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是一门复杂、抽象、枯燥的课程,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其他科目更困难,根据教育界专家学者的论证可知,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知识的输入,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之间的连接,因此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入生活情境,达到融洽课堂气氛的目的。本文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入手,分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为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教学运用
数学在小学阶段属于比较特别的课程,它建立在生活经验、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抽象性的东西之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逻辑思维等方面并不成熟,更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即使有一定天赋的小学生在懈怠学习的状态下也很难学好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生活化、趣味化的工作,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引导小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魅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和作用
(一) 教师对生活情境设置教学理论缺乏全面认知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主体,以完成教学任务为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并不重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成为教学主体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生活情境的引入和设置是帮助一线教师们完成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方法,但部分教师对生活情境相关教学理论的认知不全面,导致他们将生活情境的引入和设置仅放在活跃课堂气氛的位置上,反而分散了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没有正确发挥出生活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 趣味性较低
部分教师在引入和设置生活情境时过度注重其教学方面的作用,忽视了生活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中使用的生活情境没有起到作用,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长此以往,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反而对生活情境产生了“抗体”。
(三) 与教学内容关联度低
并不是所有数学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寻找到合适的、趣味性的情境,或者这些情境并不是小学阶段学生经常遇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这些生活情境并不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也无法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正视生活情境的适用条件,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关联度高、相稱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四)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生活情境可以为小学生提供最真实的学习场景,使小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集中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小学生获得平等的思考机会和实践机会;用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在数学上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需要一定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学习部分,他们通常难以理解其中的深意,也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工作难点所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后也必将应用于生活,教师可以从此处着手,将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应用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加减法可以与购物、分水果等生活化情境相联系,妈妈买了10个桃子回家,爸爸吃4个,妈妈吃3个,问学生还剩几个?诸如此类的简单生活化情境设置,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事物,也使得学生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能够迅速应用于生活之中,通过加大输出量和频率的方式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二) 创设有关联性的生活情境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时应当注意适配程度,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创设符合高年级数学学习难度的生活情境,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创设更容易理解的、简单的生活情境,避免难度不匹配带来的学生认同感降低和兴趣程度降低。例如:同样是有关水果的题目,面对低年级小学生时教师可以单纯用分水果的情境,但面对高年级小学生,教师需要加大情境的难度,利用卖水果这一情境创设有关简单统计学知识的课堂教学,由学生分组模拟超市卖水果情境,采购员要统计固定时间段内的水果卖出量,进而确定购入数量、种类和具体花费金额,收银员要统计相同固定时间内的卖出量、种类和金额,使小学生能够轻松、有效地利用课堂中学到的统计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并对日常生活进行指导。
(三) 合理利用生活情境
教师在进行生活情境使用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使用生活情境使学生心理上形成“抗体”。通常情况下,生活情境多使用在新课引入、旧课复习、课堂练习之中,教师需要在新课导入和旧课复习中择选1~2个生活情境进行利用,在课堂练习时可以适度增加情境数量,有助于小学生理解、消化和运用数学知识,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更高。教师在旧课复习时可以重复使用新课引入和课堂练习中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印象,有效增加数学知识在生活情境中的实践程度。
(四)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课程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师不可仅仅将关注重点放在小学生对数学定理、公式的记忆和解题上,应当更加重视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建立,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小学生的独立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例如:在讲解“27+49”一类题目的简便运算方法时,若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数学课堂之内,很难理解或很难有效运用“27+50-1”这样的转化思维,教师可以将此部分的教学建立在生活情境之中,“找零”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境,“27+49”一类的简便运算在此情境中十分常见,也容易使小学生理解和运用,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转化运用思路,帮助小学生有效运用数学知识。
三、 结束语
数学来自生活现象的总结,应用于现实生活,教师要正视数学的特点,积极联系生活实际,多样化数学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动力,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芳.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8(30):94-95.
[2]李俊杰.浅谈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9):212-213.
[3]张丽.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2):246-247.
作者简介:
曹泽宇,一级教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通乡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