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财政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019-03-25 02:59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销主产区财政收入

陈 璐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哈尔滨 150030)

一、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进展,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陈明星,2015),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魏后凯等(2012)认为,粮食主产区是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国家粮食安全重要保障区,对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崔奇峰等(2013)从粮食产量贡献率、商品粮贡献率和粮食增产贡献率三个角度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对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供给方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巨大。陈璐等(2017)通过多视角量化对比分析发现,在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粮食生产地位、粮食增产贡献率、省均及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粮食生产比较贡献度等方面,粮食主产区均明显高于粮食主销区。与产粮多、贡献大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越多,经济越落后,陷入“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怪圈(齐海山等,2013),存在产粮越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越少的“产粮悖论”(崔奇峰等,2016)。20世纪90年代初已有学者研究指出,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价值流失严重、财政拮据、经济落后等“吃亏”问题,导致多数粮食主产区陷入矛盾和困难之中(杨文志,1994)。王一杰等(2018)利用2006~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现状至今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大部分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区域经济呈现反梯度关系,经济长期处于农业比重偏高的高社会效益、低经济效益的“塌陷区”(史忠良等,2006;顾莉丽,2015)。国家现阶段主要通过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奖励粮食生产贡献。从实践看,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缓解县级财政压力、增加地方政府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费佐兰等,2016;张海莹等,2016)。但现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仍存在奖励资金力度小、资金使用分散、政策效果弱化等局限性,粮食主产区因粮食生产而产生的利益流失仍未获得补偿,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间财政收入水平差距加大(亢霞,2012;于伟等,2014)。解宗方(2012)利用统计数据分析粮食生产时序动态和空间变化,指出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利益不协调,粮食主产区在粮食产量增长同时,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量则呈下降状态,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障碍因素。基于此,本文利用全国和各省统计年鉴,拟通过具体量化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对比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间财政收入差距,客观分析粮食主产区财政困境,为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进一步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粮食主产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13个省区;粮食主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7个省市。

二、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财政收入分析量化对比

(一)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省均财政收入对比分析

改革开放后,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财政收入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财政收入增加程度不同,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财政收入存在一定差距。对比1955~2016年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省均财政收入数据可知,2000年前差距不明显,如1985年两者相差9.61亿元,1990年为17.44亿元。但2000年后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省均财政收入差距日益加大,呈明显“剪刀差”态势,二者差距由2000年75.42亿元增至2016年961.46亿元,以年平均4.98%的速度增长。此外,1995年后,从平均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看,粮食主销区增长速度高于主产区且趋势不断扩大。以当前粮食主产区中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省为例,改革开放前黑龙江省财政收入和粮食主销区省均财政收入不分伯仲,有些年份甚至高于粮食主销区,此时期黑龙江省财政收入远高于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省财政收入;改革开放后至2000年,黑龙江省财政收入落后于粮食主销区,但差距不明显,1995年二者差距仅47.5亿元,此时期黑龙江省财政收入略高于粮食净调出省,但略低于粮食主产区;2000年后黑龙江省财政收入日益落后于粮食主销区,且差距逐渐加大,2000年二者差距为170.5亿元,2016年二者扩大至3 593.7亿元,粮食主销区省均财政收入为黑龙江省4倍多(见表1)。与此同时,2000年后黑龙江省财政收入落后于粮食净调出省和粮食主产区。1978~2016年粮食主销区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15.56%,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37%,粮食主销区与黑龙江省财政收入以年均17.34%的速度拉开距离。

(二)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人均财政收入对比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不断稳步增长,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人均财政增长程度仍存一定差距。由表2可知,1978年二者差距为137.51元,2000年为680.62元,2010年为2 708.53元,2016年为6 017.5元,二者差距以年均13.8%的速度递增。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对象,2000年前黑龙江省人均财政收入高于粮食主产区,与粮食主销区差距较小,2000年后,黑龙江省人均财政收入落后于粮食主产区人均财政收入,且与粮食主销区差距加大,2000年黑龙江省与粮食主销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仅671.43元,2005年为1 789.94元,2016年为9 230.35元,粮食主销区人均财政收入为黑龙江省财政收入4倍多,二者差距以年均16.7%的速度递增。1978~2016年粮食主销区人均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为14.2%,黑龙江省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仅为8.4%,粮食主销区增长速度比黑龙江省高出5.8个百分点,如国家不采取相应措施,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人均财政收入差距将加大。

(三)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粮食产量及财政收入排序对比

由表3可知,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排序占据全国前列,但财政收入排序不占优势。山东和江苏省财政收入排序靠前,河南和四川省人口众多,财政收入较靠前,但从人均财政收入看,两省排序均在20名以后,其他粮食主产省财政排序处于中下游。粮食净调出省黑龙江、吉林省出现粮食产量增加、财政收入排序下降现象。黑龙江省最具代表性,200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7名,财政收入位居第13名;2005年粮食产量上升为全国第4名,财政收入却降为全国第17名。随着粮食产量增加,财政收入排序不断下降,2012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是财政收入排序却降至全国第23位,2016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一,财政收入排序降至全国第26位。吉林省也面临同样局面,2000年吉林省粮食产量为全国第11名,财政收入为全国第22位,2012年粮食产量排序上升至全国第5名,财政收入下滑至第24名,2013年粮食产量上升1名,但财政收入下滑1名。由表4可知,粮食主销区粮食产量排序靠后,财政排序中主销区7个省份中有4个省份排在前10位,天津市财政收入总量未排进前10名,但人均财政收入排序却在全国前3名。

表1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省均财政收入对比 (亿元)

