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现状、困境及出路

2019-03-25 08:34代锋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研出路困境

代锋

摘 要:科研是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和义不容辞的工作。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存在心态急功近利、过程粗制滥造、成果参差不齐、团队散兵游勇等现状;同时,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面临压力巨大、科研“马太效应”日盛、科研遭受隐性歧视、缺乏组织与经费保障等困境;提出健全教师绩效评估体系、摈弃特定身份认同、弱化人为歧视、恪守学术威严、强化学术组织指导与经费支持等突围脱困之道。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困境;出路

湖南省是全国高职院校数量处在前列,职业教育发展实力较强的省份。因此,持续不断地发挥湖南省职业教育区域优势和文化实力一直是湖南社会各界和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科研能力是衡量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理论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中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生力军。有鉴于此,笔者对湖南省包括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几十所不同层次的高职院校进行了走访调查,深入了解分析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历程,旨在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各方包括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自身对科研工作的关注和重视。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现状

1.科研动机

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本应是内化于心的自觉行为,也是事业追求和自身价值的体现。然而,在对湖南省国家示范型高职院校、省级卓越高职院校、省级骨干高职院校等各类型高职教师的实地访谈发现: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行为多为被动盲从、急功近利,很少在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强烈动机支配下进行科研攻关,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没有将科研工作视为高校教师神圣职责及自身素养升华的需要,较少将科研工作作为履行高等教育社会责任的桥梁与纽带,更少将科研工作提升到融入在血液里的事业追求和价值导向层面。他们往往迫于高校教师管理的奖罚惩戒、个人短期利益压力,心不在焉地按照学校下达的任务标准开展科研活动;或是把科研工作作为个人晋升提拔、沽名钓誉的工具和手段;或是把科研工作作为争取职称等级提升、绩效薪酬增加的凭证和砝码。

2.科研过程

科研工作是一项严谨孤独、需要坚持不懈的高强度脑力劳动,任何想要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为学态度都是背离科研规律的浮躁心态。在对湖南省一些高职院校实地访谈中不难发现,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科研活动中粗制滥造现象突出,即便是在湖南省办学优质、影响力深入的骨干示范性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例如:通过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社会反响和口碑较好的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发现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存在学术态度不严谨、主观随意,缺乏对学术科研的敬畏之心;研究方法千篇一律、走马观花,缺乏深入调查、实证分析,多数停留在囫囵吞枣、照搬照抄层面;研究资料杜撰堆砌、人云亦云,缺乏数据推理和事实论证;研究过程投机取巧、偷梁换柱,不少科研内容甚至都通不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更谈不上新颖原创和学术价值了。

3.科研成果

在科研成果方面,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论文学术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成果刊发在省级期刊或者职教成人类学报;或者发表在偏离学科方向,与自己研究领域相距甚远的非专业期刊上面,如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很多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本身是机械制造、电气工程、模具设计等专业,但发表的论文却是文学赏析、图书档案、历史考古等方面的期刊;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甚至通过商业性中介机构以付费方式将滥竽充数的成果发表在非正式期刊上。另一方面,中青年教师科研基金立项总体较少,每年度能够立项国家级科研基金或者重大橫向课题的很少甚至没有,即便是省内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科研协会项目等也只有部分示范骨干高职的中青年教师相对多一些机会,其他层次较低的职业院校的中青年教师只有经过很长的周期,才会成功立项“生冷”的科研项目。

4.科研团队

科研工作需要集思广益,依靠科研团队协作攻关。从对湖南省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经历的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科研之路都处在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的状态,在科研过程中没有成立科研团队,尤其是对于文科专业的教师,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基本都是单打独斗,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的时候缺乏科研指导,缺乏来自团队成员的观念碰撞,也使得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课题申报时选题缺乏周密调研、研究方法缺乏实效性论证、科研成果缺乏多渠道呈现,一定程度上间接增加了科研难度,无形中延长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探索周期和科研成长成熟之路。与此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科研历程中,很少与权威性的学术组织和机构进行交流学习,缺乏对最新科研方向和科研趋势的把握,更缺少“面对面”接受学科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开展的关于把握科研规律、做好科研工作的咨询和指导。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尴尬与困境

