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昆仑·丝路宝藏》剧本论证会现在开始!对大家的到来我们表示欢迎!首先我们请北京二十一世纪威克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旭东发言,大家欢迎!
电视剧本《昆仑·丝路宝藏》剧本研讨会现场
首先我代表公司和董事会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感谢!尤其感谢艺委会对于我们项目的支持!《昆仑·丝路宝藏》这个项目,我一直关注,但由于没有阮欣副总裁和叶青总制片对于项目了解得那么深入,所以在这儿主要是学习聆听各位老师的见解。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关于新疆有很多历史文化的传奇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回味和探索.这些年因为种种的原因,对于新疆的报道,关于新疆题材的影视作品显得有些缺少。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得到各位专家学者、领导的支持,把它做成中国电视荧屏上独具特色独具风采的艺术作品。
再次感谢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前辈,谢谢你们!
下面请《昆仑·丝路宝藏》项目总制片人叶青介绍项目进展情况,大家欢迎!
谢谢大家,我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简单汇报剧本的研发情况。
《昆仑·丝路宝藏》项目2016年开始启动。昆仑山是连接中原汉文化、西域中亚文化和藏文化的枢纽。“北斗注昆仑”,这不仅说明了昆仑为什么在自然的意义上是万山之祖,也说明了它为什么对西域对中国具有独特的政治、文化地位和意义。我们把故事、人物镶嵌设计在这一地理和文化背景上,正是为了使一部时尚风格的商业大片获得历史的厚度、人文的高度并带来情感体验的深度和强度。
这个剧本以探索昆仑文化精神内涵,解秘古丝绸之路为主线,呈现中华文明的悠久璀璨和当代中华民族的文明自觉、文化自信及其根据,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相呼应。剧本中男主人公所经历的一次次出生入死,仿佛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次次乱云飞渡。我们想表达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弘扬,对新疆自古与中原不可分割之关系与联系的有力论证,对中华儿女继往开来之家国情怀的热情讴歌。
《昆仑·丝路宝藏》属于混搭类型片。就像《泰坦尼克号》是爱情片和灾难片的混搭类型片,《昆仑·丝路宝藏》是文化和探秘的混搭。故事分为四个阶段,情节层层递进,纵横交错。
第一阶段以悬疑形式切入,通过人物神秘命运和上古传说的神奇,以强情节迅速将观众拉入剧情。纠葛的情感和多维的社会环境,具有影射意义的历史环境,瞬间激发起观众好奇心和参与感。
第二阶段主要是以西域大地的神秘作为外部看点,对九个真实存在的考古秘境进行艺术加工,整合进寻宝探秘的惊险桥段,串联出一部博大奇异的昆仑长卷,将观众带入剧情,在历史的神奇和黑洞般的奥秘中越陷越深。
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并联存在,是内部看点。丝绸之路上的千年传奇,以主人公的命运串联一气。3800年前的周代,2000年前的汉代,15年前的故事起因以及主人公们所处的时代,被同一个延续了数千年的事件打通贯穿。这一阶段为揭密期,剧本中绝大多数主要人物的真实身份和目的都将一一揭晓,用极强的反转和揭秘将剧情推向高潮。
第四阶段为全剧结尾与深化。一方面用科幻手法为全剧的神奇元素画龙点睛,对中国上古传说进行了极具现代感的戏剧性解读。更重要的是,核心人物的深层秘密最终揭开,完成了对所有人物关系的重新整合,并在从个人诉求到家国情怀的升华中释放出最大的戏剧力量。
这个剧本从商业角度上讲是一个冒险探宝的大剧,但是它更是一个荡气回肠的丝路文化颂歌。
这个项目我们现在剧本基本上研发完成,也通过了新疆宣传部的审读,今天把我们美术概念图都带来了,请专家都看一看。特别是我觉得剧本精彩的是传说的昆仑宝库打开以后,宝藏是什么?我的汇报就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谢谢叶青,其实当时应该做一个投影,这个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好,下面请本剧导演朱少杰介绍创作情况,大家欢迎!
各位老师好,剧本立意,叶总刚刚也说了。我这里,主要是面临一个如何把它从文本变成画面的一个过程。因为我们这个项目相当于倒推历史,从1912年讲到了上古西王母时期,大部分的场景都要通过特效去还原,难度是一个挑战。我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在各个方面给予我们大力的支持,谢谢!
谢谢朱导。我们首先请巫新华博士做发言,大家欢迎!
我在这个剧本最初创作的时候就介入了,思想性的东西我们是做过沟通的。“新疆的事关乎国运”,问题的本质实际就是一个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的问题。这是由新疆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作用决定的,包括今后的作用。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中国历史上谁控制了新疆,谁就是中国和东亚的老大,回头去梳理一下王朝史,就会发现很奇怪的特点,汉王朝从秦汉以后使中国成为世界性的帝国开始,就首先控制新疆。然后整个东亚,不管南边或北边,谁最后要成为中国老大也是以控制新疆为条件。新疆为什么重要?如何重要?这个剧把问题点到了。
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咱们私下说,我觉得我们这些年来做得很不够,一系列的问题说明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个问题不仅边疆存在,内地也同样存在。所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尤其今年给我们社科院系统是提了一个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开宗明义点出来,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就是中国人,中国人的意识还不够,还需要铸牢。这也是文艺和思想领域需要努力做的工作。
这个剧本的立意就是新疆和中国是什么关系?中原文化在新疆是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人里边的新疆人和中原人是什么关系?剧本最后就是回答了两个问题,血缘共存,文化一体。
我个人认为《昆仑·丝路宝藏》这部剧在新疆问题上,对社会环境治理、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上是有积极意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根本是反映在文化上,解决新疆和中国到底是什么关系,中国文化在新疆本质性的存在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化可从我们中国人的天下观、天命观是与新疆、天山昆仑关联的。昆仑到了哪中国的天下就到了哪,中国的国家主权到了哪,相关的西王母文化,黄河的起源,一系列的文化概念也随之而诞生。
有趣的是新疆的山都是通天之山,都是天命之山,昆仑是天的意思,天山也是这个意思。那么新疆的山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地位?剧本情节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这个剧拍得好,表达得好,我觉得对于习总书记提出来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在边疆治理方面,文化话语权的问题,这个剧都是能够帮上忙的。
我认为,《昆仑·丝路宝藏》这个电视剧恐怕是应运而生的一个电视剧,我希望早日投拍,最好得到习总书记的一个赞!
