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机器人顺利走向中小学校园,机器人项目成为学校特色科技项目,且随着机器人项目的发展,其逐渐由小组活动项目转型为面向全校的普及校本课程,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课程开展师资和课时问题,使得各年级学生取得收获,在机器人项目方面实现了教育公平化。本文分析了中小学阶段开展机器人项目的现状以及开发机器人普及课程的意义,探究中小学机器人普及课程“走近机器人”的开发和实践。
关键词:校本课程;机器人;开发;实践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教育机器人的诞生,教育机器人逐渐作为教学内容进入到中小学中,但大多数情况都是由学校购买机器人教材,由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开展机器人组装、编程等实践活动,或者参与相关的机器人竞赛。但目前将机器人教学纳入正规课堂教学的学校极少。这无疑阻碍了我们倡导的公平教育的发展,为了让所有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中小学机器人普及课程“走近机器人”开发和实践必不可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到“机器人”这一新兴科技项目,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 中小学阶段开展机器人项目现状
现阶段,教学机器人进入中小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学校只是采取兴趣班、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机器人教学。中小学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开展项目的机器人套件难以配齐,只能购买一些适用于兴趣班的设备。此外,中小学缺乏机器人项目的师资力量,课时难以安排,这些问题都限制了机器人项目的普及化发展,导致开展机器人项目的中小学非常少,反而是校外的机器人培训班开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一大批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的学生。
二、 开发中小学机器人普及课程的意义
我们倡导公平教育,就是要让所有孩子享受到公平教育资源,而中小学积极开发和实践机器人普及课程,让所有学生能都感受到、亲身接触到机器人这一科技项目,从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机器人项目普及化的情况下,挖掘出热爱机器人技术、有一定特长的学生,给予专业辅导,促进其发展。
三、 中小学机器人普及课程“走近机器人”的开发与实践
中小学机器人普及课程的开发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器材、师资、课时等,只有保障机器人普及课程教研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课时、提供课程设备和经费等才能真正实现机器人课程普及到每个学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设计课程内容入手,根据学生不同年级提出三个梯度,分别为综合层次、体验层次、提高层次。
(一) 综合课程浸润
其实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有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涉及机器人知识,如美术课的科幻画,将机器人与画画联系,成为机器人设计作品;自然课中玩具动力机械研究内容,其玩具中与机器人技术中机械原理有共通之处。当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与机器人技术更是密不可分,甚至可以将机器人课程当作信息课的拓展来看待。因此,开发中小学机器人普及课程时,要抓住这些学科中的教学点,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点,挖掘综合课程内容,整合为机器人普及课程中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一年级美术课中,以绘制机器人为载体,让中小学生对机器人有个整体认识,然后在二年级自然课中了解玩具机器人的内部结构、能源来源等,将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立体起来。在三年级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介绍一种虚拟机器人软件,将对机器人了解过渡到具体的制作中,通过三维动画立体展示,图形化编程语言控制机器人运动。综合课程针对低年级学生,通过机器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整合,让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学会简单的编程。
(二) 快乐活动日普及
在综合课程中,学生在意识形态上对机器人有所了解后,设计体验课程让学生真正接触机器人技术,但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还无法落实较为专业的机器人课程,因此体验课教学应重点放在了解机器人基本动力机械原理,让学生了解到机器人结构件拼搭,为后期系统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底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机器人技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并积极搭建体验课程,利用乐高套件进行机器人结构搭建教学,将体验课程安排在快乐活动日中,让学生用完成的结构开展竞赛,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生活动性。教师要基于快乐活动日开展体验课程,面向全体三年级学生开设机器人体验课程,由机器人专职教师负责,让学生重点了解机器人模块搭建,在体验中理解相关机械知识。
(三) 社团活动拔优
经过前两个层次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后,可以开始对学生进行机器人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学习专业的机器人创意设计制作方面的内容,课程主要围绕一种机器人套件,系统学习拼搭、编程、创设实际方法等。在编写教材时,要充分考虑知识生活性,例如:智能路灯一课,引导学生制作感应外界光线明暗的自動开关路灯,达到节能效果。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教授学生相关程序设计内容,利用图形化的语言方便学生接受,讲清逻辑结构,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此外,教师要立足社团活动完成拔优提高课程,精讲机器人模块编程语言。此外,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设计大量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平台,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制作出机器人。例如:虚拟机器人绘画比赛,让学生寻找图像中规律,运用循环语言编程,快速完成任务。
四、 结语
总之,通过“走近机器人”校本课程,让所有学生接触到、参与到机器人具体课程中,针对各年级学生思维特点、实践能力等不同,整合信息技术等课程内容,全方位普及机器人相关知识,立足于校园科技竞赛,开展各种机器人项目,调动学生兴趣,实现小学机器人项目开展的普及化。
参考文献:
[1]金云琼.小学机器人普及课程“走近机器人”的开发与实践研究[J].教育传播与技术,2015,11(3):37-44.
[2]金云琼.小学校本课程《走近机器人》的开发与实践(下)[J].中国科技教育,2014(12):48-49.
[3]宋鲜桔.观察·探究·合作·体验——以“走近机器人”为例谈机器人教学的有效实施[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2(18):28-31.
[4]汪毅.机器人普及教学的意义——以《机器人投篮》一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10(3):71-74.
作者简介:
魏荣丽,福建省南平市,南平市建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