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丹丹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毛坦厂镇是历史文化名镇,自明朝以来,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及商业文化,被誉为“藏在深山中的水乡”。毛坦厂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最南端,处在舒城、霍山、金安三县区交界处,国道105线、县道六毛路穿镇而过。
据文献记载,当年朱元璋打下南京,为抗衡元人的骑兵,令苏皖一带州县养马输军。当时,六安南部山区有一片空旷的平川,茅草丛生,蒿艾遍地,是牧马的绝佳之地,于是州官便于此设厂饲马,称为“茅滩厂”,后谐音转字遂书作“毛坦厂”。毛坦厂镇背靠东石笋风景区、皖西大裂谷,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魏晋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使纸得到推广使用,后来便出现了油纸伞。清代陈元龙《格致镜原》卷三——《朝制类二·仪仗》有载:“前代士夫皆乘车而有盖,至元魏之时,魏人以竹碎分,并油纸造成,便于步行骑马,伞自此始。”
毛坦厂镇的明清古街始建于元末明初,现在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街呈东西走向,全长1300多米,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是迄今为止皖西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大红袍油纸伞便诞生在这条狭窄又悠长的明清老街上。
据大红袍油纸伞第三代传承人徐修生介绍,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开始于清道光十三年即1833年。当时作坊叫“承古斋”,店名叫“徐天元伞店”,如今店名延用古称即“承古斋”,店内仍然挂着“徐天元伞店”的招幌,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于2017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承古斋现在的店主徐修生,从14岁开始向父辈学习制作油纸伞,到现在已有70年,徐修生以前是六安县(现六安市)二轻局企业毛坦厂雨伞社的职工,后来伞厂解体后,在家专心制作大红袍油纸伞至今。据徐修生描述,全国目前有四家纯手工制作油纸伞店,四川、云南、江苏各有一家,安徽便是他家的承古斋。笔者曾经问过老人,为何叫大红袍,老人只是说由于先辈传下来的老手艺便叫大红袍油纸伞,所以便延此称呼。
油纸伞的制作工艺是一代代制伞人摸索出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每一把油纸伞都是经由传承人纯手工制作,制作材料均为就地取材。一把完整的油纸伞需要经过选材、备料,制作伞骨、伞架,穿线、铺伞面等步骤来完成。
大红袍油纸伞的伞骨采用大别山山区三年以上毛竹,伞柄是用成年的水竹做成。制作伞面的染料是用山上的野柿子加水与红色颜料一同发酵一周后制成。据传承人徐修生介绍,野柿子做出的染料具有耐久、防水的特点。
油纸伞的伞骨选取的是深山中的老毛竹,这种毛竹要求竹节少而直。将山上砍下的毛竹放在水中浸泡一周,毛竹便不容易开裂。之后,把浸泡的毛竹晒干后,开始制作伞骨与伞架。
将备好的竹子用刨刀刨青,之后将竹子削平、打磨光滑。开始制作伞骨,伞骨分为长伞骨与短伞骨。长伞骨保留一个竹节,短伞骨不保留。做好伞骨之后,将打磨好的伞骨安装在有榫卯结构的伞篓上,在骨与篓接合的地方,事先打好小孔,方便用针线固定在一起。
安装好伞骨后,开始制作撑伞的骨架,也就是寸骨。用同样的方法安装在具有榫卯结构的伞篓上,只是伞篓是空心,以便套住伞柄,伞柄用的是山上生长两三年的水竹,伞柄做好后需要用火烤一下。伞分上篓与下篓,将下篓上的寸骨,镶在伞骨中间,然后用针线穿过事先打好的孔固定,形成一个完整伞架。
手艺人用彩色的丝线,在安装好的伞骨上绕边、圈线,以此来加固伞形。彩色的丝线有不同的编织方法,可以编织出不同花纹,装饰着伞的内部。彩线编织到短骨的一半叫半串,编满叫满串。
铺伞面选用的纸张是宣纸。因为宣纸具有薄且坚韧、不易脆、不易褪色的特点。宣纸共裁成36张,分为18张长梯形纸和18张短梯形纸。先在桌子上刷一层红色染料,然后将一长、一短两层宣纸覆盖在一起进行染色,但是纸的边缘不上色,这是为了在最后上色时,将纸固定在伞的内壁。之后便是将纸铺在伞面上,铺上伞面后,在油纸伞的内壁边缘需要再糊上一圈宣纸。等染料彻底干后,重新刷一层桐油,油纸伞便制作完成。
大红袍油纸伞的伞骨选取的是深山中的毛竹。毛竹自古有着经久不凋、四季长青的自然品性,且竹上有节,中通外直,寓意着希望人们处事时有如竹子般坚韧的品性,为人如竹般高风亮节。
在古代,油纸伞是婚嫁的必需品。听徐修生的儿媳方琼说,她当时出嫁时便是撑着一把红油纸伞来到徐家的。油纸伞的伞形为圆,寓意着婚后的生活美满、团圆。而且油纸伞的颜色为红色,红色是喜庆的象征,中国人自古崇尚喜庆、吉利,大红袍油纸伞伞面为纯净的大红色,用在婚礼中,可以增加喜庆的氛围。
油纸伞体现了民间的生育崇拜,是人们追求幸福、希望家族成员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伞的古字为“傘”,寓意伞下有多人,同时“油纸”谐音同“有子”的意思,寓意着人丁兴旺。
大红袍油纸伞还有驱邪避祸的含义。油纸伞的主要染料是桐油,道家典籍中记载,桐油可驱邪避鬼,野鬼、游魂十分惧怕桐油,闻到桐油味便立即远遁。结婚时,喜娘会为新娘打一把红油纸伞,有驱邪避祸的寓意。
柳宗悦在《工艺文化》中认为:“正宗的工艺具备三大性质:实用性、社会性与道德性。”(1)[日]柳宗悦:《工艺文化》,徐艺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08页。实用性是工艺文化的价值基础。
