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磊
一部铜陵的矿业发展史,也是这座城市的成长蜕变史。
1956年,安徽省在原铜官山铜矿的基础上设立铜陵市,矿山之城注定成为铜陵最为人所熟悉的城市印象。计划经济时代,铜陵低价向全国输送了大量矿产品,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依托资源优势,铜陵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铜产业基地。
富饶的矿产资源赋予铜陵以荣光,却也带来了沉重的代价。由于粗放式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局限,铜陵的矿山生态环境日渐恶劣。
有3500年采矿历史的铜陵,矿产资源枯竭的速度远比人们预想中更快。在2009年,铜陵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开始了艰难的城市转型之路。产业要转型,城市形象也要重塑,铜陵提出打造“生态山水铜都”,着手对过去被破坏的矿山生态进行治理修复,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市委书记李猛强调,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以钉钉子精神坚决打赢矿山综合治理攻坚战,守护好铜陵的绿水青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昔日荒芜的矿山上重现绿色,成为了新时代的金山银山。
修复城市伤痕
从中国地质大学地矿资源管理专业毕业后,邢修顺进入铜陵市国土部门工作,当时的单位名称还叫做地质矿产局,三十多年过去了,已是铜陵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的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铜陵市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上。邢修顺回忆,过去的铜陵仅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最多时曾分布了四百多座采矿场,数量和密度都在全国遥遥领先,时常能看到正在开采的矿山上千疮百孔,山体面目全非。
矿山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企业的无序开采,由于管理的缺位,过去同一片矿区往往有数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扎堆。后来,一些矿场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责任人缺失,遗留下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一直处于“欠账”的状态。
破坏的山体如同一道道城市的伤痕,对铜陵的形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一个常被提起的例子,外地车辆从高速公路进入铜陵后,会经过铜陵市地标建筑——“山水之门”,以山水为名,本为彰显铜陵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然而这一片区域也是铜陵主要的石料矿山开采区,沿线山体破碎,让外地人来到铜陵的第一站就“印象深刻”。
2011年,铜陵市政府下定决心,对全市石料矿山进行全面整治,对未达环保要求、资质不全的矿山企业坚决依法予以关停,同时鼓励小型矿企整合重组或提前关闭,截至2018年,全市矿山总数已下降到94座。与此同时,为改善矿山周边群众居住环境,铜陵开始对已关闭矿山分批进行修复。从伸手向山要资源到治山护山、与矿山和谐共存,铜陵人的理念正在逐步发生转变。
就在铜陵被列入资源枯竭城市的2009年,汤昌怀来到铜陵工作,作为合肥一家矿山勘探设计公司铜陵地区的业务代表,这十年问,他亲身体会到铜陵的转变。在汤昌怀印象中,最初来到铜陵时,公司主要业务还是进行矿产资源勘探、普查等,但最近几年业务范围逐渐拓展到矿山综合治理和修复方案设计,而且这类业务的比例还在逐步扩大。在汤昌怀工作的一处项目工地上记者看到,采矿场原本破碎外露的岩壁已被降坡后覆土处理,矿场周边种上了各种树木,一片播种不久的油菜绿意盎然。这只是铜陵全市矿山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在其他地区一些修复难度较大的项目中,施工方还创新使用了种植板槽、喷播种植等国内领先的修复技术,完成了过去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修復工程。
一位长期钻研矿山修复技术的专家告诉记者,矿山修复不仅仅是带来视觉观感的改变,同时也让原本毫无利用价值的土地重获新生。经过系统修复,铜陵的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后续的土地再利用打下了基础,形成了土地资源的“增量财富”。这些土地移交给地方后,使用方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二次加工,进而实现这些停采矿山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铜陵市敕山白杨涝采矿场经过整治覆土,形成了六百亩耕地,另一处位于农林村的成武采石场,国土部门在治理过程中尝试进行多样化改造,种下了果树等经济林木,形成了几十亩耕地和一处水塘,结合当地美好乡村建设,未来这里正谋划建设一批观光民宿,发展乡村旅游。
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责任导向、结果导向。以钉钉子精神坚决打赢矿山综合治理攻坚战,守护好铜陵的绿水青山。
绿色矿山蝶变
如果说对关闭矿山的治理是在还“旧账”,那么加强生产矿山管理,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则是为了不再欠下环保“新账”。
为积极引导矿山企业进行绿色化生产改造,2017年安徽省发布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方案,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而早在五年前,铜陵市就率先在全省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在进行市级绿色矿山试点基础上,逐步在全市推广。
记者采访时,恰逢一家生产矿山进行绿色矿山创建评审。一大早,铜陵市经信委矿山管理办公室主任陆志明就提前来到约定的上车地点,作为召集人,他要联系参加评审的各相关单位成员及专家,一同赶赴要进行评审的矿山。在其他各市,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多由国土部门牵头,为何铜陵是经信委主抓?陆志明告诉记者,铜陵一方面由于工作启动时间早于全省,另一方面则为了将绿色矿山建设提升到比矿山修复更高的层级,覆盖矿山企业生产加工全过程,因此作为矿山企业行业管理部门的经信委牵头,会同市相关部门承担了该项工作。随行参加评审的还有市国土局、环保局、安监局、财政局等单位人员,作为绿色矿山创建办公室的组成单位,他们在企业创建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结合各自职能分别制定规划,集体对企业进行评估,并及时向企业方面反馈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协助企业进行整改。
