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广东省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探讨

2019-03-25 10:59陈芳郭彦青邓冬旺王武敏杨超裕姜杰
防护林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血防钉螺血吸虫病

陈芳,郭彦青,邓冬旺,王武敏,杨超裕,姜杰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林业血防工程是一项特殊的防护林工程,是对林业职能与领域的拓展与延伸[1]。林业血防的研究与建设起始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林业血防工程建设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林业生态工程为手段,以抑螺防病为根本目标,合理利用滩地自然资源,建立以林为主,林、农、副、渔等有机结合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环境的有效恢复和改善,彻底抑制钉螺孳生,实现血吸虫病防治、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收益增加[2-3]。根据全国规划,广东属于“成果巩固区”。“成果巩固区”的主要措施是通过对已有林分中的有螺林地按照抑螺防病林技术要求进行提升改造,对零星分布的有螺宜林地新建抑螺防病林,巩固血防成果,防止疫情反弹[4]。

1 广东血吸虫病疫情

血吸虫病在广东省曾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原流行区为广州市增城区、花都区,佛山市三水区、南海区、顺德区,韶关市仁化县、翁源县、曲江区、武江区,肇庆市四会市、肇庆高新区(大旺),清远市英德市、清城区、清新区等14个县(市、区),流行区人口达750多万人,原有钉螺面积1.1亿m2,病人8.7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广大血防工作者积极落实“水(水利)、垦(垦荒)、种(种植)、灭(灭螺)、治(治病人、病畜)、管(管粪、水)”六字综合防治措施,经过30多年的艰苦努力,1985年全省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5-9]。消除血吸虫病后,广东省坚持“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分类管理、社会参与”血防工作方针,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断,经费不减,以建立和完善血防机构建设为中心,以加强血吸虫病监测、宣传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结合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切实落实各项措施,取得较好成效。目前,广东省已经顺利通过国家评估组对广东省“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复核的评审[10],但广东血防成果的巩固还面临血吸虫病输入性及传播风险等诸多挑战,今后一段时期的防控任务仍然繁重。

2 广东林业血防新形势和新情况

2.1 血防新形势

目前,广东省虽然已经通过血吸虫病消除复核,但截至2015年底,全国仍有110个县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广东作为外来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的省份,血防成果的巩固还面临血吸虫病输入性及传播风险等诸多挑战,今后一段时期的防控任务仍然繁重[11]。血吸虫病流行存在着传染源输入不可控、血吸虫及钉螺繁殖系数大,以及疫区环境多样等方面因素,使血吸虫病的发生表现为典型的突发性、爆发性和反复性等特点[12],更增加了广东血防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血吸虫病防治形势仍很严峻。

党中央、国务院对确保全民健康、消除血吸虫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2014年11月2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对会议作了长篇重要批示指出,“血吸虫病防治关系群众生命安全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经过多年努力,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但巩固成果、完成消除血吸虫病的任务还很艰巨。值此攻坚制胜的关键时期,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牢牢把群众疾苦时刻放在心头,将打好血吸虫病歼灭战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毫不松懈地抓实抓好。继续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切实阻断传播途径。继续着力提高基层防控能力,结合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治理力度。继续做好患者救治,特别是要为欠发达地区的困难群众提供帮扶。血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要加强指导,把防治规划和措施落到实处,将‘瘟神’ 危害群众扫进历史,还一方水土清净、百姓安宁。”

2.2 林业血防新情况

第一,为进一步加强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依据《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原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2016~2020年)》,国家把广东纳入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范围。根据《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2016~2020年)》,广东省作为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的“成果巩固区”,血吸虫病虽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但为防止疫情反弹,持续巩固血防成果,需要通过充分发挥林业血防措施的长效性特点,开展生态型防控,实现持续控制血防成效、维护全省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目标。

