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留法生活对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2019-03-26 06:44邓芸
法国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法国人法语跨文化

邓芸

引语

凭借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尖端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教育体制,法国成为最受中国学生青睐的国家之一。然而,当莘莘学子满怀好奇与憧憬走进这片神秘的国度时,中法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却成为其留学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障碍。人们常常用“浸泡”一词形象地比喻留学生活,意指留学生完全沉浸于外国环境中并由此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的状态和过程。确实,“浸泡”比“留学”一词更为贴切地展现了中国学生在法国的生活状态:留学生群体完全沉浸于真实的法语与法国文化环境中,超乎预期的语言文化差异不断地制造各种困难试图淹没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们,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完全法国化迫使他们无法挣脱而只能面对眼前的一切。这些困难并非不可逾越,浸泡过程的顺利与否取决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即驾驭各种跨文化冲突与不适的能力,主要包含语言能力与异文化理解能力,是人们应对多元文化环境的关键能力。该能力以会话表达与理解能力为主,一系列依交际情景而变的语言应用策略为辅。如果说前者属于表层能力,那么后者则为深层能力,“拥有较强社会文化能力的留学生可以发现不同文化体系的差异及其关联,一方面深入外国环境解析外文化区别于他文化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有效控制因母文化与外文化的冲突而产生的不适或抵制情绪。”①Byram M., et al.La compétence socioculturelle dans l’apprentissage et l’enseignement des langues.Strasbourg:Editions du Conseil de l’Europe,1997,p.1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强弱与浸泡程度呈正向关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越强,其了解法国文化与社会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融入法国人生活,而这也正是浸泡的最佳状态。鉴于留学问题的热点性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本人开展此研究,旨在探讨并揭示留法生活对培养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为质性研究中的访谈法与讨论法,研究对象为十位正在经历或曾经留学法国的中国大学生,年龄跨度为21 至25 岁,研究形式即以围绕留学生活的开放性问题作为线索而展开的访谈与讨论。为了凸显每个学生身份的代表性、语料的丰富性与现象发生的广度,我们从众多的候选人中专门挑选了具有法语专业基础和二外法语基础且来自各个不同专业的同学,我们谈论或讨论的焦点为留学生活中大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情况,旨在通过发掘各个留学生活事件的共性与个性之处来发掘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同一规律性与跨文化交际场合的多样性,由此,留学生的个性特点与留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也得以展现。这里,我们并不追求留学生的数量累积,而是通过质性研究及其深入访谈法追求个体的个性,并由此发掘该现象的典型性,“我们需要找到的是某个现象的‘社会典型性’,而不是建立在任何可能性依据上的‘数量代表性’。”②Zheng L.H., et al.Comment les Chinois voient les Européens.Pari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2003,p.143.

一、留学初始时期跨文化交际面临的挑战

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留学初始时期也就是他们走进法国的稚嫩期或青涩期,当留学生们带着好奇的目光面对新鲜的一切时,伴随着留学生活的各种挑战亦接踵而至,这些挑战可以是心理层面的,也可以是语言或文化层面的,然而,不论是哪一种挑战都必然增添留学生活刺激与冒险的色彩。

1.心理层面遭遇冲击

众所周知,留学是一个人得以迅速成长的有效方式,因为留学生必须独自面对身边的人与事,独立判断是与非。面对无处不在的困难,留学生只能一肩扛之,曾经“随叫随到”的父母与朋友此时却鞭长莫及,他们也只能望洋兴叹、爱莫能助。人与环境的陌生或生疏感所带来的心理冲击造成了心理层面的不安全感,具体表现为迷茫、孤独、恐惧等诸多消极情绪。简言之,在这段冒险之旅开启时,留学生的心理层面首当其冲,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在大街上走,法国人都会多看我几眼,好像我跟他们长得不一样似的,然后小声地说les chinois(中国人),让我觉得特别不爽。”(刘同学,女,24 岁,市场营销专业)

“到了法国,干什么都得靠自己,遇到问题也得自己解决,有些法国人又很傲慢,我觉得好孤单哪。”(张同学,男,21 岁,管理专业)

“我感觉被孤立了,我们班只有两个中国学生,其他同学都不跟我们玩,他们玩他们的,我们玩我们的。”(李同学,男,22 岁,法语教学专业)

其实,在法国人眼里,中国留学生属于外国人群体,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与欧洲人相对应的东方人或亚洲人,因此,法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有着非常明确的身份界限。可见,法国人对初来乍到的中国留学生所表现出的冷漠或忽视实属正常反应。但是,这种冷漠的态度却与留学生们所期待的热情与欢迎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从而造成了心灵上的冲击。

