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科 袁宗智(通信作者) 田丰源
自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自贡 643000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养宠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与日俱增。儿童对动物充满好奇,因此被犬类动物伤害几率、感染狂犬病的几率远高于成人。狂犬病的潜伏期长,且病死率接近100%,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之一。而每年约95%的人类狂犬病是有感染病毒的犬伤人传播的[1]。一旦出现被动物抓伤咬伤,第一时间进行伤口清理的同时,进行狂犬病疫苗和狂犬免疫球蛋白的注射,这是目前预防狂犬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本文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疾控中心门诊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22例儿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市疾控中心门诊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122例暴露程度均为二级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童66例,女童56例,年龄分布为2~13岁,平均年龄为6岁。
对122例儿童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临床不良反应、对应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按照《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版》规范处理患儿伤口。分别于暴露的第0、3、7、14、28天注射人用狂犬病疫苗(鸡胚细胞)。并于每次接种后的第三天进行电话随访。
详细询问接种者家族史、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做好狂犬疫苗接种随访登记表和三联单的详细记录。签署《狂犬病疫苗接种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知情同意书》。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宣教工作,耐心讲解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简单的应对办法。从而提高儿童与家长理解配合度。仔细核对狂犬病疫苗的生产日期、有效日期。由于疫苗稳定性欠佳,必须保证冰箱温度维持在2~8℃。否则将破坏疫苗药物蛋白质结构,导致疫苗免疫能力下降或者丧失[2]。
注射部位出现的疼痛、红肿、硬结、瘙痒等症状,短时间内可逐渐恢复,不需特殊处理。叮嘱患儿及家长,注射当天不洗澡,更不要抓挠注射部位,避免继发感染。如范围较大,可用新鲜马铃薯切薄片,局部敷贴20~30分钟,每天两次;疗效不佳者也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次30分钟,每天两次,有消炎祛肿的功效。
注射狂犬病疫苗引起的发热、乏力常于注射后的24小时内出现小于38.5℃的低热。一般48小时内可以自行好转。尽量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嘱孩子多喝温开水,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6,同时可以减轻胃肠道不适症状。温水洗澡,及时更换汗湿内衣,注意保暖。体温超过38.5℃时,遵医嘱口服降温药物。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注意休息。针对临皮疹及皮肤瘙痒症状,一般不予治疗,密切观察。如果皮疹明显,或患者瘙痒较为严重,遵医嘱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同时采用无菌医用棉签涂抹炉甘石涂剂来缓解瘙痒症状。及时更换疫苗厂家或者批号,保证免疫程序的完整性。
被恶犬、猫、老鼠等抓咬伤后的孩子,常常表现为焦虑、恐怖、愤怒、抑郁、无助[3]的恐惧、焦虑心理。此时应一对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安抚,使孩子有安全感,家长主动配合治疗。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程序的完整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儿年龄、个体差异、家长经济、文化程度等。一些家长文化程度偏低,经济情况差,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有疯狗咬了才需要打狂犬疫苗,不愿意花钱给孩子打狂犬病疫苗。应耐心向家长讲解狂犬病的致死性与狂犬病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买的意外险可以对该疫苗报销费用。
对122例不良反应患儿及时实施对应护理措施后,症状均在72h内消除或者明显减轻,且均完成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程序。
本文所选取的122例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分布情况见表。
表 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分布
狂犬病是我国乙类、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长、死亡率极高、可防不可治的人兽共患病[4]。及时规范、全程的接种狂犬病疫苗和非常必要。为了减少不良反应,我国自2001年禁止使用普通狂犬病疫苗,改用纯化狂犬病疫苗。随着疫苗生产工艺的提高,疫苗灭活、纯化、浓缩的精度、纯度也不断提升,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小[5]。作为异体蛋白进入人体的狂犬病疫苗,虽能强化人体免疫系统,实现对特定疾病防御的同时,异体蛋白也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此次调查122例儿童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较小,出现最多的是51例局部反应。其于依次为低热乏力反应、胃肠关节不适、全身皮疹等。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伤口处理原则、保护疫苗冷链系统的安全、有效控制疫苗接种的程序、交待疫苗注射后的注意事项;更要提前做好孩子和家长得到宣教工作,按时电话随访不良反应症状,及时给予:局部湿热敷、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抗过敏药、心理护理等对症专业护理指导,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缓解孩子不适和紧张心理,达到提高疫苗接种的依从性、确保免疫程序的完整、保护患儿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