好,谢谢巫新华博士。下面请李主席发言!大家欢迎!
我是在北戴河看了这个剧本,很意外,很兴奋。好长时间没有看到这样新鲜、吸引人让人兴奋的剧本了。我对于神话有兴趣,对新疆也有兴趣。
这个剧本从电视剧的类型上,就是悬疑片、动作片。但是它的内容是把神话、传说、考古,中国古代文明起源,融为一体,阐明了中华民族文化起源。说明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文化之根上就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片子整个的作用是中华民族一家亲,中国人这个概念早就应该更早一些出现这样的名词,“中华人”这个词是唐代才出现的,奏折里面出现的。中华民族是现代梁启超写出来的,中华民族是大家庭。
中国古代汉族是其他民族的祖先,其他民族也都是汉族的祖先,就是互为祖先,互为一体,这个片子非常形象,用非常扎实的神话、考古和岩画研究,用非常生动的故事让人们相信,就是一个祖宗,本来就是一家亲,增强我们的人种自信,增强包括中华文化,中华神话和世界神话对比的自信。很少有片子从这个角度切入,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这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而且有力地直接联系了当今现实,国家的统一,包括香港、台湾、西藏、等等,所以写得很生动。
先从神话说起。有人认为神话在相当程度上反映的就是历史。这个剧本离不开神话和历史的关系。夏、商、周特别到商以前,都是传说中的历史,神话讲的不是历史,但是对于历史曲折的反映。这个片子非常巧妙地把各种中华民族串联在一起,说清楚了新疆和青海的关系,这非常了不起!对古代神话的解读,对于典籍的解读,现代岩画考古的成果,串在一起讲述故事,确实可以大大提高人们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民族历史的认识,增强自信心,丰富了很多知识。西王母神话也就是中国古代创始神话和创业神话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源头。
下面简单说一下对于剧本的看法:
我觉得这剧本写得很好。周穆王代表的内地,西王母代表新疆青海,主人公寻找自己的父亲;日本的间谍,英国的考古队都是寻找宝藏,也是寻找文化。除了在乌鲁木齐开始纠葛之外,整个寻宝的过程,沿着天山从壁画开始,石窟,皮山古城,千口棺材,昆仑山的宝库,剧里面贯穿了文化象征和古代的考古遗物,九州图。伏羲女王的头像,不周山的石柱等等,相当丰富。剧本没有废话,每一个地方的七八个层次,每一个本身就分得很多层次,每一个都是九死一生,每一个都是宝中有宝,秘中有秘,这非常了不起!
我数了一下,至少有9个重要人物,人物的设置非常厉害。所有的过程都要在矛盾冲突进行和解决中一点一点把它带出来,每一个人物出场之前,给出身经历埋下秘密,相互的关系埋下秘密。一个出身相互关系解剖一个就是一个冲突高潮,就是一个爆炸。比如穆天殊,他是穆天子的后代,汉族、中原的后代,从血缘到文化,埋下这样一个身份。越看越神秘,最后发现他们家的身份,打通了今天和历史,打通了汉族、边疆民族、历史,肩负了很多。为维护国家民族尊严,实际上包含了三重的巨大秘密。每揭开一重,身份就是一次大反转。
第二、写得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反派是邱实光,日本文化侵略者,但崇尚中国古文明,看到五六集之后,这个人身上肯定有秘密。奥莱尔教授实际上是匈奴人的后代,跟两个学生都是师生关系,这也是巨大的张力。这个小分队每个人都是双层身份,都有两次到三次大反转。寻宝的七八个层次,到了最后本身就有四五个层次,这些应接不暇。好看性可想而知!
