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燕凌 任春艳 文建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复习课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印象中,很多复习课是这样进行的:有的教师大量收集习题、试卷,让学生在题海里苦战;有的“爆炒冷饭”,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期末复习时甚至让学生把书后的《总复习》做好几遍;有的采用“练习→讲解→再练习→再讲解”的教学方式,把学生会做每一道复习题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复习,已然成为单纯的一堂接一堂的练习课,学生累不堪言,教师苦不堪言,往往还收效甚微、事倍功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做为数学老师,我们不得不思考:当孩子们毕业后,他们在数学学习这条道路上究竟能收获什么?是对知识索取的无奈?是对数学学习的畏惧?是能做很多很多数学题的“学霸”?不!都不是!全面扎实的知识基础、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思考方法的积累和运用才是他们发展的源力和动力,是他们再次腾飞的丰满羽翼。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下面结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简便计算的复习》这一课例,谈谈我们的想法。
一、分析教材,确定复习目标
教学资源来自课本、生活和学生三个方面,课本是教学的主要也是直接资源。教师使用教材资源时,必须明确教材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学会什么技能。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教师应全面地分析所复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便计算的复习》是对小学阶段所有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的复习,那么我们复习的目标就仅仅是让学生将那些定律和性质重新集合在一起,然后再次运用它们进行计算练习吗?这显然是不够的,复习课既要追求“横向有密度”,又要追求“纵向有高度”,同时使学生已有的认知得到拓展,探索知识的核心本质,开发学生的再认知潜力和创新应用意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意识。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们确定了以下复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简算的实质——运算顺序或数的大小、类型变了,但结果不变。让学生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
2.巩固加法运算律、乘法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1.准确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2.整理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二、创设情境,让复习课一样新鲜
常见的复习课,内容较乏味,形式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而有效的情境创设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将已学的旧知识变得新鲜而精彩,从而有利于实现复习课的更大价值。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查漏补缺,还能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三、认知拓展、发现本质
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处于学习历程中的“萌芽发育期”,在小学学习特别是总复习中所形成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后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小学毕业后,学生将迈上一个新的人生舞台,而旧知识的终结点对于新知识的接受点将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经过有效的复习,梳理和整合出一些最为核心的理念、本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用这些基本的知识框架统率其他小知识点,最终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银玲效应,这种效应具有“生产性”和“移植性”,其蕴藏的学习能力和思考方法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
四、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对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是复习课的基本要求,而学生的整理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这就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和补充,此时教师应扮演“牧者”角色,引导学生在回忆的同时,利用再认识的成果,通过语言交流或书面载体进行二次加工和完善。此环节中,放手让学生整理,但应注意有效组织和引导,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
五、合理应用、培养思维灵活性
复习课的练习要有常见、常错,常考題型,可以针对学生的易错问题进行“挖坑”,故意设计“陷阱”进行反思对比练习,让学生在“教训和失败”中成长;再者,复习课的应用环节和一般的练习课应有明显区别,复习课中的练习题设计权利尽量不要让教师一人独揽,可以下放。可以教师设计,也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让练习的部分资源来源于学生自己,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控程度,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纵向梳理、总结提升
常言道“没有总结,便没有提高,没有总结,更没有发展”。在《简便计算的复习》中我们利用轻松愉快的配乐欣赏将小学阶段运用到“运算定律”的相关主要知识呈现出来并适时点拨:
师: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在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一直伴随着我们,比如,
我们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学会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运用乘法交换律可以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这样计算“85×45+115×45”,也可以这样计算“(85+115)×45”,而有的算法更简便。
还能利用定律或性质使很多图形问题(圆形)变得简单:
①3.14×6?- 3.14×3? ②3.14×(6?-3?)。
此时,学生早已不仅仅是对“简便计算”或“运算定律、性质”进行了复习,更是对这一知识点的实质进行了深刻认识,将这一知识结构进行了拓展和提升。
总之,作为数学老师的我们应努力构建完整、有效的复习课结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事物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归纳、概括和提炼,使旧知识完美转身,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知识起点和方法、能力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