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术后联合中药治疗预防复发效果观察

2019-03-25 02:43:04王艳平孙海玲
医药前沿 2019年3期
关键词:腹针包块异位

王艳平 孙海玲

(昌邑市人民医院妇科 山东 昌邑 261300)

子宫内膜异位是妇科诊治高发病,临床特点为复发率高、浸润性强,形态多样[1]。对子宫内膜异位多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及时给予患者药物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复发率。所以,本文就针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术后应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分析是否对疾病的复发有预防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共118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组59例。常规组:年龄27~40岁,平均年龄(32.54±1.20)岁。观察组:年龄27~41岁,平均年龄(32.55±1.21)岁;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差异非常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2)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3)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剔除标准:(1)中途退出者;(2)精神系统疾病;(3)肿瘤;(4)对药物过敏;(5)认知障碍;(6)语音障碍。

1.3 方法

首先所有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对患者实施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与留置导尿,在脐轮下缘10mm放置气腹针,腹部膨胀后放入10mm气腹针,从麦氏点入口,把5mm气腹针置入,反麦氏点把10mm气腹针置入。实施手术过程中,患者气腹压控制在13mmHg。最后,对患者做好缝合与电凝止血。

常规组:给予患者米非司酮,剂量为12.5mg/1次/日,对患者开展3个月的治疗。

观察组:给予患者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米非司酮用药剂量如上;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组方为当归30g、党参30g、川穹20g、仙灵脾10g、甘草5g、桃仁10g、香附15g、菟丝子10g、丹皮15g、赤芍10g。用1000ml水浸泡,用慢火熬制,浓缩200ml,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禁止夫妻同房,禁止使用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药物,保持良好作息及饮食习惯。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1.5 指标判定

改善:机体不适症状全部好转,通过相关检查,无包块,患者对此次治疗结果非常满意;有效:机体不适症状部分好转,通过相关检查,包块明显缩小,患者对此次治疗结果满意;无效:机体不适症状无任何好转,通过相关检查,包块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8.31%高于常规组治疗有效率83.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n(%)]

2.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8%低于对照组的23.73%,相比较,两组存在一定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3.讨论

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应用率非常高,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患者开展治疗有着对机体损失小,出血量少的优势,但是由于此疾病囊肿易出现破裂,病灶之间紧密联系,极易出现复发的情况[3]。通过相关研究得知:对此类患者实施手术后开展药物治疗,可达到预防疾病复发情况[4]。

此次研究中:米非司酮可提高孕酮受体的亲和力,达到理想的抗孕酮效果,同时还可改善包块,调整淤血。中药组方具有可调节机体气血不畅,有着活血化瘀的作用,两种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可达到活血补血、镇痛等效果,降低机体发生不良反应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控制复发机率。

综上所述:对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实施腹腔镜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减少对机体损伤,符合临床需求。

猜你喜欢
腹针包块异位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