1.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不堪科研压力与重负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处在职业生涯起步上升阶段,工作中面临着多重任务压力。调查发现:90%以上的高职院校对中青年教师在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方面都有硬性规定,笔者所在的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科研要求方面甚至采用一票否决的奖惩机制,如果在学期内没有完成规定的科研指标,也就意味着失去评优、评先资格,没有岗位技术等级调整申请资格,也没有申请参与学校推荐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机会,甚至连优秀青年教师专项荣誉称号都评选不到,年度的绩效奖金也都会被评定为较低的等级。通过对调查资料的梳理总结,这种现象在湖南省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焦头烂额地投入科研工作只是为了被动盲从地完成眼前的任务,甚至是急功近利地为了在年度考核排名中处于相对优势的位置,而不是心怀科研初心、追求科研工作真谛。

2.研究资源稀缺与不足,科研“马太效应”日盛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中青年教师来讲,科研资源很少甚至是空白状态。首先,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处于教学一线,缺少特定岗位的职务优势和平台资源,科研工作号召力和影响力很小;其次,大部分高职院校专业都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管理或者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基本都是处于分配指标、接受项目的被动状态,没有多少可以自主支配和选择的资源模块;最后,很多高职院校的科研活动存在论资排辈非正式规则文化,基金项目申报,在学校行政审批过程中,能有资格申报的最终都由行政管理者或者年长教师获得,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多数只能挂名,参与基础资料收集工作,长此以往就出现高职科研工作的“马太效应”,老教师或行政管理者拥有越来越多的科研资源,中青年教师拥有的科研资源越来越少。

3.科研遭受隐性人为门槛与学术歧视

湖南省近40所不同高职院校里中青年教师在回答各自科研过程是否遇到过“学术歧视”的问题时,给出几乎一致的反馈,即大部分都曾经遭遇过程度不一的歧视,即便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国家示范和省级骨干高职院校的中青年教师也都表示有过“学术歧视”经历。首先,表现在学历歧视上,湖南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学历结构以硕士研究生为主,科研过程经常由于没有学历优势而碰壁;其次,表现在职称歧视上,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基本都处于中级职称,即便是在某些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独到见地,也受制于职称等级限制,发声微弱;最后,学术期刊与科研机构的成果歧视也是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遭受的最直接、伤害最大的歧视形态,很多学术期刊、科研平台,甚至教育学报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投寄的科研成果不管成果本身有无学术价值,都是草率处理,背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术真谛。

4.科研过程缺乏组织指导与经费保障

教师科研成果丰富与否受制于多重要素。从调查反馈中可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较少参与关于科研选题征询、论文撰写辅导、基金项目申报培训等科研活动,高职院校科研部门也很少组织校外科研机构专家、学术期刊顾问、科研成果平台负责人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专门针对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交流活动;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保障,即使部分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有阶段性的科研成果可以推出,但由于经费缺乏而被迫搁置,如最常见的关于科研信息收集、课题论证费用,特别是科研论文刊发费用问题,现在很多学术期刊机构受市场利益驱使,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在教师刊发科研成果时提出数目很大的版面费用要求,甚至有些国家级刊物、部分CSSCI期刊等也有市场化的倾向,巨额科研费用对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来讲无疑是巨大的负担,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出台了一些科研资助政策,但科研资助费用远远不能弥补教师投入的研究经费。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突围与出路

