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菜也需出新

2019-03-23 05:56孙颖邓鑫林
关键词:党教本土化党课

孙颖 邓鑫林

作为县区级党教制片部门,大多数时候,都是选取本土化题材来进行制片,很难去拍那些“高大上”的选题。不过这也不能说是劣势,毕竟本土化题材的乡土气息很浓烈,较容易获得本地基层党员群众的认可。但也必须注意到,本土化题材最大的制片难题,就是要有新意。打个比方,本土化题材就好比青菜豆腐,如果只是用常规的烹饪手段,那么很容易口味平常。因此说,家常菜还需新做,党教片即使是本土化题材,也要尽力寻求各种可能的创新。

表现形式鲜新

党教片有鲜明的特点,它很难和电视剧竞争,因为它缺少电视剧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很难和综合艺术电视节目竞争,因为它缺少名家荟萃、精彩纷呈的艺术表演;很难和电视新闻节目竞争,因为它缺少观众求新、闻知求早的信息需求。所以说,党教片必须另辟蹊径、扬长避短。

党教片可考虑用动画、皮影、沙画等较为新颖的艺术形式,让观众眼前一亮,从而提高趣味性和艺术性。江苏省委组织部联合制作的《党章知识选粹》动漫,就是党教片创作的一大创新。《党章知识选粹》根据党章内容,精选出需要广大党员重点了解掌握、工作中经常接触但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小口切入,深入剖析,采用生动活泼的动漫形式展现。由于形式新颖、短小、简明生动,一经推出便好评如潮。我们也有幸参与承制了7集,制作过程中收益良多,帮助我们进一步打开了制片思路。

党教片在讲述故事时,也可以考虑运用创新的表现形式。前几年省里组织微党课视频比赛,我们当时觉得,作为一个基层县市,在师资力量、理论水平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假如单纯地使用传统的授课式解读方式来拍一部微党课,可能花的功夫再多,党课内容的精彩程度、邀请主讲的名气声望等也会有很大的落差。于是我们尝试着从讲课形式和授课内容进行了一些创新,将大学生村官周宇利用直播平台开展党课直播的场景进行电视再现,通过现场跟拍和后期制作,直观地反映了周宇在直播时给党员讲课的同步画面以及与听课党员在线互动的情景。不少支部在观看了《周宇直播间》后,马上就将这种直播课堂运用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去了,示范作用非常明显。

叙事结构常新

党教片作为电视专题片的一种,也要学好讲故事。片子的叙事结构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观感,只有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又引人深思,才能使党教片受到观众喜爱。

开头注重抓眼球。好的开头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这就是成功的一半。《天山脚下逐梦人》这部事迹片中,对于徐罗康在新疆扶贫的事迹要进行一个很长的铺垫,这就需要以一个精彩炫酷的开头以“俘获”人心,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所以我们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新年的钟声为开篇,留下一个大的悬念:援疆怎么从美国纽约讲起?一下子就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大幅度时空转移。这个大幅度时空转移就是要尝试做好蒙太奇叙事。《老张的梦》一片中,运用了“两会”期间北京遭受沙尘暴来袭的画面,其中的细节——姚明戴着口罩揪着大家的心。接着画面一转,直接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安固里淖,因为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安固里淖,色调都是灰蒙蒙的,画面里都是漫天遍野的黄沙,所以此时的时空转换并没有造成突兀感,反而给接下来的故事讲述做足了铺垫。

中间注重有曲折。一个好的故事一定要有叙事张力,要有丰富的剧情,不能温吞水式叙事。《筑梦月亮山》一片中,陈晓明与父亲的矛盾在片头的一场棋局中就直接点出,随后整个故事讲述都围绕这个矛盾来进行,交代出矛盾是如何得到化解的。由于剧情冲突贯穿始终,就显得全片很“耐看”。

