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专业专注 推动芦笋产业大发展

2019-03-25 07:19刘本福
农村百事通 2019年4期
关键词:曹县芦笋栽培

刘本福

编者按 在我国芦笋种植业,笋农们有句口头禅:“种芦笋想丰收,好品种、真技术,到曹县找刘师傅。”笋农们口中说的“刘师傅”,就是山东省曹县芦笋协会副会长、曹县华东芦笋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保真。他专心从事芦笋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25年,培育的芦笋王子、新王子、2000-3、盛丰4个国产优良芦笋杂交新品种,比一般的进口芦笋品种产量高、抗病性强,每亩年增收3400多元;他不断探索与创新,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芦笋快速高产栽培新技术”,使芦笋移栽后半年就可开始收获,打破了旧的芦笋种植模式中第一年没有收益的被动局面;他发明的白芦笋采收器,造价仅十几元,采笋效率却提高了1倍,采收用工成本节省了一半。刘保真虽然是名普通的农业基层科技工作者,是名平凡的芦笋技术员,却为我国芦笋产业的发展和做大做强作出了很大贡献。

本期访谈,就听刘保真总经理讲述我国芦笋产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吧!

记者:刘总您好!作为世界十大名贵保健蔬菜之一,芦笋享有“黄金蔬菜”的美称,多年来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芦笋这个蔬菜品种,好吗?

刘保真:芦笋又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芦笋雌雄异株,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采食其嫩茎为主。因品种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芦笋又有白芦笋、绿芦笋和紫芦笋之分,白芦笋多用于加工罐头,以出口为主;绿芦笋主要供应国内鲜食和速冻出口;紫芦笋因产量低、抗病性差,国内种植的比较少。

芦笋嫩茎质地细腻,有独特的芳香味,其所含的独特营养成分,具有防癌抗癌、降血压、降血脂、排毒利尿、排结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保健功效,是一种高档保健蔬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记者: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芦笋?栽培现状如何?

刘保真:我国引种芦笋始于民国初期(1910年代),当时栽培面积极小。大面积栽培芦笋虽然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出口国。现在全国芦笋种植面积有70万亩左右。

目前,我国20多个省(市、区)都种植芦笋,南到云南、福建、浙江,北到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主产区在黄河流域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地,采用拱棚栽培的绿芦笋则多集中在长江以南的浙江、上海、云南等地。

记者:芦笋的发展前景如何?请您分析一下种植芦笋的经济效益,好吗?

刘保真:芦笋作为一种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高档保健蔬菜,其经济效益比其他普通蔬菜要好很多,发展前景看好。

2013年以前,我国栽培的芦笋以加工出口为主,中部地区每亩年收入一般在1.0万~1.2万元,行情好的时候超过2万元;长江以南地区多采用大拱棚栽培。采用大拱棚栽培模式,芦笋的采收期提前,生长期延长,产量也可提高很多,因此收入更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食用绿芦笋渐成风尚。特别是最近四五年,国内绿芦笋销售量急剧扩大,导致加工出口的绿芦笋原料供不应求。

与普通的蔬菜作物不同,芦笋只要一次播种、育苗、移栽、定植大田,后面可以连续采收10~15年。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可连续采收15年左右;在上海、福建、浙江、广东、云南及广西南部的亚热带地区,芦笋植株休眠期短,甚至无休眠期,地上部植株在冬季仍可继续生长到来年采笋,因此芦笋的产量比在北方栽培要高很多,但是,因这些地区降雨量大,病虫害发生较重,芦笋植株衰老快,其采收期只有10年左右;在北方的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和西部的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干旱地区,冬季气温低,芦笋地上部有效生长期较短,休眠期长,降雨少,病虫害发生较轻,采收年限则可高达15~20年。

种植芦笋第一年,需要投入一定的种子费用和少量肥料、人力成本;从第二年开始,就只需投入肥料、农药及田间管理的人力成本了。南方地区第二年、北方地区第三年就可进入丰产期。在正常情况下,按照中部地区每亩芦笋每年投入农药费用约300元、肥料费用约800元计算,其年投入与产出比为1∶10左右。而一般的大田作物或蔬菜的投入与产出比多为1∶2左右。种植芦笋的收入是“小麦+玉米”等种植模式的10倍左右。

记者:您是怎么想到去从事芦笋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推广工作的呢?

刘保真:25年前,我们曹县就有人从事芦笋种植。当时種植的芦笋品种都是国外淘汰的老品种,栽培管理技术也很落后,芦笋亩产量只有1000公斤左右。

我家里当时就种植芦笋。看着父母和乡亲们那么辛苦地劳作,芦笋产量和收益却很低,我就想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他们,培育出更高产、更抗病的芦笋品种,找到更高产的种植方法,让父母和乡亲们的收入能更多一点。没想到芦笋科研推广这条路,我一走就是20多年……

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我付出的辛勤汗水终于换来了累累硕果。虽然我已经从黑发青年变成了白发中年,但我却从一个芦笋门外汉,成为了国内芦笋业界屈指可数的专家之一。我先后培育出了芦笋王子、新王子、2000-3、盛丰4个优良国产芦笋杂交新品种,应用我研究摸索出的绿芦笋快速高产栽培新技术,让芦笋的亩产量翻了番,使山东省曹县和邻县的芦笋种植户年增收3亿多元。我们培育的优良芦笋品种,占国内芦笋种植面积的40%以上,还出口到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记者:请介绍一下你们公司及您本人的情况,好吗?