安徽绿色矿山建设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省绿色矿山达标率要达到20%,而铜陵市则将绿色矿山达标率提升至35%,绿色矿山创建面提升至80%,到2022年实现绿色矿山创建全覆盖。这一目标的制定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基于铜陵市矿产行业发展现状做出的审慎决策,对于企业而言,这既是压力,也是机遇。
为调动企业创建积极性,铜陵市对成功获评省、市级绿色矿山的企业,一次性给予20万元的奖励,在企业林地征用、土地复垦、金融信贷、安全环保技改项目政策资金方面优先支持,矿山复工优先进行审批。一位矿山企业负责人说道:“绿色矿山是一个矿山企业的品牌,拥有绿色矿山称号的企业,无形中抢占了市场先机,提高了企业效益。”
对企业而言,绿色矿山即使创建成功也并非一劳永逸,相关部门会定期对绿色矿山进行复审,不合格的绿色矿山将会遭到摘牌。而对于其他生产矿山,管理则更是毫不松懈。铜陵市规定,凡是尚在生产经营的矿山,必须边开采边治理,年初就要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制定好复绿计划,年底进行验收。在2022年最后期限到来之际,如果仍未达到绿色矿山标准,意味着矿山必须关停。巨大的压力下,矿山企业纷纷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一些规模小、效益差的矿企也开始谋划转型发展。
可以说,绿色矿山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矿山企业都已形成一个共识,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建设绿色矿山是大势所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的企业将会彻底走向“死胡同”。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铜陵市各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创建工作也实现了从“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迈入“山长”时代
2017年9月30日,铜陵电视台播出的《民意直通车》节目上,有市民就家门口石料矿山盗采现象屡禁不止的问题现场提出质疑,在场的政府领导坦言"52作确有不到位的地方”。一位专家表示,政府在盗采问题上监管责任不明确,老百姓只看结果,而不会去了解哪个部门管理哪项工作,政府要有人担责才有人负责。
矿山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如果各部门之间配合的机制不建立,势必会形成盲区和空白。盗采问题只是过去铜陵矿山管理不到位的一个方面,无论是修复停采矿山还是建设绿色矿山,都必须要将干头万绪的工作统筹起来,以形成共治共管的工作格局。为解决矿山管理难题,2018年6月开始,铜陵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矿山“山长制”改革,开始了矿山管理新的探索。
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长龙山村过去是连片的石料采场,几年前在全市的整治行动中关闭,但多年的开采造成山体严重破坏,对周边村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同时,受利益的驱动,偷采现象仍时有发生,由于矿山范围大、环境复杂,很难做到及时管控。
2018年,铜陵市开始对长龙山地区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同年“山长制”改革启动,顺安镇副镇长何军成为长龙山的首任“山长”,根据改革相关要求,他要负责组织开展这一区域矿山山体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置问题。
根据铜陵市、县(区)、乡镇三级矿山“山长制”规定,像长龙山這样废弃和关闭的矿山由所在乡镇党委政府负责领导担任矿山“山长”,对正在开采的中型矿山、露采矿山由所在地的县(区)党委政府负责领导担任矿山“山长”,而正在开采的大型矿山和环境影响较大的矿山,则由市级领导担任“山长”,确保每座矿山都有牵头领导、责任人员。
在当地工作多年的何军对长龙山地区非常熟悉,在修复工程中,他组织当地村积极配合施工方工作,并牵头协调了工程用水、用电等问题,为修复工程顺利完工打下坚实基础。一名当地村的老人翘起大拇指说:“原本以为矿山修复就是做做样子,没想到现在修得这么好,过去这里每天都是灰尘、噪音,现在经过了修复,以后的居住环境一定会越来越好。”
何军告诉记者,“山长制”改革后,顺安镇积极响应,建立起乡镇、村、包片干部三级网格巡查机制,同时组织当地村民参与矿山违法开采监督,实现群防群治,目前全镇已有217名干部参与到矿山管理工作中来。
为保证“山长制”改革有效运行,铜陵在市国土局设立了矿山“山长制”工作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通报矿山“山长制”进展情况,研究矿山管理相关问题,同时建立起考核问责机制,适时对矿山“山长制”实施情况开展专项督察,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矿山“山长”,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党委政府做出书面检查,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对因失职渎职导致山体资源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由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规进行问责。
通过“山长制”改革,铜陵市明确了地方主要领导对矿山管理的主体责任,划清了“责任田”,矿山管理工作由行业部门“一家管”上升为三级联动“一张网”,真正实现了矿山有序化、常态化管理。市长胡启生强调,要充分认识矿山“山长制”实施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好各项措施,做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确保矿山“山长制”取得更大成效。
历史上,铜陵因矿而生又因矿而兴。从建市之初,铜陵市民就依矿而居,生活空间与矿山融为一体,可以说,每一个铜陵人都心存一份矿山的情结。今天,铜陵人给矿山重披绿色的新装,以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这座矿山之城,正焕发出新的绿色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