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英
(隆昌市人民医院 四川 内江 642150)
在临床中,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有许多种,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恶性肿瘤,乳腺癌就是其中一种。有研究表明,对于乳腺癌患者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状况[1]。本文主要研究在乳腺癌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并将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详情如下。
抽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乳腺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干预组,人数均为32例。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在常规组患者中,有3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有2例双侧乳腺癌患者;年龄在31至52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2.12±1.36)岁;文化程度状况分布为:大专及以上有14例,高中及以下有18例。在干预组患者中,有31例单侧乳腺癌患者,有1例双侧乳腺癌患者;年龄在32至5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2.33±1.55)岁;文化程度状况分布为:大专及以上:高中及以下=16例:16例。对比发现,两组乳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以及乳腺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
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措施主要有用药指导和一般性口头教育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
(1)病房环境护理。在患者入院前,护理人员要将病房打扫干净,等待患者入院。待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将病房的温度、湿度控制好,并时常开窗通风。另外,可依照患者的喜好,对病房进行适当的装饰,例如摆放盆栽等,促使患者有家的感觉,达到放松心态的目的。
(2)沟通护理。临床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表示关怀和慰问,引导患者进行倾诉,并询问患者对于病房的环境有哪方面的要求,若有特殊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治疗期间,临床护理人员持续性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变化,采用鼓励、理解、同情、支持、劝导等心理辅助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消除内心不良的心理情绪。
(3)健康教育干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时,应当进行以和蔼可亲的态度进行沟通,采取患者易接受的语言向患者宣讲乳腺癌的临床医学知识,明确用药时间、方式、剂量,并宣讲按时服药对于疾病治疗的意义,叮嘱患者饮食、运动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消除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负性情绪。
(4)亲情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宣讲亲情对于患者积极心态的影响作用,引导患者家属利用亲情的力量给予患者鼓励,以达到降低患者负性情绪的目的,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观察两组护理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
焦虑与抑郁评分分别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低于或等于50分者为正常;51至60分者为轻度,61至70分者是中度,70分以上者是重度。
满意度运用医院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分数在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分数在75至89分为满意;低于75分则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运用SPSS18.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处理,护理满意度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并对统计值进行卡方检验;焦虑与抑郁评分运用(±)进行表示,并进行t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对比后发现,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较常规组而言,明显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干预组 32 59.33±1.41 43.53±1.74 60.11±1.33 44.52±2.21常规组 32 59.12±1.23 51.32±1.23 60.24±1.41 52.34±2.36 t / 0.63 20.68 0.38 13.68 P / 0.53 0.00 0.71 0.00
对比后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n)
在临床女性众多肿瘤疾病中,乳腺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并且其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临床的乳腺癌根治术是该疾病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2],但该治疗方式切除的范围较广,对于患者周围的组织会造成一定破坏,一定程度上会出现上肢运动障碍的情况,另外,由于患者对该类疾病缺乏科学认识,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如焦虑、抑郁以及社交障碍等。
综上所述,在乳腺癌患者中运用心理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心中的焦虑与抑郁状况,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