我国的制伞历史已经有1000多年。在魏晋时期人们用纸代替昂贵的丝帛,由于经济实用,油纸伞便广泛地流传了起来。油纸伞在现代伞具未出现之前,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人们用油纸伞遮风挡雨。油纸伞的原材料虽然是竹与纸的结合,但是伞面刷上熟桐油,在下雨天经过雨水淋后,会形成一种天然的包浆效果,比普通的雨伞更加防雨。
其次油纸伞可以防雷击。现代雨伞伞柄、伞架通常是金属制品,但是油纸伞是竹与纸的组合,并没有现代金属工具的加入,所以可以防雷击。
然而,如今现代折叠伞,凭借着多样的图案、新颖的设计、方便携带的优点,广受消费者的喜爱。在现代伞具的冲击下,油纸伞逐渐从人们日常用具中消失,从实用价值转变为观赏价值。
方李莉在《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生态中国之路》中提出:“手工艺是一种更具人性、生态性、环保性的生产方式,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是一种必然趋势。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之路。”
大红袍油纸伞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员,在生态文明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油纸伞系纯手工制,制作原料纯天然。作为伞柄的毛竹是从深山中砍取,作为染料的野柿子,是从山上采摘放在缸中发酵一周后使用,刷在伞面的桐油,是用纯天然桐子手工榨取的,新伞放在通风地方晾上一段时间,气味便会消散,对人体无害。
据了解,工厂生产的成品雨伞,需要经过拉丝、制骨、喷塑、伞布印染、零配件等生产环节。其中伞骨、中棒、铁丝及喷塑剩下的废品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知,油纸伞比工厂生产的金属雨伞更加环保。
随着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粗放式、工业化的生产严重破坏着生态平衡,导致环境危机,人们急需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改变当前的现状。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作为工业化的补充,低能耗、密集化、分散式的产业特征正在激发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大红袍油纸伞产品受众市场狭小,民众认可度低。据了解,大红袍油纸伞一个月销售量不到100把。其次,大红袍油纸伞虽然是纯手工制作,但是创新力度不大,仍然是作坊式的生产。承古斋的油纸伞制作工艺继续遵循古法,伞体厚重,伞面为大红色。由于徐修生年事已高,目前伞的主要制作、销售由儿子徐晓苗和儿媳方琼完成,偶然有当地的画家帮忙在伞面上作画,但是也只是零星几把,并不能形成产业链。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于是折叠雨伞逐渐替代了笨重的油纸伞成为时代的新宠。徐修生叹息着感叹道:“现在人们买油纸伞更多为了情怀,为了拍照,真正打伞的人并不多。”
在产业结构上,大红袍油纸伞并不像江浙油纸伞产业那么发达,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化模式。大红袍油纸伞更多的存在于老年人的记忆中,在以教育出名的毛坦厂镇中,笔者询问曾经在毛坦厂中学读过书的朋友,他们表示对大红袍油纸伞并不熟知,也不知道承古斋在什么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对于油纸伞的宣传力度并不大,致使大红袍油纸伞的市场认可度低。市面上更多的是人们熟知的汾水油纸伞、江浙油纸伞。
如何打开市场这条路,提高大红袍油纸伞的市场认可度,寻找油纸伞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成为大红袍油纸伞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工艺者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既是手工艺的制造者,又是手工艺活态文化的传承者与保护者。如皖西毛坦厂镇大红袍油纸伞工艺的传承人徐修生,已年过八旬,却仍然亲手制作大红袍油纸伞。”(2)熊辉:《民艺学视阈下民俗工艺的整体性研究》,《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
大红袍油纸伞截至目前,共有四代传承人,分别为徐道宽、徐能和、徐修生、徐晓苗。笔者在与徐修生老人的聊天中得知,大红袍油纸伞在近代时兴盛过一段时间。“当时这一条明清老街上,有很多伞店,到1949年后,有伞厂,老人年轻时便是在伞厂工作。后来经济萧条,伞厂逐个倒闭,最后明清老街上只有承古斋一家伞店还在坚持着。”(3)2019年2月15日,访谈地点:承古斋,受访人:徐修生。
笔者于2019年寒假去拜访徐修生老师时,他的儿子徐晓苗对笔者说,老爷子已经80多岁,很久没有做伞,现在主要是他与妻子做伞,目前并没有学徒。由于纯手工制作的油纸伞耗材量大,时间成本高,同时产出率也比批发经营的现代伞低,总体收益较低。很少有年轻学徒学习制作大红袍油纸伞。
从传承人本身来说,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者,传承人队伍得到健康的发展,无疑是非遗保护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政府对不同级别的传承人已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贴,但是据大红袍油纸伞第四代传承人徐晓苗的描述,虽然政府给了补贴,补贴并不能完全实现家庭的补给。在聊天中,笔者得知由于油纸伞订单量少,并且受到天气、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大红袍油纸伞在传承人家庭收入中,只能属于副业,为了补贴家用,徐晓苗的主业是开出租车。
大红袍油纸伞代表着皖西地区的民俗特色,蕴含着皖西山区人民的丰富智慧。然而目前除了徐修生的儿子与儿媳学习制伞外,并没有其他学徒。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人继承并发扬下去。