这部剧一定给我们电视和文化上带来“地震”。我建议文化部分深化,二度创作只能加不能减,一定要深入到主要人物的灵魂中间,包括杨鼎臣,民族的尊严感得有铺垫,渲染再渲染都可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就是一个代表。
第三、片子带有传奇色彩,不能像重大题材那样政策、史实要求那么严格。但1912年英国驻新疆领事,自己就能召唤雇佣军,当时血缘关系,允许祭司结婚,古部落虚构的,民族通婚问题,那时候禁忌很少,要写出依据,因为这关系到穆天殊的身份。
这个剧本适应时代的需要,民族自信,中华一家亲,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家人。现在历史考古史研究证明,任何民族不管多大多小,都不能完全用血缘区分。对西王母神话的解释,对于不周山的解释,包括对于穆天子的解释,都是一家之言,也会有不同的解释,本来就是神话,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只要言之成理,能够弘扬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适当创作虚构。
最主要的意见就是二度创作千万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西王母跟穆天子两个主人公,一个是西王母的后代,一个穆天子的后代,文化内涵千万不要减弱,表达不能轻浮。我估计播出来,学术研究,内地搞研究的肯定会有具体的不同意见,但是无关大局。呼图壁岩画,我建议多写。包括不周山的解释,可以各种各样。
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五千年没有中断,再就是文明的发源地特别大。现在证明不光黄河流域,还有长江流域,这部片子表明新疆西域也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和拼图。
谢谢李主席,李主席广征博引。看了这么多剧本,给予这个剧本这么高的评价。下面请《原道》主编陈明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我同意叶青说的这部片子是混搭类型片,但从故事或主题来说,我觉得一个是寻宝探秘,另一个则是人物成长的线索。大家都在寻宝、做文化梦,主人公则在寻宝、寻找自己的身世,一显一隐。宝藏是有形的,身世、人格、父亲则是一种文化寓意。男一号从开始出场时的懵懂少年或雅皮士,渐渐成熟,最后理解了父亲,也就是成为了父亲那样的文化承担者,这不仅是故事的精神线索,也是剧本的主题所在。所以,希望导演在二次创作的时候,想的不只是语言向画面的转化,同时也有人物性格展现的节奏与深化,二者之间应该也必然会有一种化学反应。
这是第一点,对导演说的。第二,关于剧本或戏的意义,对社会公众说,有三点。首先是文化多元性的还原,因为新疆现在是维吾尔族自治区,部分维吾尔族信伊斯兰教,所以新疆文化会有绿色叙事,伊斯兰元素。但实际上伊斯兰教是在十世纪的时候才传入新疆的。在此之前是千里佛国,在这之后有现代性,有红色的社会主义等。《昆仑·丝路宝藏》进一步把前佛教时期的神话、汉武帝时期中原文化的影响等等历史过程还原出来了。其次是政治复杂性的揭示。文化本就有政治的属性,至少影响到认同之类的问题。帝国主义像英国、俄国的觊觎渗透乃至赤裸裸的侵略干预,还有日本等,都是事实。这又揭示了一个道理,土地无常主,社稷无常奉,土地无人守护就会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是这种政治复杂性带来的教诲和激励。这就是另一点,家国情怀的培养。我儿子在美国读书,暑假回来谈香港问题之类就话不投机。但我还是有信心,因为,《昆仑·丝路宝藏》某种意义上正是这样一个父与子的故事,我相信这个片子会给千百个这样的儿子带来震动和启发。
最后,讲一点小意见。剧本人物丰富,情节紧凑,环节扣得很紧,但却只有三十多集,节奏感会不会太快?故事精彩的同时,是不是要给观众留一点心理空间体会人物性格和精神内涵?戏剧人物一般都是脸谱化符号化的,所以,剧中的官员其实是政府代表,在个体化的描写中要注意不能过于丑化,因为事实上他们也许长得不帅、还有点贪污腐败,但守土之责也是由他们承担着的。还有一点就是,剧本里最坏的是一个日本人,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对新疆来说最坏的是俄国人、英国人,然后才是日本人。怎么把日本的角色稍微弱化一点,譬如说,他的参入虽然也有日本国家的背景,但将个人原因带入,或许是一种稀释。搞得主要是跟日本人斗一样就不太好了。我就说这些。
谢谢陈主编非常开阔的思路,当然很多地方咱都可以商榷。下面请刘淑欣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听了李老师、仲老师、陈老师的发言,使得我对选材以及其中蕴含的主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就更加地期待。剧本挺好看的,我先说感受到的这些特别好的点。
一、富有中国古代上古时期文化和中国历史文化的元素。穆天殊,穆天子的后代;辛夷,当归都是药材,浓浓西域风,这是一个扑面而来的西域文化的美的色彩,特别的明显。
二、大主题。刚才叶老师讲到,有家国情怀,讲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传统对今天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意义,是在追根溯源。所以它的主题是大主题,但是它的呈现又用了一种强情节的类型片的这样一种,探险、探宝、寻宝、解谜这样一些元素,集合为一体。和今天我们国家的这种战略是相呼应的,所以它的大主题和它的可看性结合在一起,也是很令人期待的。
三、主要人物是站得住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看了几部剧,真是花了很多的钱,非常痛心的是怎么改也不好改。为什么?因为它的正一号和反一号表现倒置了,所以从开始这点一定要把握住,主要人物要站得住。目前为止穆天殊这个人物性格的塑造里边融合了血缘和文化,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都集中在这里面,这个人物站得住。成长的原型,历险的故事,中华民族的内在的性格和内在的精神之美,在剧本里面能够感受到。所以李准老师说他很激动,我看的时候也觉得味道很浓。
下面我说说建议,刚才巫老师说的时候我也很有同感。今天新疆和西域对于中华民族政治的意义,文化的意义,地域文化,在我们国家的意义和在全球的意义,稳定的意义,都非常之大,不言而喻。地域之广,内涵之复杂,内涵之多元,耶鲁大学教授亨廷顿有一篇著名的著作,就叫《文明的冲突》,观点是讲世界秩序的重建很重要的是要解决文明的冲突。我们也看过一些作品,贴了很大的一个主题,但是实际上看的时候完全没有,都是你侬我侬,男欢女爱一地鸡毛,都是这样。《昆仑·丝路宝藏》这个剧本我觉得这个大主题不走样,一定要把握住,因为这个东西,就是文明的冲突和文明冲突的解决,是我们当今国家和世界的主要困局和问题。
几点建议:
第一、以现代观念开拓传统题材。在现在这个题材里边,我觉得可以加上现代视角,什么意思?就是现代观念它的范围很大,就是科学的、文明的、理性的、秩序的。在这个传统的题材里边或者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故事里边,加进科学、文明、理性秩序的观念,主题也升华了。
第二、为主要人物注入现代观念,首先是人物要加强文化认同感,一直在讲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的认同,文化认同感必须要让这个人物大家都喜欢。怎么让大家都喜欢?剧本中穆天殊的视角也有局限性,但是穆天殊有时候一定要是上帝,穆天殊一定要有超越局限的力量。好比中国传统小说,经常二人打战50回合,然后跳出圈外。也就是说穆天殊要超拔1912年之前的人。王国维先生讲过著名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从文化角色的角度讲,既是当时的人,又是现代的人。
第三、回避风险。因为一个好的剧本是一部好剧的基础,但是一部好的剧本不一定能够拍成好剧。一,在故事性和类型性上要突破夺宝的陈旧的套路。为夺宝为夺宝,物质至上,精神匮乏,和我们的主题是相悖的。比如说我们审过的比如《老九门》、《黄金瞳》。《黄金瞳》为什么好?它用黄金瞳看到了财富的两面性,财富既能给人带来幸福,同时可能给人带来灾难,把夺宝的故事升华了,看到了财富的两面性。如果只是物质、夺宝,在夺宝上人性的黑暗是出来了,人性的光芒却是出不来的。所以我觉得一定要突破夺宝的陈旧套路,要向精神上去开拓,也就是回归到刚才说穆天殊这个人物,为什么要去寻九州图,不是钱的问题,是血脉,比如西王母,因为女性有时候会从女性的角度看,西王母肯定是母系世族的痕迹。
根据您提的突破夺宝套路,说得非常好,这一点剧作上面是怎么突破的?剧本中所有的文物没有讲它的价格价值,而是在讲历史价值。还有刚才您讲到了,有个大的核心就是这个项目,重点不同国家的人,日本、英国人包括沙俄人在寻宝的同时都在崇尚中国的古文明,这为表现文化自信,人物的设定非常清晰。但是外国人究竟在夺什么?不是夺宝,是想掠夺我们的文明,篡改我们的历史。这是创作剧本上非常清晰的核,跟您说的一样。
非常好!
