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019-03-23 09:04陈辉煌
考试周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逆向教师应思维能力

摘 要: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主要包括了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重中之重,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教学关键点,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维能力发展空间。本文将详细阐述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地理思维能力

目前,高中地理教学逐渐呈现出了学生积极性不高、对思维能力培养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学生始终无法对地理事物、现象、图像展开创新性思考,难以在头脑中形成空间形象。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从多个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激起学生地理学科学习兴趣。

一、 直观教具,空间思维

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了很多较为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在对这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引入直观教具。包括地理模型、地理挂图、多媒体技术等等,借助这些直观教具为学生展现距现在生活比较遥远的地理知识,给学生创造更为直观的感受,令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且对相关地理知识有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理解,取得较好的地理知识学习效果,能够积极思考地理现象。

例如,在《常见天气系统》一课教学时,为发展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期间,先以PPT形式为学生呈现本地区近几天的天气特征变化状况,包括温度、风力风向、日出日落等等。接着,以图片形式,为学生展现寒潮、冰冻、沙尘暴、暴雨等常见天气。待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之后,开始为学生介绍本节课所学的锋面天气系统、气旋天气系统、反气旋天气系统三种天气系统。在介绍锋面概念时,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知识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1 课件

学生们在图片观察过程中将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对锋面概念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知。在讲解鋒面对天气的影响时,可借用多媒体教具直观呈现各种锋面类型对天气影响的过程,形象的演示过程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再如,在《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教学时,为了能够发展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让学生具备识别天体类型的能力,能够准确描述出地球宇宙环境,教师应在课前提前准备好天体图片、太阳运行视频等直观教具,利用这些直观教学材料发展学生思维。

二、 适当设疑,逻辑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养成。基于此,为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教师应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采取设疑教学方式,通过适当设疑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探究相关地理知识,慢慢养成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具备一定逻辑思维。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当设疑能够把学生思维引入到新知思考上,激发学生求知欲。但如何合理设置问题呢?这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应把握好每一个设疑教学环节,让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更为活跃,使学生逻辑思维得到充分激发。

例如,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课教学时,为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加深学生对水资源概念的理解,让学生具备运用图表说明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的技能,教师应采取设疑教学方法。先请同学阅读课本上的部分内容,再提问:“什么是水资源呢?”学生们通过自主阅读将准确回答出:“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从广义角度来看,水资源是指水圈内水量总体。从狭义角度来看,水资源是指陆地范围内淡水资源。”接着,教师可继续提问:“淡水资源可全部为人所用吗?”通过课前预习,有的学生会发挥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回答出:“淡水湖泊水是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还有的学生会联想到河流水,另有学生会联想到浅层地下水。然后,教师可为学生出示一幅《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让学生抢答哪个大洲水资源最多,哪个大洲最少。在问题抢答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学习本节课地理知识,也可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推理出问题的答案。在这样一个设疑法教学环境下,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的锻炼,慢慢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三、 合作讨论,批判思维

所谓批判思维是指辨明或判断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态度,可体现思维水平,是思维技能的一种。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地理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冷静考虑地理问题,有主见地分析评价地理现象,不因任何外界因素而动摇,最终养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实现对相关地理问题的辩证看待,具备一定准确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一个过程,教师要把握好合作讨论教学环节,让学生批判性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发展为较高水平的思维。

例如,在《地球上的水》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合作讨论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在合作讨论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将全班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7人。课堂前0~1分钟,为学生播放有关电影情节,让学生初步感知到昏迷者对水的渴望。接着,利用2~3分钟时间,为学生介绍水资源概念,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然后,给学生预留3~10分钟时间,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谈一谈冰山是水资源储量最多的,为什么人类的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是利用河流水等淡水呢?汇总每一位小组成员对上述问题的评价。最后,利用10~20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合作讨论地球上水循环示意图的制作。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会不知不觉地展开多向交流,并在团队合作精神激励下积极、主动讨论地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个合作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将获得更多自主评价机会,进而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养成良好批判思维,具备一定批判思维能力。

四、 强调动手,探究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实际开展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相关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将促使学生在抽象性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慢慢形成消极的学习情绪,难以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基于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教师应创造利于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自主分析、判断地理现象和事物,通过问题分析,慢慢养成良好的地理探究思维,具备一定地理知识探究能力。

例如,在《绿色食品知多少》问题探究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利于动手参与的教学情境,先为学生介绍西毒毒胶囊、北钙三鹿高钙奶、东鞋烂皮鞋、南地地沟油食品安全事例。接着,提问学生:“你知道哪些食品安全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搜集与绿色食品相关的资料,包括绿色食品产生、绿色食品发展历程、中国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有利条件等等,在自主参与课堂情境下主动探究绿色食品问题,慢慢养成良好的探究思维。再如,在《我的家乡怎样发展》问题探究教学时,教师可为学生出示几个参考课题。如,我市郊区农业发展现状调查;我市影响工业腾飞的因素调查;我市旅游业发展条件综述等等,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确定课题,自主展开进一步的课题调查行为,收集相关资料,分析自己家乡发展上的不足,提出一些家乡发展的建议。在这样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环境下,学生的探究思维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五、 灵活思考,逆向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期间,为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灵活思考问题,教会学生反向逆推、辩证分析、“反证”相关地理事实和结论,在逆向推理过程中渐渐提高逆向思维水平。在逆向思维研究中,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一时答不上来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时点拨,促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逆向思维入手发现问题,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同时,教师要对学生逆向思维思考问题保持鼓励的态度,以便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地球的运动》中“地球公转”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提出这样一个假设性问题:若黄赤交角是0,那么地球公转的特征和意义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反证”证明,在学生思考完之后,教师为学生直观演示这个假设性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反证”中的疑虑,让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思考地理现象中的问题。再如,在《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知识点教学时,教师既要阐明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又要说出环境污染会使气温下降。在辩证分析问题基础上,刺激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地理知识,形成良好的逆向思维,不再单一地看待某一地理问题,更好地认识相关地理知识。

综上可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十分重要,为了取得较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效果,高中地理老师应善于利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并通过适当设疑、合作讨论、强调动作、灵活思考等教学策略的实施,发展学生地理思维,促进学生积极分析、观察地理现象,保持良好思维状态。

参考文献:

[1]成丽.略谈高中地理思维能力提升路径[J].内蒙古教育,2016(20):66.

[2]侯红花.高中地理图像教学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校园(中旬),2017(1):45.

作者簡介:

陈辉煌,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逆向教师应思维能力
逆向而行
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