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作文教学的“四失”

2019-03-23 03:37刘真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泉眼考试作文

刘真

学生写作文从三年级学写到九年级,为什么咬断笔杆还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高耗低效,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解决?我整理了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与教训,得出以下 看法。

一、南辕北辙,教学目标“失本”

写作教学的目标是什么?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说的:“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就是写作的目标。这一目标有两个要素,一是学生有“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二是学生想“表达”,会“表达”。“见闻、体验和想法”是学生精神品质的必要素养。“表达”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然而很多教师放弃了这一目标,咬定“考试”目标不放松。好比师傅挖一口井,目标本应当是找泉眼,泉眼深且大,泉水喷涌而出,甘甜可口,且永不枯竭,挖井才算完成任务。后面的其他工序都是配套工程,例如把井掏深、扩大,使水井能蓄更多的泉水;把井栏砌高,砌牢固,让打水更安全。现在的写作教学恰恰是忽视找泉眼,重视砌井栏,不去想办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增长学生见识,拓展学生思考,而全天候封闭学生,闭门造车。

以“表达”为目标的写作教学是重视积累,长远规划,以学生心灵成长为出发点。以“考试”为目标的写作教学则是强调形式,短期效应,以迎合阅卷老师的口味为出发点。

二、纸上谈兵,教学方法“失策”

写作教学高耗低效,不仅是目标的失误,更是方法的失策,教师无论在丰富体验还是写作技巧的教学中,都存在纸上谈兵现象。

在“找泉眼”方面,很多教师懂得“找泉眼”,但方法老套,以自己的体验方式教学生体验生活,以自己的思考方式教学生思考生活,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环境与教师当年的生活环境已千差万别。所以很多教师以“清洁工”为例谈奉献,学生则说清洁工哪里是奉献,他是工作,他领了工资;以“残疾青年”为例谈学习身残志不残的坚强,学生则说我又不残,我干嘛坚强。你说坚持是一种美,学生说放弃也是一种美。如果教师或家长认为你是权威,你是知识代表,孩子必须向你学习,那么孩子的作文注定人云亦云,无血无肉,成了僵尸文章。

在“砌井栏”方面,很多教师盲目地做搬运工。一是素材搬运工,劳心费神地搜集各种写作素材,印发给学生,要求背诵或熟读。二是技巧搬运工,耗尽脑汁从各类范文中整理“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技法”等写作技巧,一个个直接灌输给学生,从范文中搬运到学生作文中,就心安理得,自认为尽心尽责。教师不考虑学生个性因素,不考虑学生能否内化吸收,一味灌输,强行要求学生接收,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写作呆板,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上谈同学情总是借笔借橡皮,谈父母情总是深夜背“我”去看病,谈老师情总是叫“我”到办公室辅导。形式上小标题式、排比段式,三段论式一统天下。记得2009年中考作文,我改了一千多份作文,其中八九百篇在写汶川地震,震得我们阅卷老师心都醉了。

所以教师的写作教学应该是尊重、发现、挖掘学生的个性和潜力,而不是强制、替代、包办;应该集中刻意练习,而不是零散的、孤立的单元 练习。

三、急功近利,教学过程“失色”

目标的失误,导致学生在写作时失去兴趣,没有色彩。以考试为目标的写作教学过程,基本模式是:教师方法指导——布置文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课堂讲评。这一模式僵化无趣,如果教师基本功好,还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多样的批改方式增加一些趣味,但有几个不利条件,注定这种教学模式是没有色彩的。一是学生多,一个教师要教两个班一百多个学生,作文的批改与指导,就只能是蜻蜓点水地走过场。二是课时不够,本身教学内容多,学校又有特别多的活动,再加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复习、考试、讲评,能留给学生充分展开写作训练的时间基本没有,教师只能匆匆走过场。三是考试繁多,成绩压力巨大。我曾几次拟定丰富的学生写作计划,安排海量阅读、读书分享会、电影评论会、民俗文化体验等活动,但每个月一次考试,考完成绩一排名,领导找你谈话,家长给你提建议,我不得不取消原计划,只追求短平快的写作方法,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训练,一切都以评分标准为写作准则,迎合阅卷老师的眼光为写作目的。所谓文以载道,言由心生,写作没有道的培养,只有术的训练,这一过程注定出不了彩,于是学生渐渐变得不喜歡写作文,而能写的学生也只能写出一些假大空的无情无义的僵尸文。

如果可以放弃眼前考试的得失,扎实开展学生写作基本功训练,从阅读抓起,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选好书,教好阅读方法;鼓励学生写日记,写微博,QQ日志;分享日志,互相点赞;从内容到方法都既贴近学生兴趣,又完成各单元写作目标,写作过程一定精彩纷呈,学生喜欢上写作,水平还会低吗?

四、鸟近拉弓,教育时间“失机”

飞鸟已经到了眼前,才引弓射箭,显然为时已晚。很多家长往往等孩子到了中学,显示出写作吃力,才开始着急,而解决办法也只是重复高耗低效的学习,显然为时已晚。

人的大脑发育有个关键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也有一个关键期。初中生有种病,叫“中二病”,即学生在初二年级,尤其叛逆。这个时候,要想纠正一个学生的不良习惯是非常难的。我经常把一些优美的经典文章,包括有趣的小说印发给学生阅读,有些学生就读不进去,你问他为什么不读,他回答:“字太多,看得太累。”你要求他边读边思考,就能读出味道,他回答:“说白了,就是不想动脑筋。”这些就是错过教育关键期的表现。

一个人阅读写作的黄金期是在8岁至14岁,即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在这一时期,就应抓好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使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为他今后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抓住这一时机稳固阅读输入的成果,强化写作输出的训练,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就为今后的写作能力夯实了基础。

阅读与写作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又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因为至今很少有人找到有效的方法。我相信,只要让一个人的少年时代就在阅读与写作中徜徉,那他的人生定然能够享受阅读与写作的乐趣。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瀚思学校;341000)

猜你喜欢
泉眼考试作文
大地的取水者
大地的取水者
多变的小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