一、我觉得穿越这个事情其实作为一种手段可以用,没有问题。比如说黄金瞳其实穿越是一个叙事的枢纽,把这一打开,故事大门就开开了,里边全是故事,并没有宣传做一个梦就怎么样,营造效果,然后过度地渲染穿越的过程。但目的不是为了讲穿越,而是讲内涵。
二、今天来了国际关系的老师。这个作品确实要考虑,国际交流,因为这么大一个主题,这么重要的文化意义,如果它进入国际交流怎么办?所以人物最好建议不要代表一个国家,而代表它自己。或者代表一个家族都是可以的。
三、宗教元素和民族斗争的元素,要慎重使用。
没有宗教,没有民族。剧中西王母是前道教时期,主要是讲古聚落。道教是东汉才产生,西王母是周代穆天子时期人物。
宗教、民族问题不仅要小心,连“少数”两个字都不要用,习近平主席就不用。十九大的报告里面都用的是中华民族,然后要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讲民族政策,民族团结,民族融合,不用“少数”两个字。因为少数两个字客观上把汉民族摆在中心,我是多数,你们都是少数。其实民族不应该以人数多少来划分,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面都是独立的,都有独特的价值,他们的文明都是组成中华文明的平等的一分子。刘老师是中央民院的教授,凡是碰到民族问题就很敏感,今天上午刚刚把一个剧本的民族问题说得人家心服口服。
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发言
谢谢刘老师。尤其是提了很多具体的建议,请认真的吸收、考虑。下面请孙泱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我的发言比较感性。
因为拿着本子正好在新疆,这一次同学去新疆旅游,正好拿着本子看,所以感受特别深。低头是剧本,抬头是景,而且在南疆。再一个,和制片人叶青在2014年合作过,彼此了解,合作很愉快。所以就字里行间看到她的神勇气质的本子,说实在是一气呵成看完的。
这个剧本是可以开机的本子,这是第一个感受。因为我本身是当投资人、制片人出身,所以考量本子的时候可能对于市场是比较在意的。
我觉得这个本子展现了一幅广博的人文地理的历史长卷,节奏感特别的强,很浓缩,看起来像压缩饼干,吃起来挺有嚼头。剧本中表现了很多的自然、地理、人文的意象,比方说太阳、天、大地、昆仑,都有它自己的一个诠释;伏羲、女娲、火神、水神全都涉及到了;地理,呼图壁等等若干个宝库都讲了。我觉得涉及到的东西特别多,信息量极大,知识面极广,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特别新的题材。
剧情除了人和人的故事以外,带来了更多的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使这个剧显得特别的厚重、丰富。再加上有一个比较好的包装,按照叶青的第一句话说的就是探秘,是一个历史探秘剧的包装。然后又有它的一种提升,讲述的是历史,展现的是文明,倾诉的是情怀,呼唤的是民族崛起的自信、自强。所以在这个主题上,看剧本的时候还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不论是迪化还是帕米尔,前人留下了政治、军事、文化的影响是什么?这可能是观众或者目前只是读者的身份想探究的地方。这里边有一些文化符号,包括它的服饰。草原风格的短刀,崇尚齐射打猎的文物,而且用故事化的戏剧化的形式讲清楚。
对剧本文本的看法,有这么几个关系。
一、大与小的关系。大的历史背景下,写的小人物。这是这个戏比较好的一个关系,历史背景很宏大,很久远,让观众一时是琢磨不出来的,一直到最后剧中的时候,观众才有大致的轮廓,在西域,在新疆有这么一个轮廓。当然对于祖国的疆域就会有一种自信,国家的自信,民族的自信。但是从观众的直接感受来说,上升到这种自信,我们还需要加工。但是小人物的立志成长是表现出来了。
二、长与短的关系。咱们在很短的一个时间段里边,两年之内。但是含括了很长的历史和很复杂的经历,在这个剧本中表现得非常好。
三、繁与简的关系。人物很复杂,人物很繁复,这是好事。故事说白了简单的就是夺宝的故事,探宝的故事,不管探的多少次,转了多少地方,转来转去就是探宝。对于观众来说是对的,一部好的电视剧要素主要就是主题明确,故事简单,人物复杂,情节曲折。所以故事越简单的剧,往往容易被人接受。我觉得明确的主题是重要的,这是民族团结,而且是国家的强大,国家疆域的辽阔,包括文化的深厚,文化的多元化,在这个主题中的表现。但是我们这么一个庞大的主题,宏大的主题我们怎么能够凝聚到一个点上去表现,我们的编剧需要再探讨一下。刚才李主席,刘老师都讲了很多,人物都有分析。我认为男角写得比较好,前三位,男一,男二,男三都非常好。男一当然是高大全,咱们也需要高大全,无非就是开始让他稍low一点,然后再让他成长,这是目前电视剧常规的创作方法,也不可违背,也没有多少新手法。第二,邱这个人物反转特别有意思,人物设定是很高级的。第三,唐恺阳,编剧着力在性格上,刘老师刚才提到脏话多了一点,其实可以用别的话,里边有些台词也是挺幽默的,用文雅的话,没有说脏字的骂人,还挺配服这个编剧的台词功力,这三个都很好。整个戏里面女角相对弱一点,市场的角度来说又要到西域,拍那么多美女,多一点文学性、文采。
这个故事确实是,寻宝、夺宝的故事脉络清晰,不断制造悬念,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七层宝库情节的设计,故事的设计,呼图壁一路的险象环生。围追阻截到外部势力的十面埋伏,布局、格局没有问题,甚至有一点当前的套路性的打怪升级案子里边也有。导演应该很高兴拿到这么好的剧本,够发挥,在这个本子上再上一个台阶,达到一个高峰。这一定要感谢编剧。