1.高校职能部门革新教师绩效评估体系,发挥“风向标”的导向功能

对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要促进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领悟高校教师科研学术的真谛与内涵,克服追名逐利、投机钻营的浮躁心态,强化投身科研工作的行为自觉,就必须进行正能量导向和引领,健全的高职中青年教师绩效考评体系和人性化绩效管理手段正是可以发挥正向“指挥棒”和“风向标”效应。高职院校管理部门在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时,应该坚持定性与定量、权变与刚性、长期与短期、物质与精神指标相结合原则;考核过程应该以奖惩有度、赏罚分明、宽严相济等为基本特征,让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的绩效管理真正成为有助于激发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中青年教师科研工作能力的有效管理工具,而不是让绩效考核一厢情愿地演变成让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排斥忌惮或者千方百计规避的对象。如此,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就真正能够心无旁骛地回归科研真谛与初衷。

2.社会学术组織与科研机构摈弃特定身份认同,弱化隐性人为歧视

现在科研领域存在着某种偏见和误区,潜意识认为高职院校的中青年教师不太可能推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部分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包括权威平台,在不经意间就流露出学术傲慢和科研歧视,甚至认为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权威期刊、“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期刊上刊发论文成果有点“不自量力”,收到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投寄文章,一瞥文章标题与单位署名就直接做退稿拒绝处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之路显得异常艰难,这就要求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学术期刊、科研平台、学术团体应该调整科研衡量标准,秉持“英雄不问出处,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广阔科研观念,构建海纳百川、公平包容的科研机制,让包括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内的所有科研者都有机会在开放的平台上毫无人为干扰地展示科研成果和个人风采。

3.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恪守学术威严,坚持走科研内涵式提升之道

当前,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工作面临着困难和压力,但这并不意味就可以在科研道路上饮鸩止渴,做出有悖于学术道德、冒犯学术威严的短视之举。首先,要调整蠢蠢欲动的浮躁心态,真正做到潜心为学、心无旁骛,并且要磨砺持之以恒、笔耕不辍的意志决心。其次,要形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培养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克服投机取巧、一蹴而就的功利主义,在科研过程中严格遵循科研规律,瞄准学科最前沿,把握切实可行的科研方向,挖掘具有学术价值的事实资料,杜绝胡编乱造、人云亦云的主观臆断。最后,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要特别勉励自己恪守学术威严和规范,坚决摒弃杜撰剽窃、滥竽充数、瞒天过海等学术不端行为,更不能篡改窃取别人的智慧成果,侵犯已有的知识产权,做出违反法律的科研不耻之举。

4.高职院校科研部门强化学术组织指导,提供制度与经费支持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在中青年教师科研过程中强化咨询和指导,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具体来讲,一方面,高职院校科研部门除了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以外,可以组织和加强与教育科学规划部门、人文社科管理部门等机构的合作,寻求在课题申报、基金立项、成果展现等方面的指导和咨询,同时还可以和各类型学术期刊机构加强联系,邀请专家就论文选题、撰写技巧、投稿规范等方面开展培训。另一方面,针对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过程经费紧缺问题,学校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做好总体财务预算,加大对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经费投入与补偿机制,让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在科研过程中能够专心致志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为做好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结 语

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从事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的主力军,承载着社会各方的期望与重托,也承受着巨大的无形压力。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现状,研究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科研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问题,剖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旨在引起高职院校相关职能部门,政府对口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关注和重视,并且协同采取必要的措施帮助和推动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进一步做好科研工作,力争多出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实效性高和附加值多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激发和引导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自身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反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科研之路,实现高校教师全面能力提升,这将是笔者文章终极目的和价值。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经管类专业体验式实训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JK17CZY048)阶级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祺午,岳金凤.我国职业教育科研的优势与短板—基于三届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1-19.

[2]韩云鹏.职业教育研究应求真务实—第七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综述[J].职教论坛,2011(34):42-44.

[3]李政.“中国制造2025”与职业教育发展观念的转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3):38-44.

[4]赵志群.职教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要迈好这几步[N].中国教育报,2017-03-07(9).

[5]李政,徐国庆.职业教育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技术框架设计[J].教育科学,2016,32(2):80-84.

(作者单位: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科研出路困境
跟踪导练(一)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