第二,由于种种原因,广东原螺区丢荒弃耕现象较严重。另外,受经济利益驱动,某些地区在原螺区人工种植芒草和芦苇等,而这些地方极可能再次成为钉螺孳生地;再者,珠江三角洲地属水网地带,河流水渠纵横交错,河岸沟边杂草丛生,是钉螺适合的孳生环境。现有的监测技术方法,对低密度的残存螺点和个别轻型历史病人极易漏查。因此,广东省血吸虫病疫情反复的潜在危险性仍未消除。广东原血吸虫流行区中还有部分区域没有开展抑螺防病林等建设,需新建抑螺防病林。同时,全省原血吸虫流行区存在非抑螺防病林林分,这些林分没有按照《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要求实施,不少地方仍然有钉螺滋生的条件,这些林分需加以有效改造。

第三,林业血防工程作为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建设,广东林业血防技术和相关研究基础还很薄弱。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就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等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林业血防新理念,即通过营造抑螺防病林,改变钉螺滋生环境,抑制钉螺生长发育,隔离传染源,减少人畜接触疫水概率,从而达到防控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国家林业部门也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多年的科学研究和长期的技术积累,为我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13-17],但是广东在优良抑螺植物材料等研究上还很缺乏,血防科研成果严重不足。

3 新形势下广东林业血防的对策

3.1 坚持生态血防建设,发挥长效多效作用

林业血防作为我国血防工作的重要组成,一直发挥着巨大而独特的作用。疫区群众将林业血防工程称之为抑螺防病的“健康工程”、增绿防灾的“生态工程”、增收兴业的“致富工程”。与传统的药物灭螺等技术相比,抑螺防病林的建立,充分发挥了生物抑螺、生态抑螺的独特优势,不仅有效地抑制了钉螺的滋生繁衍,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变环境污染型灭螺为环境友好型抑螺。从工程效益和运行机制来看,林业血防既能抑螺防病,又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是新型的多功能高效林业、高效血防。林木的多年生、长寿命,也决定了林业血防作用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3.2 巩固林业血防成果,扩大防控整体效果

国家从2006年开始实施的林业血防工程是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预防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在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领导下,《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2006~2015年)》顺利实施,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血防效果及社会经济效益,成效显著。广东省作为全国林业血防工程规划的“成果巩固区”,要切合林业血防实际的新思路和新措施,充分发挥林业血防措施的抑螺机理及其“生态性、长效性、多效性、预防性”等突出特点,巩固广东省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成果,扩大血吸虫病防控的整体效果。

3.3 严格执行建设标准,提高林业血防成效

2015年,国家发布了《林业血防工程建设导则》,明确了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规定了林业血防工程建设的分区、类型、对象、内容、程序,以及抑螺防病林建设质量评价。同年,《抑螺防病林营造技术规程》也开始实施,规程规定了抑螺防病林的造林地、种苗、整地、造林密度和配置、造林方式和季节、抚育管护、更新改造、作业设计、检查验收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要求。广东应该抓住机遇,严格按照标准,建设好规划的759 hm2新建抑螺防病林,1 200 hm2抑螺成效提升改造工程,提升林业血防成效[18]。

3.4 加强血防科技支撑,提升工程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血防林工程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要加大科技投入,及时解决或超前研究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点和重点。全国几十年的科学试验研究,已为血防林的建设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血防林建设的科技含量在逐步提高,广东应在国家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加强血防林工程建设科技试验研究和科技推广,务求不走或少走弯路,从而提高血防林的整体效能和工程建设的成效。

4 小结

广东省消灭血吸虫病成果来之不易,巩固成果更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以抑螺防病、改善生态环境为主旨的林业血防工程建设,正切合建设幸福广东的主题,也完全符合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在新形势下,广东应当抓住机遇,全面搞好林业血防工程建设,保障疫区人民身体健康,充分发挥林业血防在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血防钉螺血吸虫病
2020年洪涝灾害后湖北省钉螺扩散情况调查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2016—2021年池州市贵池区新发和复现钉螺情况分析
肉牛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
一种快速鉴别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雌雄性的方法
学校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一例牛血吸虫病的诊疗与体会
大肠癌伴血吸虫病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