2.语言层面无法沟通

语言表达与交流的障碍是中国留法学生与法国人在语言层面无法顺畅沟通的最直接原因。盖斯勒-高克莱称:“留学生被卷入了真实语境的交流漩涡之中。”①GUESLE-COQUELET C.,«Se préparer au bain linguistique:je te dis vous ou je vous dis tu?»in:Le français dans le monde,N°349,2007,p.23-33.“漩涡”一词形象地表达了留学中真实的交流与国内所学法语之间的差异性导致的混乱。对此,留学生们感同身受。

“我跟法国同学聊天总是卡壳,一是我不太能懂他们的意思,二是他们不太能懂我的意思,跟他们聊天压力超大。”(王同学,男,22 岁,法国文学专业)

“他们的语速特别快,上课时老师的语速可比我在国内的老师们,包括外教的语速快多了。我根本就跟不上,听不懂就不知道怎么回答呀。”(邓同学,女,22 岁,法语教学专业)

“生活中的沟通还行,马马虎虎,打手势、法语、英语全上还是可以沟通的,哈哈。但是,在学校就不行了,特别是上专业课的时候,很多词汇我都不知道。其实,我在国内学习已经积攒了很多专业词汇,就是怕这边上课听不懂,但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发现他们这边老师和同学沟通时用的很多词都是我在书本上找不到的,可能是他们的惯用语吧。”(马同学,女,22 岁,建筑设计专业)

当留学生们在国内学习法语时,他们只能将自己置身于模拟语境或虚拟语境当中,前者主要依靠老师、同学或法国朋友共同创设,后者则通过网络资源来实现,无论是哪种语境,其作用都无法与留学法国时所沉浸的真实语境相比拟,真实语境所带来的感官冲击可能比留学生在国内所想象的更加猛烈。国内法语教学所传授的主流知识在于标准化、书面化与正式化的法语,即使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了地道法语的表达法,但是他们能将其进行实践运用的机会甚少,中文的生活环境又将一切打回原点。基于此,当留学生刚刚展开留学生活时,语言障碍带来的冲击力给留学生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也致使中法双方在文化互信上存在缺失,这一点也明确了强大的语言能力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留学发展时期跨文化交际伴随的机遇

留法初期,留学生见识了种种挑战,经历了种种折磨,留学前所想象的美好的一切似乎被残酷的现实整合得更加真实。毫无疑问的是,他们在痛苦与不安中却不曾停下成长的脚步,留学生们在受挫中逐渐地适应了留学生活,适应状态有所表现的最突出标志便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与异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而这两点便是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所带来的机遇。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留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改善。

上述三位在与法国人沟通中出现障碍的留学生分别讲述了他们的变化。就读法国文学专业的王同学曾由于与法国人无法正常沟通而一度封闭自己,在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他一边通过观看电视节目苦练法语听力,一边寻找机会与法国人聊天,终于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其语言交流能力得到很大的改善,“我能看懂大部分的电视节目了,跟法国人聊天的话题也更多,无形中学到了很多法语俚语,很多人都愿意跟我多聊聊。”在课堂中遇到学习困难的邓同学不甘示弱,拿着录音笔录下了每节课老师讲述的内容,随后一句句誊录出来并借助同学的笔记进行一一整理,经过半年的努力做到了课堂听讲与交流零障碍,“每天我都第一个到教室坐在离老师最近的位置方便录音,回去整理了不懂再问老师和同学,他们都很愿意帮助我,久而久之,问题便越来越少了。”学习建筑设计专业的马同学在发现自己的词汇匮乏后去图书馆借了很多字典,有建筑专业词典或口语辞典,具备有效词汇的储备量后利用业余时间与同学们一同参观市区建筑,对所学词汇加以运用,进步飞速,“我平时在家背单词,一到周末就邀请几位同学出去玩,反正我请客,他们都很乐意,我们经常会去逛历史建筑,同学们会跟我讲很多关于建筑的知识,我真的受益匪浅。”

洛朗-克瑟琳曾指出:“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应置身于某国来学习该国的语言,这段经历不仅仅带来交流的机会,还成为重新认识这个社会的契机。”①Roland-Gosselin E.“Cultures et relations interculturelles.”in:Le français dans le monde,2005,N°339,p.38-40.语言既被赋予了传递信息的基本功能,但也超越了这一功能。三位来自不同专业的中国同学成为了中国留法学生群体的缩影,他们的积极争取与努力学习让周遭的法国人对他们的印象改观,本地人的冷漠态度逐渐转变,大家的关系得以改善,而留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在不断的跨文化交际中得到了历练与提升,原本的语言挑战发展为如今的沟通机遇。