2017年3月12日,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要遵循“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促进就业增收、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其中创新性发展是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发展内在需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性和活态性应该始终受到尊重。本真性与排他性不应该构成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与障碍”。传统手工艺传承人一直遵循着老一辈的教导,强调原汁原味,但是成品较少,长久下来,会导致传承人的流失,乃至技艺的消亡。如大红袍油纸伞此类的传统手工艺想要获得长久发展,需要在保持原本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坚持大红袍油纸伞的活态传承,不断地在传承中创新。“活态传承就是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要有鲜艳的生命力,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故步自封不做变通的保护、缺乏整体机制的协调将会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逼入死胡同,当然,创意、创新必须牢牢守住其本身的文化精神。”(4)胡燕:《宜兴紫砂发展历史及活态传承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大红袍油纸伞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政府、传承人、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富有特色的宣传方式,提高大红袍油纸伞的社会影响力。
建立大红袍油纸伞传承基地。以承古斋为传承基地,以传承人为核心开展学生研学活动。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提升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在皖西的知名度。
开展大红袍油纸伞进校园活动。大红袍油纸伞的发展,除了传承人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主流媒体的宣传。政府可以推进大红袍油纸伞进校园活动。大红袍油纸伞所在地毛坦厂镇,教育资源丰富,有着知名的毛坦厂中学以及金安中学。油纸伞进校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传承人可以让学生了解传统伞文化,接触制作技艺,培养孩子对于传统手工的热爱。与学校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大红袍油纸伞可以与美术课相结合,传承人当一日老师,课堂可以设在承古斋,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提升了孩子的审美情趣。
建立油纸伞展示馆。可以让学员与传承者互动,在娱乐中教学,形成一定的文化氛围,同时有利于油纸伞工艺的活态传承。
举办油纸伞风情旅游节,当地文化馆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非遗资源结合当地民情发展旅游,以民俗资源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 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是要“回归”, 也不是要“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文化自觉告诉我们要认识传统文化,唤起当地居民对于大红袍油纸伞的认同感。九十里山水画廊是2017年六安政府打造的区域品牌建设。以六毛路为主线,全长约九十里,跨中店、张店、毛坦厂、东河口和横塘岗五个乡镇。其中毛坦厂镇可以依托政策与非遗资源的优势开办油纸伞旅游文化节。在此之前,2018年的厦门同安影视城举办过油纸伞文化旅游节,2017年长沙油纸伞文化旅游节有油纸伞长廊,游客可以现场制作油纸伞,这些都是很好的可以借鉴的例子。
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创新,让传统的油纸伞工艺能够符合当下时代的需求,油纸伞的传承才不会断,不能让油纸伞只陈列在博物馆,出现在照片上。2018年是短视频迅猛发展的一年,随着抖音、西瓜视频等短视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在制作体量、覆盖人群、播放量上,超越了传统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抖音正是非遗传播平台之一,据统计,截至2019年4月有1372多项国家非遗代表项目,其中有1214项在抖音视频中均有相关内容传播。(5)数据来源于2019年5月29日,第七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抖音总裁张楠的演讲。如奇心匠人旗下非遗油纸伞手工艺大师余万伦,作为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第七代非遗传承人,利用抖音平台与“今日头条”合作,搜索油纸伞大师可以查看油纸伞制作过程,并可以订购油纸伞。
