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韬 王乔利 邓宏
(1德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2德阳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四川 德阳 618000)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主要有母婴传播、经血传播和性传播[1]。有研究提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其配偶中HBsAg阳性率高于正常的水平[2]。但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其配偶中HBsAg阳性率的情况,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
2016年至2017年间,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的患者的配偶,并且配偶与患者间存在长期固定的配偶关系,按照病例对照方法选择对照人群,对照组选择来自同期我院体检中心。病例组的病患乙肝后肝硬化诊断依据:(1)组织学或临床提示存在肝硬化的证据;(2)病因学明确的HBV感染证据;(3)排除其他常见引起肝硬化的病因[3]。
调查前制定统一调查表,经过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对调查对象面对面开展调查,内容为基本情况。
对所有研究对象静脉采血3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ELISA试剂盒采用珠海丽珠试剂有限公司所生产,有效期内使用,HBsAg结果判定标准S/N>2.1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操作方法及结果判定按说明书进行。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软件为SPSS。各组阳性率用(%)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研究组54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对照组为HBsAg阴性者及其配偶,见表1。
表1 病例组患者与对照组HBsAg阴性者基本情况[n(%)]
病例组配偶HBsAg阳性为4例,阳性率为7.4%,与对照组配偶HBsAg阳性3例,阳性率5.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见表2)。
表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配偶乙肝感染HBsAg情况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传播途径在我国主要是母婴垂直传播,而成人间存在性传播途径[1]。孙爱武等[2]的研究显示夫妻配偶,一方为乙肝,其配偶的HBsAg阳性率升高。
但本研究中,研究病例组、对照组配偶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7.4%、5.6%,两者之间进行卡方检验,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与孙爱武等[2]研究结论不同。根据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1],而本文中病例组、对照组配偶HBsAg阳性率也接近7.18%。本研究显示,研究对象的配偶HBsAg阳性率情况更接近于人群流行情况。这说明夫妻之间,一方患有乙肝,并不增加配偶HBsAg的阳性率,而两组中存在的HBsAg阳性率,可能是人群流行率。
而5岁以后感染者,仅有5%~10%发展为慢性感染[1]。Mawatari S等曾报道1例,夫妻配偶之间明确传播乙肝病毒证据[4]。结合本次研究表明,乙肝病毒可以通过配偶之间的密切接触和性行为传播,但是,由于配偶的免疫系统及时清除了乙肝病毒,很难导致配偶的感染慢性化。所以,在乙肝配偶间并没有显示感染风险的增加。
不过,此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而有研究显示,乙肝后肝硬化会导致乙肝病毒DNA复制水平降低。是否是低复制水平就不会出现乙肝夫妻间传播,目前尚无研究。而此次研究对象的DNA检查结果残缺较大,未能纳入研究的指标。
该研究为明确特定人群乙肝传播概率提供依据。不过,本次研究存在样本量少,未能提供HBV-DNA定量及基因匹配等不足,这也是后续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