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3-25 02:42邱广风李龙杨丹刘洋刘建骆树新王伟
医药前沿 2019年3期
关键词:氧分压动脉血呼吸衰竭

邱广风 李龙 杨丹 刘洋 刘建 骆树新 王伟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新疆 伊犁 83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在早期其表现并不是特别典型,多伴有呼吸浅等特征,严重者则会合并呼吸衰竭,并伴有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加速等症状[1]。如果不能够及时开展治疗,很容易合并呼吸衰竭以及多种心血管疾病等,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9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开展分析,研究无创呼吸机应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在2016年8月—2018年4月时段到我院完成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4例,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划分为观察组(n=47)、对照组(n=47)。对照组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57.6±3.3)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7.8±3.4)岁。均签订知情同意书,组间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含平喘、抗感染、雾化吸入治疗、扩张气管治疗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无创呼吸机治疗,需要将其模式调节为S/T,然后行正压通气,结合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多方面情况选择鼻罩或者面罩,在治疗时需要对呼吸频率进行观察以及控制,通常15~18次/min,IPAP:4~8cmH2O,EPAP:2~3cmH2O,每次治疗时间约为1~2h,每天可行约为5次治疗。

1.3 评判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情况进行评价与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在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P>0.05);治疗后,同对照组展开比较,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水平更加理想(P<0.05),见表1。

表1 多项指标水平对比(±s,mmHg)

表1 多项指标水平对比(±s,mmHg)

组别 PaO2 PaCO2 S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5.3±4.2 81.6±12.5 49.9±12.9 46.4±6.7 67.8±10.6 95.1±4.9对照组 75.4±3.8 76.1±12.0 49.7±13.154.2±10.4 68.2±10.5 78.4±5.5 t 0.121 2.176 0.075 4.322 0.184 15.543 P 0.904 0.032 0.941 0.000 0.855 0.000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慢性疾病,其特征是不可逆气流受到阻碍,一旦患有此疾病,其机体气道很容易受到有害气体或者颗粒等物质影响,导致出现慢性炎症,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此类患者极易合并呼吸衰竭,若无法及时控制病情,严重者则可能会病亡[2-3]。临床中常规治疗方式有抗感染、呼吸兴奋剂等方式,但是所获得效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导致出现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是呼吸机疲劳,而无创呼吸则是通过正压通气,帮助气体进入到肺泡中,并平衡其分布情况,改善支气管痉挛情况,达到改善低氧血症以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现象。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可帮助升高吸气压,减小气道阻力等,肺泡中的氧气能够弥散等,当其在呼气的时候,对于内源性呼气末正性压力而言,呼气末正压通气能够进行对抗,改善肺泡萎缩现象等,将里面的二氧化碳排出,因此能够改善血氧分压以及动脉血压分压指标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后的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可观,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分压等指标水平,从而改善病情,促进康复,应当推广以及采纳。

猜你喜欢
氧分压动脉血呼吸衰竭
勘误声明
静脉血中氧分压的调节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载人航天器组合体氧分压控制仿真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异型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