的愿景和未来,如飞蛾扑火在所不惜。
这两年投资人曾经特别喜欢问创业者一个问题,如果腾讯进入了你们的业务,你会怎么办?这是一个近似无解的问题,唯一靠谱的回答就是,如果腾讯投了你们被投项目的竞争对手,你能怎么办?
乐视背后有暴风,滴滴后面有易道,蔚来背后有小鹏。再烂的生意背后,也有一堆一堆的竞争者和模仿者。
瑞幸咖啡风波不断,巨亏送咖啡然后寻求上市的模式让人怀疑,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就这么一个商业模式,后面仍然跟着一长串的名字:连咖啡、coffee box、seesaw、友饮咖啡、莱杯咖啡。
免费送咖啡也要竞争上岗,送不出去的捶胸顿足。
在《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一书中,作者耶鲁大学捐赠基金会的掌舵者大卫·F·史文森说,所有预期的收益一定要经过各种“噩梦般”的情景假设。
不知瑞幸和竞争对手的投资者,在大手一挥、做出投资决策之前,是否考虑过会出现“咖啡送不出去”这样的噩梦。
Facebook和Snap之后,美国几乎再无新的社交网络,UPS之后,连亚马逊都懒得再做快递,喜诗糖果的生意一本万利,怎么就没多见几个头脑灵活的复制者呢?
不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倾向于抛去身体构造上过多负载,这样才能轻装上阵,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动物大多有厚重的皮毛,即便是夏天仍要披着一身毛发,热的要死,看似反常。但昆虫大多没毛,因为它们不需要过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