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艳 卢白玉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稽留流产别称为死胎不下、过期流产,在临床比较常见,主要指胚胎组织死亡、停止发育后仍在宫腔内稽留超过2个月却无法自然排出的流产现象,多因胚胎组织与子宫粘连而导致[1]。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活动量减少,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趋势[2]。对于该疾病,一经确诊需采取有效的方式将妊娠物清除。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80例稽留流产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以分析复方米非司酮联合宫腔镜治疗稽留流产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年龄20~39岁,平均(26.52±3.17)岁,孕次1~3次,平均(1.73±0.82)次;对照组年龄20~38岁,平均(26.83±3.25)岁,孕次1~3次,平均(1.81±0.93)次。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所有患者均于住院首日晨起给予复方米非司酮治疗,空腹口服1片,连服2日。对照组患者于第三日给予清宫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于第三日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用宫颈钳夹住患者的宫颈前唇,并对其外阴阴道常规消毒,进行检查时则选择Olympus宫腔镜,膨宫时使用0.9%氯化钠溶液,当宫腔压力处于8.90mmHg时,将宫腔镜置入宫腔内并对宫腔全貌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到妊娠囊部位、宫壁与妊娠囊部位之间的关系以后将宫腔镜退出宫腔。在行宫颈扩张时选择的扩棒为5~7.5号,进行清宫术操作时,选择5~7号吸管,并维持负压在300~450mmHg之间,手术完成以后将宫腔镜置入宫腔,查看宫腔情况,若宫腔光滑则结束手术,倘若有残留则需退出宫腔镜,并肌注20U缩宫素。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进入宫腔操作在3次以上的患者所占比;术后恢复情况主要包括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恢复月经复潮时间、阴道流血时间以及三次清宫率。
应用统计学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进入宫腔操作在3次以上患者5例占12.5%,低于对照组的13例占32.5%,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中进入宫腔操作在3次以上例数 %对照组 40 5.96±1.17 22.14±5.38 13 32.5研究组 40 4.79±0.98 17.43±5.16 5 12.5 t - 4.848 3.996 - 4.588 P - 0.000 0.000 - 0.041
术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恢复月经复潮时间以及阴道流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例三次清宫为5%(2/40),低于对照组的20%(8/40),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s)
表2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术后首次恢复月经复潮时间(d)阴道流血时间(d)对照组 40 9.75±1.03 34.62±4.71 9.24±0.75研究组 40 7.24±1.12 31.15±4.08 7.13±0.89 t - 10.433 3.522 11.466 P - 0.000 0.001 0.000
稽留流产主要是指胚胎停止发育以后仍稽留于宫腔中,若留存在宫腔内的时间过长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不但影响其生殖系统健康,也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对策以减轻对子宫的损伤尤为关键。以往临床治疗多采用清宫术,虽疗效确切,但盲目清宫会损伤患者子宫内膜,导致多种并发症,且二次甚至多次清宫的几率大,影响患者生殖系统健康[2-3]。
本研究中,通过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复方米非司酮联合宫腔镜清宫术,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进入宫腔操作在3次以上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恢复月经复潮时间以及阴道流血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3次清宫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主要是因为:利用宫腔镜进行清宫术可清楚观察到妊娠组织位置、形态、大小,清宫更彻底,也会减轻对子宫的损伤程度;另外在进行手术前先服用复方米非司酮,可有效减轻激素受体刺激,利于术后快速恢复[3-4]。
综上所述,复方米非司酮联合宫腔镜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