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瑜
摘 要:制造业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能合理控制成本费用、提升竞争力。当前,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未将全面预算管理与具体管理模式相结合,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基础,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认识。因此,应该建立严格而完善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结合企业自身具体管理模式,规范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和方法以及健全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机制。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预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2-0139-02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一种。王斌认为,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会计系统设计的核心,是市场经济下的计划管理[1]。关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李苹莉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价值化管理[2]。何瑛认为,全面预算管理综合了现代管理思想,集适当的分权、明确的授权和合理的评估于一体,整合企业各种资源,贯彻企业战略目标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3]。本文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在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起点,规划与编制企业未来的销售、生产、成本、财务收支等各方面预算,合理分配企业财力、物力及人力等资源,是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
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手段,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效益性。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只有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益,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盈利空间。因此效益性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2)市场适应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企业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激烈有序竞争,只有更好地适应市场,才能使企业向着预期的目标不断靠近。只有适应市场的管理体制,才是适合企业长足发展的管理体制。因此,企业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完善适合自身管理模式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3)主动性。企业应当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动员全员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这体现了全面预算的主动性特征。(4)综合性。全面预算是一项规划企业生产、销售、成本、财务收支等各方面活动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且综合运用管理会计、数学统计、财务管理等各方面内容进行预算,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许多制造业企业尚未设置专门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预算工作不够全面严谨,没有形成规范体系。预算管理只有预算编制内容,而没有预算考核及评定系统,企业内部监控及外部监控制度都不够健全,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不匹配,不能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同时对其内部组织架构进行改革,使得预算管理的运行只停留在表面。有的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和理解不足,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夠重视,也是造成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
(二)未将全面预算管理与具体管理模式相结合
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才是好的管理模式。一些企业照搬国外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生搬硬套,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制造业企业没有认真研究自身管理模式,没有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就会使得全面预算执行效力较差。
目前,许多制造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的方法仍不成熟,在运用方法上千篇一律,没有突破和创新,使得全面预算的功能发挥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加上企业管理层对全面预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预算实施不到位,预算工作与企业日常管理脱节,这些都是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缺乏科学的预算编制基础
全面预算需要依据科学的编制基础。部分制造企业自身管理体制就不健全,例如,进行财务预算时,最基本的是业务预算,其中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等,而企业往往只重视当前业务预算,忽视未来现金流量及资本预算,这就使得全面预算缺乏科学性,致使预算的准确度和指标性程度降低。另外,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由于管理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常常因为企业的信息化数据不完善而导致编制数据来源不准确,编制预算过程中更多的依靠人的经验。有些制造业企业的预算编制仍然依据财务部门的历史数据和编制人员的专业经验判断,只是将以前年度相关数据进行增减,而没有根据市场预期变动及风险因素等进行编制,这样的预算结果最终将导致生产、销售等各项决策严重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造成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外部经济环境严重脱节[4]。目前,虽然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发展都逐渐趋于完善,但管理会计各方面的研究及其在实务中的应用还有待提高。全面预算基础的科学性也有待提高。
(四)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认识
从当前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制造业企业高层管理者不注重预算管理工作,过度关注经济效益这一类硬性指标,未能理解全面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从而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很多企业中层管理者以及基层员工都没有对预算管理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往往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这种观念会很大程度上约束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定与执行。没有决策层的贯彻和员工的执行,任何管理方法和措施都无从谈起。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综合性工作,需要各部门协作配合完成,而不少企业把它仅仅当做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任何业务、职能部门如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消极抵触或拒不配合,都会严重影响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只有充分认识和理解全面预算管理,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调动员工的参与积极性。
三、加强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严格而完善的预算执行与控制体系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部门设置较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专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是非常必要的。作为运行主体,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应包括预算管理委员会、全面预算日常管理办公室以及各部门管理机构。制造业企业应当及时将各业务机构及所属各级企业预算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各预算执行单位应当将分解下达的预算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为季度、月度预算指标,层层落实预算执行责任。同时,企业要严格执行核定无误的年度预算,加强投资、融资以及产品销售等重大事项,以及成本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并应当对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分析预算执行差异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结合企业自身具体管理模式
现代制造业企业都在实行系统化的管理,把企业作为开放系统,寻求适合市场的最佳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制造业企业在运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时候,应当将其与自身管理模式相结合,对于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体系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可吸取长处,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具体情况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运用,同时要加以创新,使预算管理充满活力。
另外,目标的制定要服务于企业战略意图,全面预算指标的制定既要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需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又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三)规范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和方法
制造业企业的显著特征是标准化,包括生产作业标准化和流程作业标准化。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方法也是科学化标准化的。相应的,制造业企业所运用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也应当是科学完善的。企业可以综合运用现代预算编制方法,如弹性预算、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从而促进预算工作协调高效运转,提高预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此外,随着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成为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手段,信息化预算管理方法也成为一种科学高效的预算管理方法。当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也随之不断完善,应当将其更好应用到全面预算中去。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预算管理软件与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从而真正做到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工作高效运转。
(四)健全制造业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机制
制造业企业各部门与员工间要加强沟通、通力配合,畅通信息渠道。可以成立由管理层引导,各职能部门层层下达指令的预算监管体制,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形成协调一致的预算管理工作体系。当预算执行出现不利的偏差时,能够及时、主动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自觉自愿地完成责任预算中确定的目标,从而有效激发企业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企业也可以定期进行全面预算知识培训,加大宣传,以书籍、宣传活动等各种方式提升员工参与积极性,使更多的员工为企业全面预算尽一份力。
四、结论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它能够协助经营管理者进行日常的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管理水平,有效配置资源,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工作协调高效运转。
通过本文的分析,发现目前制造业企业全面预算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预算编制基础、预算工作体系等方面都有待提升。此外,可以更好地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的优势,规范制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和方法,加强企业与员工间的沟通,以促进全面预算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參考文献:
[1] 王斌.企业预算管理及其模式[J].会计研究,1999,(11):20-24.
[2] 李苹莉.管理会计模式选择的市场观[J].会计研究,1997,(11):41-44.
[3] 何瑛.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8):31-38.
[4] 张继德,王伟.我国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原因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1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