刘保真:我们公司成立于1993年,目前是国内较大的芦笋科研、育种、技术指导、专业推广单位,业务范围覆盖全国20个省(市、区)芦笋产区。公司拥有中、高级科技人员10人,员工30人,有种子公司、肥料公司、芦笋科技园、芦笋育苗场各1家,在国内芦笋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25年来,我一直从事芦笋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历任中国芦笋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县华东芦笋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县芦笋协会副会长、曹县绿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职。我主持参与的芦笋科研项目先后荣获“2006年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2008年菏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出版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专著4本,其中《芦笋高产栽培新技术》一书于2015年荣获第28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我个人在2015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齐鲁乡村之星”荣誉称号,被曹县人民政府聘为科技特派员。

记者:请问什么样的土地才适合种植芦笋?

刘保真:芦笋对土壤要求不高,只要是土层厚40厘米以上、不易積水的地块,都可以种植芦笋。但为了获得高产,应尽量选择通透性好、疏松、深厚、旱能浇、涝能排的地块。

芦笋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格,只要pH值在5.3~8.5之间的土壤,芦笋均能正常生长。而且芦笋对盐碱地块有较强的适应性,因为它的肉质根中储存有较多养分,因此耐盐能力较强。只要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35%,芦笋均能正常生长。

记者:请您介绍几个目前栽培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芦笋品种。

刘保真:目前在生产上表现比较好的芦笋品种主要有:

1.盛丰F1。该品种是我们公司于2015年育成的第4代芦笋杂交新品种,比冠军、硕丰、2000-3等品种增产30%~40%,抗病性明显提高,为白芦笋、绿芦笋兼用型品种。

该品种植株高大,一年生植株高可达2.5米以上,当年秋季地径可达2.8厘米,一般3—4月定植,当年秋季就可以适当采收。北方地区第二年亩产即可超过1000公斤,三年生以上的北方地区亩产稳定在1500公斤(20厘米长标准笋)、2000~2500公斤(35厘米长蔬菜用笋);南方地区亩产稳定在2500~3000公斤,大拱棚保护地高肥水栽培亩产在3000公斤以上。二年生以上芦笋平均直径1.8~2.6厘米,商品率达100%。作白芦笋种植,芦笋包头紧,笋条直,嫩茎洁白,直径2~3厘米;作绿芦笋栽培,芦笋包头紧实,笋条粗壮,颜色浓绿,直径全部在2厘米以上。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比其他芦笋品种每亩增产250公斤(20厘米长标准笋)、500公斤(35厘米长蔬菜用笋)以上,每亩增收2000~3000元。

该品种属高肥水品种,管理过程中要加大施肥量和浇水次数,尤其要多施有机肥,同时注意防治茎枯病等病害。

2.新王子F1。该品种是我们公司2006年育成的芦笋杂交新品种,白芦笋、绿芦笋兼用型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深绿,笋条直,粗细均匀,直径在1.3~2.0厘米的占93%,抗茎枯病能力强,亩产量可达1750公斤以上。该品种在山东、山西、陕西推广种植较多,表现出很好的生产优势。

3.2000-3F1。该品种是我们公司2009年育成的芦笋杂交新品种,白芦笋、绿芦笋兼用型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浓绿,笋条直,粗细均匀,包头紧实,直径在1.2~2.0厘米的占95%。第一分枝点在60厘米以上,抗病能力较常规品种提高63%,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甘肃、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地广泛种植,高产栽培亩产量可达2000~2500公斤。

4.Franklim。该品种是荷兰育成的全雄芦笋品种。植株长势旺,嫩茎粗细中等、大小一致,笋尖紧凑,笋条顺直,产量较高,抗病能力强,在国际品种评估联合试验中表现优异。1989年我国山西省首次引进,目前我国陕西、四川、新疆、山东等地都有试种,适合作白芦笋栽培。

5.巴卡斯。该品种是荷兰育成的全雄芦笋新品种,属白芦笋、绿芦笋兼用型品种,生长快,嫩茎粗细均匀,丰产性好,抗病能力强。

6.伊拉斯。该品种是荷兰育成的全雄紫芦笋新品种,笋条粗度好,丰产性强。

全雄品种因没有雌株结籽消耗养分,因此产量较高,但其种子价格一般较昂贵。我国生产上一般选用一代杂交种。

猜你喜欢
曹县芦笋栽培
曹县凭啥这么火?
“北上广曹”,曹县凭什么这么火
曹县“出圈”的秘密
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
芦笋择株选径采摘器
草莓的立体栽培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随意春天
坐蒸汽火车游芦笋之路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