制片人叶青在前面已经拎出主题来了。那么我们希望的是这个主题不要怕凸显,不要怕浅显的表达,因为我觉得现在藏得太深了点。我认为电视剧就是大众娱乐产业,是要让观众在家庭琐事的包围当中去看待,不会说带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带着红头文件的指示,我非得把电视剧从头到尾一集不落地看完,不会这样。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在一些关键的场景和桥段上面,说明我们的主题,要从台词里表现,甚至可以用字幕。在哪一个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影响到主人公的是什么?甚至主人公茫然不知,但是主人公做的事情恰恰是跟国运结合起来的,这样一下主题跟人物的命运就结合起来,跟人物的境界就结合起来。
这只是一个创作技巧问题,编剧稍微地多用一些手法,就可以体现。我看剧本的时候是有点犹豫的,我觉得这到底是商业剧还是主流正剧?我自然是把它归类成商业剧,实话实说。所以刚才前面讲到的主题性的问题,我希望的是这个既有极高的收视率,但是更有主题,更有主流思想,当下习总书记对于我们的要求,要出高峰作品的要求,题材和目前剧本是可以攀登一下,咱们何乐而不为?
好,谢谢孙泱老师,从制片人的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面请程亚文教授发言,大家欢迎!
剧本编得很有意思,仔细阅读,想到两本书,可能对进一步丰富剧本,会有点帮助。
一本书名叫《伊犁纪行》,作者是一位名叫日野强的原日本关东军少佐。1906—1907年间,这位日本少佐奉日本关东军之命,由北京经潼关、长武进入甘肃、新疆,对新疆进行过为期9个月的考察,所到之处,与当地政府、军队等多方接触,对各地的城镇、村落、人口、民族、地理特征、行政设施、军事防务、交通通讯、宗教信仰等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了翔实的记述。他对新疆诸多情况的记述,后来出版了《伊犁纪行》一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这本书中,日野强随手就是一首汉诗,每首都写得很典雅,一位日本军队的少佐,有那么高的汉文造诣,令人惊讶,这实际上反映了当年日本精英阶层普遍的文化状况。近代以来,不仅欧美人关注新疆,日本对新疆其实也非常关注,除日本军队组织的对新疆考察外,新疆考古队伍中有一支也来自日本。日本人在新疆,与欧美人在新疆,有着共同性,都反映了当年列强对中国的剥夺,但又有其不同的一面,日本对中国文化是有认同感的。在本剧中,也有日本人的身影,所以日野强当年对新疆的考察,以及日本人当年在新疆的考古,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汇入到电视剧的虚假故事场景中,以使一个虚构的故事,也能够反映真实的新疆历史。
第二本书名叫《重返喀什噶尔》,瑞典汉学家贡嘎尔·雅林写的。雅林在1930年代,曾作为年轻学者在新疆喀什传过教。当年有不少欧美人士在新疆传教,主要是从北欧国家来的,瑞典人又居多数。18世纪的时候,不少瑞典学者曾有个说法,认为瑞典人是从新疆过去的。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其实与一件历史往事有关。17世纪的时候,沙皇俄国与瑞典交战,当时一支瑞典军队被沙俄军队俘虏了,后来被发配到西伯利亚,其中一些人又被编入了俄国的中亚考察队,因此与中国新疆发生联系。在此过程中,发生了不少故事。在当时俄国的军事探险队中,还曾有一位瑞典来的女士,名叫布丽吉塔·雷纳特·舍尔曾费苗德特,也阴差阳错到过伊犁河谷。所以瑞典很早就以俄罗斯为中介,同中国新疆发生了联系,又与一定的历史进程关联在一起,发生了很多事情。这些事情也可以作为元素,改造进剧本里面去,增加历史的厚重感。
还有一点想法,就是关于剧本想表达什么样的观念的问题。今天大家对此会有很多困惑,总是会想着一个文化产品出来,最好能够“与国际接轨”。这个想法可以有,但也没有必要关心太多。大家看美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它们被拍出来,会关注其他国家的人怎么去想、是不是有利于与其他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吗?不会的。美国的文化产品明面上看离政治很远,但熟悉美国历史的人会有感觉,那就是美国很多很卖座的电影和电视剧,也是“正能量满满”,在不懈表达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念。不久前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里面关于美国班长、灭霸的形象,都是典型的美国价值观念的表达。中国今天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在推动一些符合中国与世界共同需要的价值和理念的形成,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文化产品包括电视剧在内,也不可避免要加入到中国整体的发展进程,成为构造中国形象、观念的一部分。所以,剧本还是要有所坚持,要敢于把当代中国所重视的的一些重要观念元素突出出来,只要故事讲好了,这些观念元素同样会吸引人。近年的几部好电影《战狼2》《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前世》都是证明。我对这部电视剧充满期待,借助这部电视剧,可以重新塑造新疆和中国的形象。
谢谢程老师,下面请李跃森老师发言,大家欢迎!
