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维姝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山西 晋中 030800)
在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下,人们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传播接收信息,且这两种传播渠道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我们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要引入全媒体,以创新服务模式和内容,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水平。
全媒体时代,出现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读者利用手机、电脑等设备,通过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等,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不必到图书馆阅读实体文献。全媒体这种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获取信息的优势,使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减少。此外,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因为读者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信息,所以他们很少进入深度阅读,大多进行微阅读、标题式阅读等浅阅读。总的来说,读者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的改变,使图书馆日益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其自身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与传统高校图书馆相比,在全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建设网络、多媒体等资源,从而具有更多的优势。首先,可以丰富文献种类,传统的图书馆主要以纸质资源为主,这些资源容易损坏、丢失。当前的图书馆可以利用多种媒体、技术,构建数字化、网络、多媒体等资源。其次,丰富了传播方式。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全媒体环境下的图书馆除了通过读者借阅,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社交网络、手机等传递信息。最后,给读者带来了便捷。读者可以利用手机、网络等,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水平,加强数字化资源和全媒体图书馆建设。从全局出发,变革服务手段、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媒体时代,很多读者选择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阅读学习,图书馆应该顺应这种趋势,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但当前高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还不够完善。一方面是图书馆还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线上书籍查询和借阅平台还不完善。图书馆很多馆藏的纸质图书,还没有相应的电子书资源,这使师生无法在线上查阅、下载图书。有的纸质书籍保管不完善,被损坏或丢失,即使在线上搜索到书目,也无法找到对应的图书。这不仅给读者的图书查阅带来了不便,也造成了馆藏资源的浪费,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移动端的图书馆专属APP程序开发不完善,手机短信通知、OPAC、数字化阅读等移动图书馆服务功能缺失。
在全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时效性、趣味性、碎片化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再加上微博、微信的开放性和针对性,很多单位和企业开始利用这些新媒体宣传推广自己。很多高校图书馆虽然开通了微博、微信的公众号,但还没有充分利用它们的宣传和服务功能。有的高校图书馆只是在公众号上发送通知,很少与读者互动交流。微信平台的推送功能,续借、预约图书,在线选座等服务也没有充分利用。
当前的图书馆不仅可以借阅书籍、阅读学习,还可以为读者提供工作、学习交流的场所,这要求图书馆能使读者之间不会被互相打扰,应该有合理的功能分区。此外,在全媒体下,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高校图书馆除了有必要的阅览室和自习室外,还应该有自助服务区、阅读预览区、创客空间等。但当前很多高校图书馆还是传统图书馆的格局,没有严格的功能分区,各类功能分区也不健全。导致读者之间相互影响,图书馆也不能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把图书馆资源与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终端联系起来,为读者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方面要完善电子资源平台,把图书馆的纸质书籍变成数字、电子资源,使读者在线上也能查询和借阅。另一方面要开发图书馆专属APP程序,并完善其多种服务功能。移动图书馆服务可以利用手机向读者发送短信,提醒读者及时借还书,通知新书上架信息等,使图书流通更加顺畅。高校图书馆除了有自己的网站外,还可以在移动图书馆服务中设置移动信息门户作为补充。使读者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上,也能浏览图书馆网站信息,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这种服务模式符合当前读者阅读移动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可以有效开展阅读推广。在移动OPAC上,读者不仅可以进行图书的检索、查阅、预约等自助服务,还可以在线阅读下载数字资源,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利用移动参考咨询,读者可以直接与馆员沟通,反映自己遇到的问题,有利于读者和馆员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总之应用新技术,开展移动图书馆服务,打破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拉近了二者的距离,使图书馆逐渐融入读者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全媒体环境下,我们也进入了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范围广、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传播形式多样等特点。与传统的信息传播相比,更加生动、形象、便捷,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可以推行微服务,宣传推广自己。微博、微信作为“微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社会影响力大,推行微服务可以从这两者的结合着手。微博可以进行“点对面”的发布信息并阅读推广,微信除了推送信息外,还可以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微博公众号上发布馆内通告、资源、活动内容等信息,在评论区积极与读者互动,解决他们的问题。这能实现图书馆与读者之间、读者相互之间的信息双向交流传递,从而获得更好的阅读推广效果。微信平台除了具有微博平台的开放性外,还能为读者提供“点对点”的个性化服务。微信平台可以在高校图书馆充分收集读者信息的基础上,向他们推送所需的信息。微信平台的自定义设置功能,可以预先备好答案,及时回复读者的常见问题。此外,读者在微信平台上还可以享有续借、预约图书,查阅新书上架情况、数据库资源,在线选座等服务。总的来说立体化的微服务,不仅能使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便捷、更多样、更个性化的服务,大大提升了读者的使用体验,还提高了自身的知名度。
在全媒体时代下,图书馆传统的空间布局,已经难以满足读者检索获取信息的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利用新技术,构建信息共享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全新的图书馆空间模式,简称IC。IC除了为读者提供用以阅读的阅览室,还能通过汇聚馆藏文献、数字资源,软硬件设备、人员等,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使读者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信息检索、小组讨论等。高校图书馆在优化组合馆藏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构建的信息共享空间,能很大程度上扩展图书馆的空间。
图书馆的IC大致分为6个模块,为读者提供多种服务。综合服务区主要为读者提供书目检索、阅览,座位管理、宣传展览等传统服务,读者从这里可以进入IC。读者阅览区,根据功能的不同,为读者提供不同的服务。多媒体阅览区以电子阅览室为主,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多媒体视听资源、阅读器、电脑等,还有一体机、专业学习软件等。自助服务区配备的设备,可以帮助读者自助完成图书借还、材料打印等工作。减轻了馆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其服务效率与质量。自习研讨间可以容纳一定的人数,且桌椅、电子白板等设备齐全。读者通过系统预约,可以在自习研讨间内独自学习,也可以进行团体交流。创客空间配备3D打印机、数控设备等设备,可以满足读者实践、创造的需求,充分发挥并提升读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全媒体时代下,图书馆除了要继续履行馆藏图书资源,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等传统职能外。还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应用新技术、新媒体,为读者提供更多元的服务,使图书馆能跟上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