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锋,王晓丽,张颖
(集美工业学校,福建 厦门 361022)
党中央在新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沿线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厦门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迎来了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契机和挑战。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职业教育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其他教育类型不可替代的人才和技术技能支撑,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中职学校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撑,需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与国家战略同向同行,与大局需求同频共振,切实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大国外交实践。因此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需求,探究推进过程中的挑战与瓶颈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对于提升“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行动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下,许多中职学校加强自身建设以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然而,相比较高职院校而言,中职学校的国际化进程相对起步较晚,特别是国际化发展意识与理念相对落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和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来,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同时人才培养离不开软硬件设施的保障。软件上,中职学校教师团队有待多元化,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硬件设施上,中职学校设立国际化培训中心面临投入大、风险高、难回报等方面的情况,需要学校优化内部资源(具备国际化师资、课程、实训基地等软硬件条件)。这些因素都将制约中职学校国际化的发展。
集美工业学校地处厦门市集美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学校提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优质化、特色化”五化办学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集美工业学校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村的家族成员,追溯办学历史,是1920年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2017年,集美学校委员会号召集美学村各学校,以香港集友银行部分股息收益资金为主要来源,设立“陈嘉庚奖学金”,用于资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华侨华人学生和港澳台地区集美校友后裔来厦学习深造。2017-2019年学校招收分别54名海丝沿线国家学生,是目前福建省内唯一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人华侨的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起,学校还试水招收部分自费留学生,作为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的举措,并承办由30名初中学生组成的泰国学生夏令营,开启“学习中华文化,服务泰中人民”的中国寻根之旅。
“海丝班”主要招收海外华侨华人后裔,不仅向他们传授知识,还向他们传送祖国对海外华人华侨的温暖,让华侨华人后裔对祖居地有情感,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的技术人才和友好宣传使者。一年级学生侧重于对中华文化、地方文化的考察和学习,开设历史课程《嘉庚故事》、硬笔书法课程、传统体育(太极拳)等,开展中华诗词诵读活动,使海丝班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初步的认识,基本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同时进行集中汉语教学,将HSK(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点融入汉语课程中,辅导海丝班学生通过HSK3级考试;二、三年级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并根据东南亚国家,制造业、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行业的技能人才较为紧缺的情况,海丝班留学生在第二年开始选择自己国家人才较为紧缺的专业,进入相应的中国专业班级与中国学生共同学习专业课程,进行专业实训。
海丝班的设立,体现学校国际化办学思路的精准定位及特色,填补了中等职业学校在华人华侨学生方面培养的空白。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家服务华人华侨的特色中等职业学校,能够更精准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与企业就业实际需要脱节是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德国双元制教育是世界上公认的成功的职业教育,为了更好的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学校努力抓住机遇引进世界先进职业教育资源。
学校积极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联系,引入高水平的AHK职业教育认证,在福建省率先成立“AHK中德(厦门)职业培训中心”。2018年6月,中心举行挂牌成立仪式,同时学校与德国马克思?艾特学校、劳特巴赫市福格尔斯山学校签署了合作意向,双方确认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形式、实验实训等相关教学内容开展合作;另外学校和加拿大乔治亚学院开展“3+N”的合作办学,为学生继续升学深造、对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平台。目前,AHK中德(厦门)职业培训中心已完成培训中心的一、二期建设规划,完成机电一体化工、工业机械工、模具机械工学徒培训一年级阶段课程建设和资源包移交,并且进行了系统的师资力量培训,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依托中德(厦门)AHK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学校引进和吸收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职业培训的理念和职业培训条例,开发本土化教学大纲、本土化教材和本土化课程体系,突出应用知识的教育,实施模块化教学,增加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时间,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同时把培训中心建设成为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平台,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沿线企业。
厦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新疆昌吉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福建省对口帮扶的对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学校利用自身的优质教育资源在支持新疆昌吉职业学校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并取得不错成绩。
学校与新疆昌吉吉木萨尔中等职业学校、昌吉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缔结友好学校,确定了“专业带动、项目引导、资源共享”的“领雁帮带”模式,实施“精准帮扶”,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和示范辐射作用,对新疆两所职业学校在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技能竞赛水平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与帮助。
援建吉木萨尔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字校园设备,将其原有旧系统数据,通过技术手段迁移到云服务器上,该数字校园设备的部署到位,使该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达到了教育部规范要求,并为后期应用扩展,提供可靠先进的基础保证。援建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化工分析实训设备10台(套),邀请该校化工生产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师与学生来厦进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前集中培训,通过认真悉心指导,开展有序高效的训练,体现“大援疆精神”,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体现了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主导全球化的转变,体现了中国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在此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需要,主动服务,大可作为。理念指导行动,学校首先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教育理念的国际化是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前提。学校将“国际化、特色化”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力争通过国际化办学之路,提升办学品质,并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服务重点,做有特色的中等职业学校,服务“海丝”沿线侨胞。这一办学思路,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思路。
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可见,国家大力支持来华留学生教育,它不仅有利于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人才,还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和民意相通。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中职学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迎来了新历史机遇。在此背景下,学校招收“海丝”沿线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也成为学校积极“引进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步。另外,学校还积极建立AHK培训中心,对接世界先进职教资源,积极“引进来”。在“引进来”的基础上,学校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走出去”,缔结友好学校,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疆昌吉职业学校进行对口支援,开展合作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中之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中等职业学校要树立主动服务的理念,积极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比如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实现对学生的技能培养。
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国际化,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中等职业教育在探索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要立足自身的办学实际,认识到教学的优劣长短,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合理定位,突出自身办学的比较优势。无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的差异,“一刀切”、“一窝蜂”的国际化是不可取的。比如,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发展以校企合作为着力点的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来华留学生等方法,创新来华留学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