前面各位老师讲得都非常好!这个戏确实是基础非常好的一个本子,它的创意非常好,把寻宝故事放在丝绸之路这样一个背景,非常有意思,很独特。故事讲得非常流畅,尤其在历史文化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可以看出这个编剧对于西部地区的文化知识很熟悉,在写作上也很熟练,乍一看其实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看到最后,仔细琢磨觉得问题就出在挑不出毛病上来。
刚才刘淑欣老师讲的我非常同意,几方夺宝各种桥段运用都很好,但是基本上其实就是按照套路来的。人物跟着情节走,感觉故事很独特,但是人物不独特。看前几集觉得很新鲜,但是五六集之后审美疲劳就来了,实际上是换不同的地方寻宝,给人留不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属于人物形象方面的东西有一些没有想透,还有一些可能想到了,但是没有写透。我觉得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要让人物的动机更加清晰,首先要简化人物的动机。这个穆天殊对于宝藏不感兴趣,为什么还要冒险去寻宝?为什么要进沙漠?是为了救奥莱尔教授就是救他爸爸,中间又有小的目标,这里边不是很清晰。
其次、人物要接地气,穆天殊是一个人物,无所不能,既有智慧又有力量,但是过于完美。这个人物显得不真实,独特性也不够。前面有的老师讲这个成长,我觉得这里面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人物没有成长,把它的起点设得太高,人物也没有什么缺点,照理来说这么一段异常危险的里程走完之后,这个人物一定要有所变化。
第二、在人物情感描绘方面,要下更大的工夫。刚才孙泱讲得挺好,这里边人物的情感深度感觉不够,编剧关注琐碎的细节过多了,这个箭怎么射?那个蒙汗药怎么下?但是缺少那种特别有震憾力的细节,缺少让人拍案惊奇的东西。特别是情感方面,我建议下一步一定要加大人物情感戏的分量,不是说要写那些甜蜜的情感,而是这里面很多情感戏基本上可有可无的。穆天殊身边这三个女人最初的身份设计相当不足,但是这三个女人都不可爱。对于穆天殊来讲,都是可有可无的,对于他的成长没有起到作用,全部拿掉对这个戏没有多少影响。
我建议在这么几个地方重新设计:
第一、要重新设计穆天殊跟他爸的关系。哪怕就只是简写也要非常清楚,写出来父子关系对于人物个性的影响,这是他的根。父子关系能够设计得比较独特,这个人物性格就更加鲜明。还有穆天殊跟奥莱尔的关系,奥莱尔是阴谋家,但是同时又抚养了穆天殊,这个设计起初非常好,但是后来处理过于简单,没有写出戏来。再就是前面说的穆天殊跟三个女人的关系,这个情感一定要有冲突,比方说夏伊达要杀穆天殊,过了好几集穆天殊不知道,两个人没有冲突起来。再一个,这几个女人跟穆天殊的情感关系都是单线联系,彼此没有交集,没有冲突。所以这个情感戏不好看,里边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邱对艾利和夏伊达(名)说两位小姐能不能不吵?穆天殊如果,在不想看你们吵架。夏伊达说,就是。其实恰恰相反,穆天殊如果在,才应该是吵架的根源。
第二、穆天殊在感情问题上不主动,没有强烈的需求。总是被动着等待别人追,我觉得她要主动追求爱情,她追的时候别人爱不爱她,有没有情感上的冲突,这个很追求。情感戏可以写得很动人,也可以写得很有趣味,但是有一点绝对不能一般化。
第三、要解决好一些情节设计的逻辑关系上的问题。总的来看,我觉得这个情节过于复杂,把情节做得太复杂,有一些内容的合理性就会出问题。看完这个剧本之后,我闭上眼仔细想,这个动作线就不是那么清楚。比方说日本早就发现天柱存在,一旦打破时光,确认天柱存在,发回东京,立刻就会爆发战争,这个写法比较成问题。首先,情节本身来看,穆文山只找到了半张九州图,那么日本人怎么知道天柱存在?这里边没有讲清楚。
还有一些是写法上的问题,有一些内容处理得比较随意,比方他们在沙漠里失散,但是总能很快重聚,过于简单化。穆天殊中了致命的毒,这样写当然可以,但是解毒过于随意了。还有一些属于历史文化方面的书,当然小问题,比方说趁着杨现在忌惮北平,那会儿没有北平,北平是后来的事,当然这个比较好处理,比较难以解决的是合理性问题。如果要让观众相信西王母是个历史人物,可以有一点神秘色彩,但是不能搞得过于玄幻。
总的建议是这么几个:
一、简化情节,强化情感。
二、淡化玄幻,深化历史。
三、深化主旨,做大格局。
好,谢谢李跃森老师的发言,最后请仲主席发言,大家欢迎!
