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写作中的独特视角研究

2019-03-23 02:15王小燕
传媒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受众内容思维

王小燕

(湘潭市广播电视台,湖南 湘潭 411101)

一、前言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新闻资源已不是媒体独享品,在共享、同源化甚至同题化蔓延的情况下,选择新闻报道角度已经成为一名记者进行新闻写作制胜的关键。如何选择好角度,使其对受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这就需要新闻写作以独特的视角审视新闻内容,运用创造性思维展开写作内容,以此彰显新闻采访的优势。

二、对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传播的任务是向受众提供有用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传播者不仅需要知道哪些信息有价值,而且还必须知道怎样把信息传递给别人。因此,相对普通写作来说,新闻写作承载的使命更富挑战性。

如何写出优秀的新闻稿件?有一条原则却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新闻写作:即涵盖了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受众愿意接受并且能够接收提供的信息[1]。

网络时代,一条新闻的发布,往往会引起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万众聚焦时内容被放大,其问题就会很直观。这就要求记者在新闻写作时,需要牢记“严谨”二字,而做到严谨,就需要坚持三点要求:

(一)坚持真实性

陆定一定义新闻时说: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显然,事实和新闻之间,是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决定新闻存在的基础。不管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一致认为真实性是整个新闻安身立命的“铁则”,不能有丝毫动摇。所以新闻采访写作时要求内容来源绝对的真实可靠,包括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等要素必须真实准确。

(二)坚持实时性

实时性也可以叫作快速性,新闻写作非常讲究效率,新闻采访写作的过程就是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因为新鲜,它才有价值,一旦时过境迁,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丧失殆尽。因此,它需要第一时间传播出去,趁着那股热乎劲儿。

(三)坚持客观性

记者呈现给观众的新闻节目,应该从公众的利益和视角出发架构新闻,而不是从记者个人的喜好出发。但由于价值观不同以及个人对新闻事件感知的差异性,纯客观的新闻特别是纯客观的电视新闻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做的是全面表达事件,完整记录同期,准确表达数据,全力维护新闻事件的本来面貌。

三、新闻采访写作中存在的视角问题

我们通常所说的视角,是指眼睛视线的落角。而新闻视角则指记者关注新闻事件视线的落角,也可以说是对新闻事件的聚焦角度。仔细分析一些新闻写作稿件,感觉到记者在视角选择上,重点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2]。

(一)标题脱离内容

新闻标题与记者视角有着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新闻标题是记者视角的书面表达,或者说记者视角通过新闻标题彰显出来。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目前的新闻采访写作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标题脱离内容。如消息《乡里来了个博士乡官》,记者的视角就模糊了,标题的关键词是:博士乡官,但报道的内容都是这位省委党校下来的博士与一般挂职锻炼的干部没有区别,也是平易近人,联系群众,排解邻里纠纷,而没有凸显这个博士是如何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这个乡服务的。因为一看标题,受众就会产生这种期待的,博士乡官与一般乡官相比会有什么高明之处,然而报道未能回答这个问题,报道内容与标题不匹配。

(二)求新偏离于真实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有些新闻写作者,为了抢独家,夺眼球,往往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为了追求所谓的“爆点”,一味抢抓快、热、新、奇式的新闻,或不加鉴别,断章取义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或为了迎合一些观众的低级趣味,故意夸大、过分渲染新闻事件,完全忘了一名记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以至于所传播的负面舆论对当事人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思维方式不变通

新闻采访写作,需要一个全面放开的思维。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些记者拘泥于自己的小天地,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布局,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犹如草芥。也有些记者习惯从传统的经验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习惯同一类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也习惯按照固定的程序去开展工作。长此以往,轻则缺乏创造性,重则会导致新闻采访写作中的视角偏差。

四、打开新闻采访写作中独特视角的方法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以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山,会发现山的样貌呈千形万状之态。新闻也同样如此,挣脱固定视角的羁绊,以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感受,其所蕴含的意义也各不相同。因此,选择一个好的新闻视角,才能把新闻写出新意[3]。

(一)创造与众不同的观点

古人作文很讲究立意。唐代文学家杜牧曾说:“凡为文以立意为主”。这里的“意”,就是文章的主题。新闻作品的主题,是指新闻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观点。新闻采访中,观点就是写作视角。不同的观点就会带出不同的视角。如《关注城市细节 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电视曾多次报道过,题材谈不上新鲜,如果找不到新角度,就吸引不了受众的兴趣。但它技高一筹的是,除了展示这些不文明的现象外,还进一步揭示了这些不文明行为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每年市政要损失数十万元,给市政工程维护人员带来诸多不便等等,这是这类报道很少涉及的。报道一播出,顿时亮了。犹如老树开新花,找到新花,就容易写出新意。

因此,在保证事件本身真实性前提的条件下,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去分析、探究新闻的热点,将自己别具一格的观点表达出来是尤为重要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及各行各业发展趋势,从中提炼出具有时代气息的观点,以吸引受众的目光。

(二)注重求异思维的拓展应用

俗话说得好:“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同理,一篇新闻报道能否成功,不在于是狗咬人还是人咬狗,而在于其是否具有特殊性。特殊性也是新闻可读可看性的重要源泉。因此,要写出成功的报道,就要突破传统的写作思维定势,善于从同一事件中挖掘特殊性。例如,每年的两会,大部分参会的记者都会报道会议的本身,造成新闻内容的雷同。其实,我们可以从会议中捕捉“特别”的新闻,比如,代表委员同乘大巴来报到、会场没有摆放鲜花、会期短了等新闻亮点,宣传节俭朴实办会的作风,比泛泛而谈会议内容的空话套话,更容易引人注目。

写作中,求异思维的拓展应用,可以使作者对事件进行全方位考量,发掘到事件中有价值的地方,尤其是在确认主题方面,更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都知道写作的灵魂就是标题,标题新颖的新闻,才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如果题目很俗,内容再完美,受众不愿意将目光作停留,这样的新闻不仅达不到传播的目的,而且没有任何发表的意义。所以作者在进行新闻内容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的思维打开,并极力挖掘出题材的亮点,写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三)提升写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写作人,特别是新闻人,在新闻采访写作中,应该具备基本的新闻素养,要有新闻敏感,要善于判断新闻价值,要善于提炼报道主题,要善于使用能够突出主题的新闻结构,让一件事准确清晰地传播给受众。不管是报社还是电视台,要播发一则新闻,需要经过一审、二审、三审等重重审核,一旦有一个环节的专业素养不够,根据水桶原理,就会拉低整个新闻稿件的水平。

新闻写作人不仅要密切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多学习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时刻置身社会实践中,在社会学中学习、想象、应用,即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反复循环。以此,不断提升写作能力,丰富写作经验,并把经验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自己的工作。

在这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新闻创作需要拥有深厚的创作功底,这是创作新闻独特视角的必备条件,当然,也要尊重事情本身的真实性,同时,借助一些平铺直叙、抒情叙事、分析论据等叙述特点进行写作,使新闻创作别具一格。在对这一创作特色的研究过程中,还得尊重受众的心理需求,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自然是受众最关心的事,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轻而易举把受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要求,并通过对新闻采访中存在的视角问题分析发现,新闻写作需要在多元化的竞争中,创造不同的观点、注重求异思维的积极拓展应用,写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挖掘出新闻写作中的独特视角,形成有价值、有市场,有吸引力的稿件,促进新闻传播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受众内容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