表2 各地区人均财政收入 (元)

续表

表4 粮食主销区财政收入与粮食总量排序

通过直观对比发现,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增加未提升粮食主产区财力,相反使得粮食主产区财政收入排序不断下降。农业税取消前,粮食主产区可凭借粮食生产获得农业税收以增加财政收入,农业税取消后,政府还要拿出相当一部分财政收入支持粮食生产。实际上,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越多,地方政府用于粮食生产财政补贴越多,财政压力越大,造成粮食产量大省成为财政穷省的尴尬。长此以往,粮食主产区经济将难以实现健康、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与主销区的差距也会加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难以实现。

三、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财政收入差异主要影响因素

对比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财政收入后,发现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间差距明显,运用Eviws软件对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财政收入作回归分析,实证分析差距显著的原因。

(一)变量选取

选取主产区与主销区人均财政收入差异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地方人均GDP差异作为衡量地方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差异的指标,一般而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财政收入越多(见表5)。

表5 各变量定义

以主产区与主销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差异作为解释变量。产业结构影响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对地方经济带动能力越强。若对农业产业投入过多而放弃更高收益的二三产业投入,会限制经济发展,进而会影响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差异也从侧面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财政收入,因此以主产区与主销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和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差异为解释变量。

(二)模型设定

地方人均财政收入差异(Y)为被解释变量,地方人均GDP差异(X1),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差异(X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X3),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差异(X4),构建如下模型:

其中β0为常数项,β1~β4为各解释变量对应系数,ε为随机扰动项。

(三)回归分析

由表6回归结果可知,模型调整R2为0.989 883,F值为392.359,且在1%显著水平下通过F检验,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人均GDP差异(X1)、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差异(X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X3)对地方人均财政收入差异(Y)均有显著影响。

人均GDP差异(X1)对应系数为0.166 8,且在1%显著性水平通过t检验,说明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时,即当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差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异、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差异不变时,人均GDP差异每增加1元,人均财政收入差异增加0.166 8元,即主销区比主产区人均GDP增量越多,主销区比主产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差异增量越多,反映人均GDP正向影响人均财政收入。

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差异(X2)对应系数为-513.237 3,在1%显著性水平通过t检验且系数为正。说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差异负向影响财政收入差异。具体而言,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即人均GDP差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差异不变时,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差异每增加1%,则地方人均财政收入差异平均减少5.132 373元,说明主产区比主销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增量越多,主产区比主销区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增量越低,也即是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越高,地方财政收入越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负向影响财政收入。

表6 模型估计结果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X3)对应系数为0.283 86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说明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显著正向影响两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每增加1元,则人均财政收入差异增加0.283 86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作用。

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差异(X4)对应系数为0.224 875,在5%和1%显著性水平下均未通过t检验,说明控制其他变量不变时,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差异对地方财政收入差异影响作用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城乡居民从事行业存在差异,农村居民主要从事第一产业活动,而城镇居民主要从事二三产业活动,而第一二三产业对于经济拉动作用不同。

综合看,人均GDP差异、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差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显著正向影响主产区与主销区财政收入。地区财政收入差异主要因素是不同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同,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不同。主产区2000~2016年人均GDP平均值23 713.300元,而主销区2000~2016年人均GDP平均值为41 645.400元,主产区比主销区人均GDP平均值低17 932.4元。主产区2000~2016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均值约为12.7%,主销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约为4.9%,主产区比主销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高7.8%。主产区2000~2016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之和即非农产业占GDP比重均值为87.3%,主销区2000~2016年非农产业占GDP比重均值为95.1%,主产区比主销区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低7.8%,即由于主产区和主销区人均GDP差异、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产业占GDP比重差异,造成两地区财政收入差异。两类地区产业结构不同,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般主产区对农业产业投入较多,二三产业的投入较少,而二三产业健康发展可拉动经济发展,进一步影响财政收入。因此粮食主产区在确保粮食产量充足前提下,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拓展财政收入渠道是一个重要议题。如不重视,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财政收入差距会随时间推移加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粮食主产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导力量,粮食主产区年均粮食产量占比约为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4,国家每年增产粮食总量的95%均来自粮食主产区,黑龙江、河南、山东等13个粮食主产区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粮食主产区在省均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和财政收入排序等财政收入指标上均落后于粮食主销区。

实证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投入越多,其人均财政收入增加越少。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差异是造成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财政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经财政收入水平极不平衡,粮食主产区陷入“种粮越多、财政越穷”的怪圈。粮食主产区需要更完善的利益补偿制度和配套的激励措施,促进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财政收入均衡和经济协调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得出如下建议。

(1)完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通过加大产粮大县奖励力度,调整现行产粮大县奖励标准,放宽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使用限制,深入完善现行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使粮食主产区中产粮大县得到更合理的奖励,更好发挥该政策效用。

(2)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资金。通过纵向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建立粮食生产贡献奖励基金,奖励对粮食生产具有重大贡献的产粮大省;通过横向转移支付方式建立商品粮调出补偿基金和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弥补粮食主产区利益流失。

(3)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配套措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从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角度建立利益补偿制度远远不够,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各方面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配套措施,为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的运行提供良好环境。主要包括包括构建粮食供应链,深化产销合作机制,丰富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评价体系,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法律法规。

猜你喜欢
主销主产区财政收入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主销参数在后轮驱动汽车上的匹配
转向主销定位参数和接地点偏距的解析研究
某前轴转向节主销早期断裂原因分析
数字
数字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我国财政收入运行持续向好一季度税收同比增长17.3%
中国财政收入走势图
苏州金龙KLQ6125B1A型车转向异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