然后再来看看留学生异文化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

盖斯勒-高克莱指出,“浸泡生活所产生的问题分为两个层面:社交场合中的表达与关于该社交场合的理解。”(23-33)我们可以将这个观点理解为:留学生活给留学生们带来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源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表达与社交理解这两个方面。与语言表达所在的语言层面相比,社交理解的内容则更丰富一些,囊括了异文化理解与认同等文化层面的因素。

学习方面,留学生们在与法国同学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了中法学习方式的差异。

“这边的教室布置跟我们中国不太一样,他们的桌椅可以随意移动用来配合不同的学习形式,可以进行圆桌讨论,小组讨论,辩论等等,很灵活。”(夏同学,女,21 岁,工程专业)

“在法国,我们大部分的作业都是小组完成的,小组长给我们分工,我们各司其职,互相讨论,最终汇总结果。”(陆同学,女,25 岁,法律专业)

“在课堂上讨论时,法国人总是不停地吵,结果要让每个人满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达成一致是很困难的事情。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我都会妥协,在中国,很容易达成一致,要么投票,要么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或者互相让步。”(蒋同学,女,21 岁,工程专业)

中法学习方式的差异反映了两国学习观的不同,在中国大学,一方面,学习主要属于个体行为,同学之间相对而言比较孤立,竞争关系占主导,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个人对集体的依赖性较强,面对不同意见往往倾向于对集体的妥协。在法国大学,学习往往以团队的形式体现,既尊重个性又注重协调,具体反映为讨论时的争论不休与结果所需的大众满意度。

工作方面,留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发现法国公司的氛围与中国企业不太一样。

“虽然我没在中国企业干过,但我能感觉到我的父母都很听领导的话,他们的下属也是有求必应,但是在法国,上下级都挺平等的,下级对上级可以直呼其名,大家对待工作都是协商的时候居多一些。”(仇同学,男,23 岁,法国文学专业)

“他们这边同事关系挺简单的,大家谈的都是工作,就事论事,下了班就各回各家,虽然有时候大家会去喝一杯,但同事很少能成为朋友,而我们这边很多时候同事就是朋友,大家上班时间共事,下班时间一起逛街游玩。”(陆同学,女,25 岁,法律专业)

随着电气技术基础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应的电子元件的更新换代,机械电气设备相关的智能化检测设备在工业工程领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所以,对于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以及探索也越来越受重视,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阶段,要着重注意人工智能的人性化设计和适用性,以及相应的自动化设备仪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在法国企业最好的一点就是不用加班,他们很注重个人生活,下班了就回家,哪怕有事情没有做完也是放到第二天。我可听说中国公司里面加班是家常便饭,特别是搞工程的,加班很正常。”(夏同学,女,21 岁,工程专业)

我们从留学生的实习观察可以发现,中国人对待工作及其关系的方式与法国人有所区别:在中国人眼里,上级就是权威的象征,下级应当听从上级的指令,比如加班,上下级的等级观念明显,而职场人普遍认为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同事可以成为朋友,工作并非生硬,人际关系充满情感。在法国人看来,上下级关系趋于平等,同事关系也比较简单透明,这个跟法国人“公私分明”的观念相契合。法国人倾向于将工作与生活分隔开来,工作中大家就事论事,下班后各自生活,互不干涉。

生活方面,中国留学生们发现中法人际观与享乐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人乐于互帮互助,共同构建了人情社会;而在法国,人与人之间互不干涉,其关系主要靠法律来维系,法治思想远胜于人情思维。

“法国人之间关系很冷漠,邻居之间因为噪音的问题都有可能会叫来警察,这一点让我很不习惯,他们好像习惯于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马同学,女,22 岁,建筑设计专业)

“中国人的人情味很浓,大家有矛盾了就都忍让一下,或者彼此协商一下,小问题是很少会触碰法律的。”(仇同学,男,23 岁,法国文学专业)

享乐观上,法国人注重个人享受和当前的生活质量,而中国人习惯于未雨绸缪,希望多多赚钱以应对未来可能的变化,自身总是承担较大的压力。对于这一差别,邓同学感触很深,并且试图效仿法国人的行为来适当解压。

“法国人生活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赚钱,他们崇尚享受,超前消费,认为财富源于创造。然而,许多中国人一辈子都在拼命赚钱,为了小孩积极地储蓄,或者为了家庭能过更好的生活,可能自己都不曾享受多少。法国人的生活观对我影响很大,每当我感觉压力很大时,我都会去娱乐一下,我觉得这是个好的转变。”(邓同学,女,22 岁,法语教学专业)