第一、对这家公司有胆识选择这样一个题材表示敬佩!因为现在电视剧,整体的大环境里边,提倡现实题材的创作,提倡培根铸魂,把社会效应放在首位。提倡每一部作品都要力求按照习总书记讲的三点,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这个话不是讲了一次,从2014年10月15号文艺座谈会上就提出了这个标高,到了今年3月4号到政协去,把文艺界、社科界集中起来又提这个要求。并且明确说你们文艺界、社科界的任务就是培根铸魂,是精神指标,很明确的,绝不像某些艺术门类提出的是百部电影票房破亿,那是经济指标。
所以习总书记这几年反复聚焦文艺、经济的关系,要调整这方面的文艺政策,不能再搞唯收视、唯票房、唯电视剧,举精神之旗,树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是文艺的任务。他的观点是“精神”两个字。今天我们去也是这个问题,他提出中华美育精神,之前提了中华美学精神。我们回忆一下就会知道,在此之前我们党的一把手、领袖从毛泽东开始到邓小平,再到江泽民到胡锦涛,讲文艺问题,讲文化问题的时候,从来没有用过“美学”这个词,就是讲艺术标准、艺术批评。更没有用“美育”这个词。这个是蔡元培先生在上个世纪之初针对胡适论宗教时提出来的,他进北大当校长,给国立美专讲了话,写了封信。以美育代宗教,提出美育。以后我们什么时候提过?但是到了十八大以后,2014年10月15号习近平总书记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面接着讲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而且他对中华美学精神提了具体的阐释,这是非常著名的“三讲求”“一强调”。
第一、讲求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第二,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第三,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
第一条讲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托物言志就是人与主观、客观的和谐。和谐到哪?和谐到情志上去,凝练节制,言简意赅,讲的是存在的结构,不要罗里罗嗦。所以李跃森刚才说了讲话情节,是有道理的,存在的形态最好让中华民族喜欢这个人物,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不喜欢罗里罗嗦,云里雾里,这是存在的情况。对于结构的形态,形神兼备,意境深远是讲最后的结果。结果在什么地方?有形有神,形神兼备,要有意境。意境就是要讲高远,讲美。所以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强调知情意形的统一,知情意是西方美学,讲了很多年,习总书记加了行为的“行”凸显了中华民族的实践品格,绝不能光说不做。为什么我佩服这个集体?这样一个创作集体的胆识选择这个题材,因为在我们现在的题材选择里面,突出重点是对的。但是另一方面有没有从传统文化,从历史,从审美的角度,从美育的角度想一想我们更广阔的天空?更广泛的题材?
如果我们都一窝蜂全提现实题材,也不行。所以在百花园里边,最近《人民日报》总结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的根本保证,我说加两个字。“党的正确领导是文艺繁荣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究竟是什么?通过政策来领导,政策是“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就是百花齐放,创作也不能在屏幕上太单一,也要有这类。选择这类我佩服他们的胆更佩服他们的识,看了他们的创作创意,这个创意写得言简意赅。这个创意里面说了几条,首先讲所谓的主人公穆天殊,是从不羁少年成长为守土有责,有文化担当的大丈夫,这显然是有精神成长的轨迹。
守土有责,文化担当,通过主人公表现这么一种人的精神成长的轨迹,讲述的是历史,展现的是文明,不是就事写事,展现的文明,然后倾诉的是人的情怀。聚焦到情怀,呼唤的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为什么要拍这个戏,不是随便想编一个好玩的神话故事,骗点收视率,争取点票房就完了。不是,我们这群人是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我们才会写有担当的人。它是立意在这个地方。今天的创作队伍有这种文化胆识的太少,我佩服你们的选题,工作的关系接触到,对于传说当然要防止离开今天的主流价值观,写歪了,写斜了不行。但是也要防止一种“左”的思想。
李准主席以他丰富的历史修养褒你所褒,李跃森主编以他长期积累的剧本创作、人物塑造、艺术结构方面去挑你的不足,这是好事。两个的观点加起来就对了,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全收,回去择善而从。
我肯定这个编剧集体他们是下了工夫,不下工夫写不出来这30几集。刚才我们的孙总说,你们有的分量不够,我怀疑你们30集根本拍不完,不整成40几集才怪。刚好是相反的,所以我说对这个剧本我很佩服现在主持艺委会工作的同志,易凯同志能够下决心为这个戏开会有眼光。这么多现实题材不开会,把这个剧本弄来开会,就是这个意思。所谓的百花齐放,为了填补题材的薄弱、弱项,为了通过剧作的研究寻求处理这种题材,创作这种风格剧本的一般规律。而且我们这个会的会风很好,爱之者可以尽量夸,刘教授根据她丰富的民族政策和民族修养可以挑你不确当的地方。李跃森可以出来说哪些地方还需要改,他那几句话可不是随口说出来的。要淡化情节,增强情感,这就是语重心长。淡化玄幻,增加历史感,也有道理。格局上要深化主题,要做大格局,我很理解你们,特别是编剧在下笔的时候是两个东西在打架。
一个就是着眼于市场,写得好看,要像一个悬疑剧一个一个悬念不断:夺宝,探宝,探寻,环环相扣写下去,人物的情感发生关系,爱他的人不止一个女的,他很值得爱。他要吸引你,一定要把观赏性写得很强,这个作品如果本身的历史品位,美学品位很高,自然有吸引力、感染力,观赏性不是由你们决定的。我常说这个道理,因为我毕竟七八年来北京,40年了,跟着改革开放的步履,教训颇多,经验甚少,但是有一条我就明白了,不能乱讲观赏性。因为观赏性不是你们创作者能够解决的,你们大家想想,首先他的思想性、艺术性是创作美学范畴的概念,观赏性是接触美学范畴的概念。哲学上的范畴学讲得很清楚,只有在同一逻辑起点上抽象的概念才能在一定的范畴里推理,从而保证判断的科学性,绝不能从不同的逻辑起点抽象不同的概念,放到一个范畴里面瞎推理。