结尾注重留回味。明代学者谢榛说:“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的确,好的影片结尾能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天山脚下逐梦人》结尾中,我们用徐罗康与少数民族乡亲跳舞的画面来做结尾,特意用了慢速镜头,将这一瞬间的快乐放大,片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徐罗康援疆的成果,但群众和徐罗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无声胜有声”。

画面语言清新

一部党教片,如果没有画面细节、兴奋点,即使说得再多,观众也没有看到。而出现在画面中的哪怕是个很微小的细节,也都是兴奋点,会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和可信的感觉。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俯下身子去拍画面,用画面语言“说话”,真正发挥画面语言的功能,使事迹片更趋自然成熟。

坚守恒心,用跟拍的厚度打动观众。好汤是经过长时间熬煮才能烹制出来的。《筑梦月亮山》制作周期长达一年半,摄制组先后四下贵州,几经生死考验。在影片的开头,可以看到,我们摄制组的车辆陷在泥洼里,几位男同志上阵都无法推动。科室一位同志的三十岁生日是在月亮山过的,我们的中秋节也是在月亮山过的。通过长时间的跟踪拍摄,我们既积攒了大量的素材,也与采访对象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长时间跟拍所形成的广度和长时间记录达到的深度远非“突击型”拍摄所能企及的。

时刻留心,用抓拍的细节刻画人物。对细节的刻画既可以展示画面的力量,又是我们从侧面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段。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巧妙地将做结论的权利留给观众,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天山脚下逐梦人》中,徐罗康的妻子儿子回东台,因为工作原因无法去机场相送。在家门口临别前,妻子没有过多言语,而是紧紧握住了他的手,徐罗康也没有说太多的话,而是重重回握了妻子的手,但是一对中年恩爱夫妻的形象就鲜明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更让我们对徐罗康“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心生敬佩。

煞费苦心,用“摆拍”的技巧还原真实。很多过往的故事已经发生,只能通过摆拍来呈现。通过重构现实或者“摆拍”的方式还原真实故事并不等于造假,只要这种方式表达的是有真凭实据的事实。《天山脚下逐梦人》中徐罗康帮助伊美香米业有限公司申请冬奥会大米的供销权、帮助他们改良种植模式和品种以及成立合作社,因为当时画面没有留存,我们只能通过摆拍来反映。这当中我们邀请了合作社的社员补拍徐罗康与他们交谈的画面,以及他们签字入社的镜头。因为提前做好了拍摄计划,拍摄效果令人满意。

声音处理翻新

作为声画艺术,党教片的声音元素也很重要。以往有些党教片的声音处理总是过于常规、落于俗套,要突破思维定式,我们就要“翻新”声音元素,最终愉悦观众的耳朵,从而增强故事的艺术感染力。

配合好情感节奏。为了让《筑梦月亮山》叙述情感更加连贯,我们专门请专家定制了背景音乐。在展现陈晓明内心世界时,旋律会相对舒缓一些;表现孩子的画面中,旋律就充满了欢快童趣,并配上儿童吵闹的背景音,一个乡村小学校的全貌就展现其中。

处理好过渡转换。在《天山脚下逐梦人》中,我们用纽约时代广场跨年现场人群发出的欢腾声做底声,而后我们需要直接点出主人公徐罗康,这中间如何过渡?我们特意将动感的底声与舒缓的配音形成了节奏上的互补,让观众从high(激动)趋于“冷静”,为后面故事的讲述打下基础。

运用好声音留白。适当的声音留白和绘画的留白一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天山脚下逐梦人》中,徐罗康在公园里说起母亲生病无法回家照顾时的愧疚之情,我们没有加任何的音乐,而是让他慢慢诉说,用他在夜色笼罩中孤独的场景氛围和周围公园里的喧嚣形成声音和画面的對立,让观众理解他的内疚之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委组织部)

责编 杨星野 电子信箱:yangjiu1973@163.com

猜你喜欢
党教本土化党课
《党课开讲啦》节目为讲党课“打了样”
乡村党课可以这样上
“乡音党课”可以多一些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党教微动漫的发展趋势
党教微电影须接地气
何为党教微电影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