身处法国的中国人对当地某一现象的看法往往是以本国同一现象为参照标准并进行比较的结果,这种比较甚至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就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在浸泡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作为认知与情感表达过程的基本要素,比较行为与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对国外现实状况的认知越深入,不自主的比较就越能帮助我们对这一状况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正因如此,置身于异国文化中的留学生们在不断的比较中深入了解了法国人的学习观、工作观和生活观,也更加明晰了自我文化中的相关观念及内涵,观察、理解与潜移默化的释义渐进为清晰的对比和客观的评价。比较之后,留学生们可能还会在某种程度上认可法国人的观念并将其融入个人行为中,诚然,这种比较的过程已然超越其本身的意义,而上升为适应法国生活的标志:一定程度上接纳了法国人的生活理念与方式。由此,留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得以提升。

三、留学深入时期跨文化交际能力日趋完善

随着浸泡生活的深入,留学生们也逐渐步入跨文化交际的成熟期,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了法国生活环境与法国人的交往模式。米和菲-勒热纳认为,“确定适应性的首要条件取决于某个人嵌入新环境的方式及其将自我的边缘化状态转化成归属感效应所采用的交际策略。”①Murphy-Lejeune E.“Mobilité internationale et adaptation interculturelle:les étudiants voyageurs européens.”Recherche et formation:Mobilité internationale et formation.Paris:INRP,2000,p.14.在经历了初始期的挑战与发展期的机遇之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升,其显著标志便是跨文化交流的实现,即能够熟练运用不同的交际策略来应对各种交际场合与情景,甚至在法国交际圈里游刃有余,交到更多的法国朋友,得偿所愿地融入法国人的生活。

首先,语言上的自由沟通为中法友谊的建立创设了良好的条件,无碍的语言沟通促进了留学生对法国交友文化的理解与接纳。

“我跟法国人的沟通都没什么障碍了,然后我就有意识地观察法国人的言语和行为,我慢慢了解到年轻人喜欢旅游,我们就一起去旅游呢。”(刘同学,女,24 岁,市场营销专业)

“我慢慢习惯了法国同学的交流方式,后来就一起逛街、看电影,我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刚开始对我们完全不感兴趣。”(蒋同学,女,21 岁,工程专业)

其次,积极地采纳法国人的交友方式使得留学生的交友圈逐步扩大。

“我会像法国同学那样去跳迪斯科,组织晚会,就是为了与他们交朋友。我以前很排斥边喝酒边聊天,但后来还是决定跟他们一样喝了,否则就失去了与他们交流的机会。后来,我就很放得开。我们还隔几天就搞一次活动,那种感觉很棒。”(马同学,女,22 岁,建筑设计专业)

最后,当留学生们与法国同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甚至不分彼此的时候,他们也会积极地向法国人推介并发扬中国文化。

“过春节的时候,我们邀请班上所有的同学来我们家吃年夜饭,我们自己做家乡菜,他们很爱吃呢。然后法国同学跑到唐人街给我们买了一份很有中国气息的礼物。”(张同学,男,21 岁,管理专业)

“我有一次邀请好多法国人来家里包饺子,他们都会去网上查原料,去超市把原料买过来,大家一边揉面、剁肉馅、包饺子,一边谈论天南地北,很有意思,他们很开心能吃到中国的饺子。”(李同学,男,22 岁,法语教学专业)

高超的法语语言水平使得留学生有机会了解法国人的交友观与交友方式,他们积极地吸纳法式交友文化并发扬中式交友文化,将中法交友观与交友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跨文化人,即成为了“自由游走于我文化与他文化之间的文化中介人”(Byram M.,Zarate G.,Neuner G.,14)。处于浸泡状态的留学生拥有三重身份:我文化的代表人、他文化的学习者以及连通我文化与他文化的中介人。作为跨文化中介人,留学生们实现了双赢,既融入了法国文化,又推广了中国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法文化的共融。

结语

研究表明,留法学生虽然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且均有一定的法语学习基础,但当他们处于浸泡状态时,其与法国人交往的发展并不顺畅,留学生对法语与法国文化的认知障碍和情感排斥阻碍了跨文化交际的进展。认知障碍源于薄弱的语言能力,情感排斥来自于本地人的冷漠态度所造成的异文化性恐惧及由此产生的不安全感。然而,尽管如此,留学生们都在积极努力地改变现状,随着他们语言沟通能力和异文化理解能力的日趋完善,他们也实现了与当地人的自由沟通,在学习、工作与生活观念上有了跨文化的认识,建立了跨文化朋友圈,从而实现了跨文化信任。简言之,浸泡于法国深造的中国留学生在经历了各种跨文化交际的考验后获得了留学经历所赋予的黄金价值——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飞跃进步并成功地转型为跨文化人。

猜你喜欢
法国人法语跨文化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法国人为什么要“废除”数学?
浅谈法语学习难点以及应对策略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法语的体系统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
FOU: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