余万伦成功营销的经验,同样可以延续到大红袍油纸伞传承人身上。大红袍油纸伞的传承者需要增强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及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提高油纸伞的整体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大红袍油纸伞同样可以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扩大知名度,在扩大知名度后,再与电商结合,开通网店,将油纸伞的受众群体扩展到全国,形成油纸伞产业链,将技艺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样既创造了大红袍油纸伞新的生存环境,延续了油纸伞的生命力,又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
如今传统的纯手工制品被大量的工业化产品代替,如何将油纸伞之类的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下去,是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在“传承中创新”。“与现代艺术的‘背叛性创新’精神不同,在‘传承中创新’的基本原则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不离不弃本源,不为创新而远离日常生活需要;其二,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但旨在精益求精,而非为了表现个性刻意求新;其三,不因创新而远离本民族之审美心理”(6)季中扬、陈宇:《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第51页。。要做到在“传承中创新”,同样需要政府与传承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可以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帮助传承人建大红袍油纸伞工作室,推进油纸伞的产品创新。
首先是伞面上的创新。在不破坏油纸伞传统手工技艺的前提下,对伞面进行创新。目前的大红袍油纸伞伞面图案较少,大多数情况下为纯红色。传承者可以在保留原始色基础上,融合当地特色图案,彰显大红袍油纸伞地域特色。图案设计上可以融入当地特色产品或者景点,也可以加入古代的山水人物画,使原本单调的伞面变得鲜活。大红袍油纸伞伞面可以结合六安茶文化、皋陶文化进行设计。可借鉴的如中国台湾的美浓油纸伞,它根据不同的人群、主题进行创作,有婚庆系列、祝寿系列等,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增加市场需求。
其次是可应用于餐饮业。打造“油纸伞主题”餐厅,突出文化性。“油纸伞主题餐厅”可以充分挖掘油纸伞特色,使得餐厅在整体的视觉效果、产品宣传、营销策略上与其他餐厅不同。由于油纸伞具有很好的透光性与遮挡性,备受餐饮业的青睐。比如,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咖啡吧便有油纸伞的装饰。在油纸伞的装饰下,咖啡吧将西式与中式相融合,用现代人审美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餐厅,让传统韵味在现代得到充分体现。大红袍油纸伞同样可以与餐厅合作,扩大油纸伞销售渠道。
再次是开发油纸伞衍生品。在当今非遗语境下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就是要把该语境放置在国际设计潮流之下,对本土文化进行全球解读。美国哲学家德雷福斯和凯利认为,“手工技艺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地方性实践知识,是人类对万物的生成性理解和他们的生成性技艺。”“故宫口红”“故宫淘宝”“玉玺地铁卡”等文创产品的出现,激发了传统手工艺新的营销方式,大红袍油纸伞同样可以依托当地民俗特色、地方特色做出富含人文情怀的衍生品。
传统工艺与生活美学相结合,对油纸伞进行衍生品的设计,之前已经有了“品物流形”团队的实践。团队设计师张雷用了设计团队的全部力量和资源来设计纸伞的衍生品:利用油纸伞的结构改造成灯罩、椅子。在技艺实践中,传承人可以联合设计师,根据皖西大红袍油纸伞的特点,制作油纸伞配饰、油纸伞书签,与当地东石笋景区、皖西大裂谷景区联合开发油纸伞纪念品,可以在伞面绘制景区图案,以及开发设计相关纪念币、纪念章等。
最后是精化油纸伞包装。目前大红袍油纸伞仍是作坊生产,大红袍油纸伞的传承人对于油纸伞技艺的传承仍然属于遵守古法的阶段,虽然技巧已经达到娴熟状态,但是在整体上并没有达到精细化的程度,比如未刷匀的桐油,或者未经打磨的竹刺,未抚平的纸等影响美观的问题。所以需要精进油纸伞制作技艺,优化油纸伞的外包装,以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与关注。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大红袍油纸伞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曾经承载着一份极为特殊的“六安记忆”,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与应用价值,体现着大别山地区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
然而,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大红袍油纸伞面临着传承动力不足、经营模式单一、制作成品不够精细化等问题。
面对此种困境,大红袍油纸伞的传承人需要努力做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当地政府部门也不能以固有的传统观念和形式限制技艺的发展,应鼓励符合技艺特点的产品创新。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大红袍油纸伞可以更深入地走入大众视野,得到更多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