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 超
(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 超声科,北京101500)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不仅发病率较高,而且患者面临着致残致死的风险。因此,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现将本院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20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情况报道如下。
1.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68例,年龄38-82岁之间,平均年龄63.5岁;同时选取120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5例,女性65例,年龄37-84岁之间,平均年龄62.6岁。
1.2方法全部患者经PHILIPS HD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诊断检查,探头频率为5-10 MHz。所有受检者的体位均采取平卧位或俯卧位,下肢得到充分暴露后,对其足背动脉、胫前后动脉、腘动脉以及股动脉都分别进行双侧扫描。扫描步骤:(1)通过二维超声对管腔内径、内中膜厚度以及斑块大小、位置、回声特点进行观察和评估;(2)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管腔内血流充盈情况、血管内壁光滑情况以及血流频谱形态。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二维超声影像特征观察的指标包括:(1)管腔内径是否正常;(2)血管壁内中膜厚度是否<1 mm;(3)是否形成动脉粥样硬化;(4)是否出现血管狭窄闭塞现象。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的指标包括:(1)是否存在血管腔内血流充盈征象;(2)血流频谱形态;(3)血管内壁是否光滑。
1.3诊断标准糖尿病下肢血管正常表现为:血管壁内中膜厚度<1 mm,管壁光滑,血流流速正常、频谱形态规则。糖尿病下肢血管发生病变表现为:(1)血管壁内中膜厚度≥1 mm时,管壁增厚;(2)血管壁内中膜厚度>1.2 mm,形成动脉粥样硬化;(3)血管壁内中膜厚度>1.5 mm同时呈现低回声,软斑形成;(4)血管壁内中膜厚度>1.5 mm同时呈现强回声,硬斑形成;(5)管腔狭窄以及闭塞时血流的流速、频谱的形态发生改变,管腔内显示不出血流信号。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120健康体检者,血管壁内中膜增厚的检出率仅为6.7%(8/120),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4.2%(5/120),斑块的检出率为2.5%(3/120),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1.7%(2/120),血管闭塞的检出率为0.8%(1/120),绝大部分体检者下肢血管内中膜厚度正常,管壁光滑,血流流速正常、频谱形态规则。观察组120例患者中,血管壁内中膜增厚的检出率为97.5%(117/120),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90%(108/120),斑块的检出率为75%(90/120),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73%(88/120),血管闭塞的检出率为72%(86/120),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见下肢动脉的内中膜不同程度增厚,管壁粗糙,软、硬斑块形成,患者管腔内血流的流束变细,边缘不整,血流充盈缺损,狭窄处血流呈混乱状态,闭塞段的血流中断(见图1、图2)。
统计分析显示:观察组120例糖尿病患者血管壁内中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以及血管闭塞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A:软斑:动脉内膜不均匀增厚,局部隆起,呈均匀的低回声,内膜线光滑; 管腔内血流束变细,边缘不整,充盈缺损,狭窄处血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关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文献报道:下肢血管内中膜增厚的检出率在25.4%-97.2%[1,2]、动脉粥样硬化检的出率在72.1%-87.2%[2,3]、斑块检出率在21.8%-86.92%[1,4]、血管狭窄检出率在5.7%-57.4%[1,3],血管闭塞检出率在1.3%-75%[1,2]。我们对120例糖尿病患者血管壁内中膜增厚的检出率为97.5%、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为90%、斑块的检出率为75%、血管狭窄的检出率为73%、血管闭塞的检出率为72%。
虽然CT、MRA[5]等检查方法逐渐应用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但是我们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费用低、可以重复且持续监测的优势,可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