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生态教育,服务于生命的成长

2019-03-25 08:00王淑娟
莫愁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态作文语文

☺本刊记者 王淑娟

蔡明,张家港市教研室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生态教育倡导者。

从苏北乡村到江南小城,从四步作文法到生态教育,从普通教师到区域教育科研引领者,从教38年,蔡明始终行走在教改这条充满激情和理想的路上。因为他想“帮助每个孩子成为最幸福的自己,让每个生命都有最美好的生长”。

蔡明的微信头像是一个圆形图案,它是生态教育的标识,由甲骨文“生”字和变形的“八卦图”组合而成。

甲骨文“生”字的形状很像新芽破土而出,它代表着万事万物的生命、生长;绿色小圆代表地球;外层大圆代表茫茫宇宙;大小圆之间红、黄、蓝三条鱼,既象征宇宙间的星辰,也代表着色彩的和谐美。

整幅图标体现了生态教育的本质,从所有生命共生共存的发展角度来思考教育,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既体现出两千多年前庄子提出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又与西方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相融合,呈现出蔡明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为师,偏隅一方自成长

蔡明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中师生,毕业后分配到射阳县新坍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在偏隅一方的乡村学校教学,成为他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农村学生非常需要良好的教育,需要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当教师仅一学期,蔡明就被委以重任,带高二毕业班(高中当时学制两年)。蔡明付出最大的努力,但几个月后的高考榜上,基础薄弱的学生无一中榜。农村家庭出身的蔡明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对于农村孩子的意义,他开始苦苦思索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提升学习成绩。

他发现语文最重要的作文教学面临困境:一方面学生大多不会写作文,咬破笔头也写不了几行字;另一方面堆积如山的作文本让老师不堪重负,而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也毫无兴趣,作文教学产生不了效果。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在成为教师之初,蔡明就购买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他和同为教师的妻子施桂湘从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中寻找智慧。看到叶圣陶提及的“在习作修改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蔡明夫妇豁然开朗,他们决定发起作文教学改革,把作文的批改权还给学生。

经过几个月的课堂实践后,蔡明总结出了四步作文教学法,即初作、互批、反批、重作。这四步作文教学法,融写作训练和思想训练于一炉,让学生提升了写作兴趣,并获得了自主写作和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当时,教师不批改作业可是重大的教学事故,教学组长、教导主任、校长纷纷提醒他。但对教育大师自然而然的信仰,让他顶住压力始终坚持。蔡明还把学生带进农村、工厂、田间,让他们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寻找写作灵感。

半年后,华东六省一市举行作文大赛,蔡明组织学生写了一组6篇作文,其中《一份来自靠渔湾大塘的报告》获一等奖。这个爆炸般的新闻在新坍中学,乃至整个射阳、盐城都引起轰动。第二年,新坍中学共有7名学生考取了大学,蔡明所带班级高考语文平均分与当地最好的学校平均分不相上下。

蔡明夫妇的教学改革初显成效,初出茅庐的他们迅速成为当地教学改革先锋,不久便被调入射阳县中任语文老师。

在射阳中学的11年,是蔡明深入教改探索的11年。他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他让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他把各种各样精彩的读物引入课堂,学生也可以推荐书目;他指导学生办报,自编各种作品集;上课时,他带领学生探索作品的思想内核,对名家作品大胆质疑,并写文章来陈述观点……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他的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知识面丰富,写作能力比较强。

在繁重的教学之余,蔡明坚持学习提升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他的月工资是29.5元,还要供弟妹读书,却舍得花36元买一套大专教材。他通过自学和函授,陆续拿到了本科学历、骨干教师培训班和研究生课程结业班证书。这些在科班出身者眼里没有含金量的证书,却让蔡明非常非常珍视,它们见证了他一路奋进一路探索的坚定姿态。

生态,春风化雨顺其自然

2000年,蔡明来到张家港高级中学任副校长,这让他从地理上更接近教育家叶圣陶。

叶圣陶认为办教育跟种庄稼相仿。受教育的人和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一论说,成为蔡明生态语文教育的思想之源。

蔡明反复思考,在实践中逐步清晰了生态语文教育的理念。生态语文教育是从关怀生命出发,以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主要目标,以学生的主动、生动、能动为表征,师生共同营造求真、求美、求新的多形式、多向度、多元化的语文读写的生态场。生态语文教育有一个表情,那就是微笑,是快乐。

本文作者采访蔡明

蔡明认为,语文是每个人每天都在运用的,无论阅读还是表达,都属语文范畴。语文课堂也应该是人人能学习、人人爱学习的课堂。师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获得学习的地位,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和语文的魅力。

他把语文教材当作一本优秀的语文读物,带着学生们力争一个月时间读完,剩下的时间就开始自由探索。

首先演讲。每个学生轮流演讲,并不断循环下去。老师指导演讲稿的写作,多次修改达到最佳;上台演讲时,必须脱稿。演讲后,同学会进行评价。演讲前一天,演讲者必须将演讲的内容浓缩成为一句话,写在黑板上送给同学们。从高一到高三,班里学生几乎把高中生能讲的话题全谈到了。

然后是共同学习一首学生推荐的诗歌。谁推荐谁主讲,同学集体参与讨论。作为教师,蔡明也认真倾听,并且会向学生提问。大家都懂了之后,抄写两三遍,再花几分钟背诵。之后让学生根据这首诗,用写意或素描的手法写一篇文章,进一步升华这首诗。

最后10分钟怎么办?蔡明让学生分小组各自介绍近期都读了什么书,分享精彩的段落,或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等。

另外,他让学生每天写300字日记,写自己感兴趣或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写一个瞬间的激动,等等。一天300字,高中3年就是30万字。

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充满享受。有一个学生因身体不好成绩也不理想,父母想让他休学,这个学生却不愿意,他说每天都想上蔡老师的语文课。

除了生态课堂,生态语文的另外两大支柱则是生态阅读和生态写作。蔡明为学生们开书单,教他们自主写作、自由写作和创造性写作的方法……

蔡明所教的最后一届学生中,56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寒假聚会时,他们告诉蔡老师,26名同学以出色的演讲能力在各自不同的大学新生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院系学生干部。

领航,放大名师的共生效应

随着实践和研究的逐渐深入,生态语文的理念慢慢辐射到其他学科,形成了生态教育的大概念。在生态教育的背后,蔡明关注的是生命成长的意义。蔡明说:“教育就是追求学生生命的样态,生活的状态和生长的姿态,三者交叉渗透,圆融互摄,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淀历练,探究并呈现出可人的动态美、丰富的情态美和强大的意态美,这才是我们心中的生态教育。”

在蔡明的带领下,一群热爱教育,愿意投身生态教育的老师走到了一起,他们组成了生机勃勃、活力盎然的生态团队,共同推动区域教育朝着更加优质的生态迈进。

在采访中,笔者见到了东渡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陈芳。加入蔡明的生态团队后,她坚持阅读和撰写教学反思,积极参加团队活动。10年前,她还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现在已成长为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在生态团队中,像陈芳这样有教育理想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都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迅速成长为特级教师、名教师。

自然界中有一种“共生效应”,而教师团队的发展也是如此。个体教师的发展,要在群体中相互影响、共同成长。退休后的蔡明正在通过一个个生态教育、生态语文等名师工作室和共同体,推动成员个体与群体健康和谐发展,从而让老师学生都能受益,呈现生命的本真,拥有最美好的生长。

猜你喜欢
生态作文语文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