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婵
还记得工作的第一年,当稚气未脱、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我,穿着一袭白色连衣裙,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英语作自我介绍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又惊又喜的眼神。他们之前从未见过科班出身的英语老师。但旋即,后排的几个男生恶作剧般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以戏谑的口吻从嘴里蹦出了几个字“校——母——花——”。
初见面,这群全校有名的 “顽劣分子”便赐给我一个响当当的绰号。我并没有恼怒,也没有因此责备他们,而是微笑着欣然接受。在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斗智斗勇后,这群孩子终于对我这个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心服口服,不再提及这个绰号。
但我却一直没有忘记这个绰号。不仅因为它是我踏上讲台后学生送我的第一份见面礼,更是因为我对 “校母花”这个鲜活的称呼感到新鲜好奇。如果说,“校花”是指一个学校里长得最美的女孩子,那么 “校母花”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她应该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女教师吧?她应该是爱的追求者,美的传播者,集美丽与智慧一身,始终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影响学生……见识和阅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我无法认识 “校母花”的庐山真面目,但却从未停止思考。
孩子们的一句玩笑,无意间给了我一个成长的方向,一种教育情怀:有一种花,叫做“校母花”。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理解和实践来完善这个概念。从教十年后,当我再次琢磨时,“校母花”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发清晰,最后淬炼成四个词:自信、善良、知性、优雅。
自信,源于对专业的娴熟,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情。自信,给予女教师幽默风趣和善于自嘲的性格。因此,自信的女教师,能在与学生打交道中缓解很多矛盾,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自信的女教师,能够在教书育人和相夫教子中,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自信的女教师,无论在讲台上还是在生活中,举手投足间,都闪耀着灵动的智慧。
学生们常说我是一个很自恋的人。几乎每一届学生都知道,我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自恋是一种美德”。但是只有经过朝夕相处,他们才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内涵:自恋,是一种美德,它是自信的升华。但,自恋是需要底气的。而底气,源于自身不断的努力。
在我工作刚满两年,顺利带完第一届初三毕业生 (从初二开始接手)之后,学校让我直接担任高三的英语教学工作。在众人的疑惑不解和纷纷议论中,我欣然接受了挑战。一年里,我顺利完成了从初中教师到高中教师的转变,我的努力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学校的信任,并迎来了当年高考的成功。
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过程有多艰辛,我既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恶补高一高二的教材知识,弥补自己教龄上 “断层”带来的缺失,又不得不下苦功钻研近五年的高考试题,确保自己对近年来高考的命题方向和特点胸有成竹。与此同时,还要研究高三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自己的教学符合高三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从而完成从初中英语教学向高中英语教学的跨越。
如果说,年轻时的自信是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鲁莽,如今的自信则是经岁月洗礼后留下的笃定底气。
有人说,班主任的性格决定了一个班级的性格。自恋如我,培养了一大群可爱的学生,但是,这些“没心没肺”的孩子们毕业后总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活跃在大学的各大社团,我的内心无比欣慰。
因为,一个自信的人,运气从来都不会太差。
网上有篇 《长相年轻,是因为心底善良》的文章提到,人到中年后,一个人会显现出受性格和品格影响的面貌,如性格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性情柔顺的人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一脸凶相等等。佛教里也有 “相由心生”的类似说法。对此,我一直深信不疑。我们女老师,因为善良,因为有爱心,所以从内而外散发出母性的温柔,那是一种自带光芒的气场,一种无形的亲和力。
有调查表明,女教师普遍比同龄人长相年轻。这其中的奥妙,大概是因为女教师工作环境单纯,不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每天面对的都是天真烂漫、朝气蓬勃的学生,心态自然会年轻很多。
但最近几年,彭宇案、杭州保姆纵火案、江歌案等各类事件层出不穷,与人为善者屡被辜负,甚至性命不保,让人们开始怀疑善良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女教师,我们明白“善良”不再局限于词典里“心地纯洁,没有恶意”的释义。善良,作为一种品质,一种选择,一种抵制恶的能力,既有不断更新的内涵和外延,又有自身独立的支撑结构。
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然就等于零。”
“校母花”懂得,善良需要用智慧来支撑。
所以,她们会从案例中得到反思,会从母性特有的角度来教育孩子如何与人为善。在危机关头,善良是懂得保护自己,保护弱小;在网络信息时代,善良是不谩骂不愤青,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正义的名义伤害他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善良是在对灾区的环境有清晰的认识和洞见后,再做出理智的行动……
康德认为 “知性”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我们身边不缺乏知性女性的楷模:把中国女性更多地推介给世界的杨澜,饱含深情却始终坚强地站在新闻一线的记者柴静,多才多艺却人淡如菊的演员徐静蕾等等。
身为女教师,我们常常更多倾向于感性,感性是女性特有的魅力。感性能使我们在教学中更容易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在他们的成长路上给予指引。但被称为“校母花”的女教师,都应该拥有知性的一面。
虽然,我们不能像这些知性名人一样优雅干练,在各个领域里功成名就。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培养知性的气质,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知性的“校母花”,一定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不被打扰的空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她喜爱读书,因为书能将一个人从日常琐屑的油盐柴米中短暂抽离,给予人精神的滋养,从而影响一个人的格局。
她拥有自己怡养身心的小爱好,并将独特的感悟融进这些爱好。她若喜欢跑步,那么跑步于她绝不仅仅是一种锻炼,她能在跑步的时候专注于当下,在起跑、跳跃、后退、盘旋与飞扬的时候,深深领略到那种动感的美。她若选择跳舞,便能在拉伸形体的时候,感觉到来自身体各个部位发出的信号。这些信号经由她的身体,与大脑连接,然后呈现出一种高雅、舒适、充满活力的身心平衡。
一个知性的女教师,不一定才华横溢,但她小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她有良好的心态,空灵的智慧,只要稍微点拨,便能悟出生活的真谛。
关于优雅,最精确的莫过于《ELLE》杂志的描述:“优雅是得体而精致的外表,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优雅是柔而不娇、坚而不厉的品性气质,积极乐观、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
真正的优雅是内涵与素养的慢慢沉淀,是谈笑言语之间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是从骨子里绽放出的更深邃的美丽。
但优雅,并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我们能从 “活到老,优雅到老”的法国女人身上得到重要的启示:
享受生活,拒绝低效的生活态度。在工作时总是保持高度专注,全身心投入;而在休闲的时候,从来不吝啬自己的时间。
追求衣着的品位,但绝不盲从于潮流。着装得体,精致简洁,善于用时尚的配饰,如一方丝巾,一枚胸针来提升自己的优雅度。
优雅源于内心。在法国,不管是咖啡馆、餐厅、公交车、地铁站、还是飞机上……随处可见女人专注阅读的身影。在闲暇时光,她们热衷于逛博物馆来提升自己的艺术品位。
我一直觉得,优雅,是对一个女教师的最高赞扬。但优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我们认真去提升自己的品位,陶冶自己的情操,就一定能慢慢修炼成自己所想要的优雅。
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会问自己:我眼中幸福的教育是什么?而今,我想以一位女教师独特的角度来回答:幸福的教育,就是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株自信、善良、知性、优雅的“校母花”;幸福的教育,就是每个女教师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长成一株美丽的 “校母花”,是每个学校都盛开着这样的“校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