思想性艺术性的起点是艺术品质性的,是创作美学范畴,观赏性逻辑起点是接受者、观赏者的接受效应。思想性、艺术性谁都知道是衡量,存在的艺术评价标准是不变的。观赏性是变的,是因人而异,《还珠格格》都是中小学生逃课要看的,可我不看。我的文化修养、文化情趣跟他们不一样,我该引领他们,还是他们引领我?解决这个矛盾,怎么样实现习总书记讲的把满足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解决这个矛盾,适应需求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都是他讲的两个结合。
世界上承认艺术性之外还有观赏性,事情就麻烦了。说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等于说男人、女人与农民统一,犯的是哲学错误,思维上的错误。为什么我要说这么一段话?我发现你们写作剧本的时候,纠缠到这个矛盾里边。时时要考虑老板的交代,将来收视率不能低,一定要强情节,一定要吸引人。但是这个事情想到观赏性,要靠党和政府。马克思当年就讲了这个话,再美的旋律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都是没有用的,那些交响音乐我们都听不懂,要靠党和政府和全社会培养提升人的素质,就是习总书记讲的美育。美学精神是一个民族抽象出来的审美精神,美育是这个民族把它的美学精神付诸实践,推向社会,征服民众的结果,这才叫美育。为什么我赞成你们选这个题材?现在舞台艺术出现偏向,全是现实题材。这个民族有那么悠长优秀的文化传统,历史传统,要不要表现?我多次举过这个例子,我对创作集体特别是决策的老总表示一种敬意。我在领导同志办公室里面打过这个比方,环境不好解决观赏性解决不了。
这个环境该谁净化?是党和政府,不是我们一个作品能够做的。强加到作品身上,就像李跃森说的强化了情节忽略了情感。编一个悬疑剧,玄幻的色彩,历史的厚重感就加强了。编一个吸引人看的故事,导演很年轻更要注意,很容易掉到那个陷阱里面去。到了最后才发现主题与你们的初衷越来越远,你们的主题是很厚重的,要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上一期的《求是》发习总书记的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文化强国都被你们当成主题了。理论总是灰色的,实践才是绿色的。提醒弥足珍贵,要注意到这个提醒,就是证明我们现在的剧作与我们创作的立意尚有距离。这个距离需要我们现在去弥合,缩短,就是我们如今的任务。我作为一个调和派,你们也不要被李准主席的高度表扬冲昏了头脑,更不要为李、刘老师提的建议耿耿于怀。我觉得这个会开得很好,这样一来对于你们调整剧本、修改剧本非常有好处,如果我们易秘书长开的会全是一边倒,没有什么意思。大家都要本着一个原则,说点真话,说点真情,求点真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对这个剧本的研究肯定没有诸位深入,但是我觉得他们选择的题材我很担心,拍好了是在电视荧屏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引起大家重视!犹如当年历史题材的剧本,做好是独特风格,受到观众注目,远远比港台味品位高得多。
增强文化自信,自信有这个能力把这个本子改得更好,发挥创作集体强强联合的优势,把它搞好。一个公司一个创作集体,千万要明白一些道理。艺术从来不是以体量去衡量,是以质取胜。拍好一部作品远胜于每年生产了十几部平庸的作品,从经济效益来讲,拍好一部作品的收益远比拍了十几部平庸作品赔本划算得多。我非常佩服,请大家来开这种会,而且提那么多建议,至少有一条可以激活一下几位编剧思维。导演听听将来选演员的时候,要复原那种历史感,那个时代,要花很多钱,场景都是很细致的。如果我们本身的文化准备、意识修养的准备不足是要闹笑话的。习总书记讲要有传世之作,先有传世之心。先把创作主体的修养、学养、素养充实起来,提高起来,然后驾驭这个题材,就会游刃有余。
所以我衷心地祝愿你们更上一层楼,让这部剧作向着高峰攀登!谢谢你们!
谢谢仲主席非常中肯的发言。很遗憾仲主席没有听到李主席的发言,但是仲主席说他已经知道了。
这种题材赢得李准主席的肯定不容易!
八位专家用4个小时的时间对这部剧进行了很好的剖析,无论是从历史背景还是本剧的创作。
这种戏一定要有,但不能泛滥成灾,一窝蜂都上,也不行。但是缺了也不行,我们有着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优秀历史传说、神话传说。我常常想起神话专家袁珂,一辈子到了八九十岁还在研究神话,不简单。
李主席也是对袁珂老先生深表敬意。在上个礼拜一,8月19号上午黄坤明部长在主持召开五个一工程评奖表彰座谈会上,提出了“五个坚持相统一”,第二点就是刚才仲主席说到的“主旋律与多样性相统一”。第三点又谈到了要把满足人民需求与引领人民群众相统一。从主创人员的介绍和我们看这个剧,尤其是把编剧阐释拿出来,看了以后真是感觉到这部剧除了有很浓厚的传奇探险色彩之外,主创方对于本剧应当是希望赋予厚重的文化内涵和家国情怀,是有这么一种想法。
国家主权,文化认同。
今天多位专家对此剧提了很好的建议。我相信如果主创人员能够把这些专家的意见很好吸收的话,这部剧可能对于后面的春秋会有比较大的帮助。因为我们这里既有资深的评论家、剧本创作者、创作人,也有资深的被称为“刀斧手”的专家。早点召开剧本论证会,也就是希望能够把比较优秀的剧本加工成为一个出色的剧本,这样能够保证这个作品、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制作精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光制作精良是不够的,要思想精深,各位专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今天的论证会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