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意向研究综述

2019-03-25 08:34姜星海刘春霞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大学生

姜星海 刘春霞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其中,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依托中国知网检索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相关文献,并对大学生就业意向从概念、影响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梳理,发现其存在的局限性,为未来的就业意向研究找出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意向;研究综述

就业意向概念

回顾和分析已有文献发现,多数学者(见表1)开始并没有明确界定内涵,但从不同标准划分了就业意向的类型。随着研究的深化,概念的认知也呈现深化的趋势,有学者开始明确提出内涵和外延。但是,有些意向类型,有超出意向概念边界的嫌疑,如就业渠道、就业途径、就业结果、就业信息获取和择业方式等。笔者认为,就业意向对象是具有未来性质的,处于未完成状态,所以上述类型在时间逻辑上存在内在矛盾。尽管意向类型体现多样化的特点,但通过现象可看出,以收入为主的意向作为内在逻辑贯穿于各种意向内部。

1.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包含政府的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制度。张秋山(2009年)认为,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力度,资金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基层就业意向。[11]付义朝等(2011年)认为,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的了解、满意度和政策前景的信心程度影响学生的就业意向:职业类型、职业性质、就业区域和从事基层教育意向。[12]赖德胜(1996年)认为,由于我国国家性质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特点,在择业时,大学生更愿意选择工作环境好、稳定性强、工资福利待遇好的主要劳动力市场。[13]

2.中观层面

中观层面包含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学校类型、所在地区因素。

第一,学校就业指导的影响。姜继红等(2004年)在地方性高校就业意向调查中发现:有32.5%的学生认为就业感到最困难的是“信息不灵”,有45.1%的学生认为择业中感到最苦恼的是“获得的有用信息少”。[14]吴发灿等(2010年)认为,就业心态与学校性质存在显著的关联。[15]刘娜(2011年)认为,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是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途径,且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就业选择的盲从性。[16]

第二,学校类型的影响。梁杰珍等(2010年)在对广东省三所师范院校进行就业意向调查时发现:重点本科院校的师范生比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的师范生自我优越感更强,对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和薪酬待遇要求更高。[17]李婉明等(2012年)对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发现:吉林省 “211工程”及以上院校学生月薪底线和期望值的均值分别为4,034元、29,806元;吉林省非“211工程”及以上院校学生对月薪底线以及期望值较小,分别为2,756元、5,057元。[18]

第三,学校所在地区的影响。赵鹏飞等(2008年)在对湖北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结果表明:地方高校毕业生的意向择业地区不再一味地追求沿海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而是逐步向中小型城市和西部地区转移,在单位选择上也呈现多元化趋势。[19]沈鸿银(2003年)对广西高校毕业生择业意向的研究表明:内地省会、中小型城市是调查对象首选就业地区,国家机关是他们最理想的就业单位。[20]上述研究采用比较方法,进行验证不同所在地学校之间的差异。

3.微观层面

微观层面是指围绕大学生个体所产生的因素,可将其分为客观事实因素和主观观念因素。

第一,客观事实因素分为先赋性因素和获致性因素。一是客观事实的先赋性因素。首先,父母的社会地位变量,即父母的政治身份、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的经济收入、家庭的所在地域、家庭户口类型、家庭教育投入行为等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分布。韦颖(2017年)对云南省六所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发现:父母的政治身份、受教育程度、家庭教育的投入量、父母建议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就业期望的分布。[21]其次,大学生的独生子女属性影响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分布。沈鸿银(2003年)认为,在中国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择业决策时深受父母意志的影响,在选择就業单位时大多非常重视家庭的要求和期望。[22]付义朝等(2011年)对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属性影响大学生职业类型意向、职业性质意向、就业地点意向的分布。[23]李洁(2012年)认为,在机会和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父母为了把稀缺的社会资源传递给子女,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子女身上,这时家庭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24]赖德胜(2013年)认为,很多“90后”独生子女大学生经济上依附于家庭,在找工作时也就不得不受家长意愿左右。[25]二是客观事实的获致性因素,即个体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养成的兴趣爱好和所学专业对就业意向的影响。文新华等(2004年)研究发现: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抉择时主要考虑的四个主因素之一。[26]王天营等(2010年)就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意向相关性做了专门的探讨,发现基础型专业和技能型专业在适用面和专业性上的差异,对毕业后最有可能从事的工作影响较大。[27]在文献资料的查阅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就微观层面客观事实类影响就业意向的因素研究,大多围绕先赋性因素展开,关注家庭给予个体的资本存量,而针对获致性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

第二,主观观念因素主要指传统文化观念对就业意向的影响。梁杰珍等(2010年)对广东省三所师范院校部分师范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和功利意识影响,认为进入政府机关单位工作最能彰显个人的价值和地位;高工资和高社会声望的外企也是他们的首选单位。[28]

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从概念、影响因素视角回顾和分析近十年来我国就业意向的研究现状,发现其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于欠缺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从而出现机械实证主义的错误。因为没有社会科学理论视角和哲学基础,很难准确地界定概念的内涵,进而导致外延的边界也非常模糊。在自变量的选择上出现没有理论选择标准的机械式选择的错误,进而对分析结果只停留于现象的差异性描述,对差异产生的原因没有进行内在批判解释,最终很难与以往的理论进行沟通和对话。

作为属于意识范畴的大学生就业意向也是大学生现实生活过程,是历史性的。因此,有必要从历史的视角分析就业意向的形成过程,即大学生过往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大学学习生活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今后大学生的就业意向研究,如以布迪厄的文化理论为理论基础,就可能超越以往研究的局限性,使其结论达到科学的高度。

本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017年度学科综合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14]姜继红,王毅杰.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5):83-86.

[2]沈向东.2009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J].中国统计,2009(8):12-14.

[3][17][28]梁杰珍,董小丽.广东师范类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10,31(5):44-48.

[4][12][23]付义朝,付卫东.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6所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4):144-152.

[5]李柯.高师院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4):125.

[6][18]李婉明,李乔治,李晔,等.关于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J].经济视角(下旬刊),2012(6):164-166.

[7]邓丽萍,周丽琴.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 求职渠道多样—江西省抚州市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J].中国统计,2011(10):19-20.

[8]袁建华,朱世开.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基于406名会计专业大学毕业生的调查[J].高等农业教育,2016(1):86-89.

[9]李前壹.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9):3-5.

[10][21]韦颖.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测评的建构与实证研究—以云南省六所普通高校为对象[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2):61-66.

[11]张秋山.农村籍大学生基层就业意向调研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4(2):86-90.

[13]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6):19-23.

[15]吴发灿,李鹏,冯美玲.大学生就业心态與人口统计特征关系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9):93-95.

[16]刘娜.硕士研究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以北京部分部属高校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1,31(3):24-27,38.

[19]赵鹏飞,原刃锋,李正桥.湖北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4):177-179.

[20][22]沈鸿银.广西2003届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意向问卷调查分析[J].高教论坛,2003(2):150-152.

[24]李洁.家庭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基于辽宁省大连市四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6):42-47.

[25]赖德胜.大学生就业难在何处[J].求是,2013(20):52-54.

[26]文新华,李锐利,张洪华.关于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04,(9):48-51.

[27]王天营,王惠惠,苏雨芹,等.大学生就业意向与专业相关性探讨—基于两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7(4):92-97.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责任编辑:苑聪雯]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